工业园区建设与贵州的城市化进程

2013-04-29 19:47王军辉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业园城市化

摘 要:本文讨论了贵州省工业园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本文发现目前工业园的布局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应鼓励政府间资源流转,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共享数据库,共同推动贵州省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进程,进而推动贵州经济转型。

关键词:工业园 城市化 政府间资源流转

一、引言

近几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行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便是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已经规划“十二五”期间111个省重点支持的工业园区。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省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5.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同比增长7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1.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同比增长87%。[1]另根据《2012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68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0.02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5.3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79亿元,增长12.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1%、39.0%和47.9%。

因此,2012年贵州省工业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占了贵州省GDP的10%,但为贵州GDP增长直接贡献40个百分点,若考虑到其拉动效应,其对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更大。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正是如此,工业园区成为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追赶的重要杠杆。

二、目前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化的不协调

从最近省规划的111个工业园的分布来看,有82个分布在县级,另外还有很多县级的工业园没有纳入省级规划,这意味着几乎每个有县都有至少一个工业园。这种规划有许多好处,比如能调动地方官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等。但工业园的广泛分布会对城市化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1、产业的分散削弱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都是把企业落户于本辖区内的工业园区,导致产业分散,每个地方都只能吸引到较少数量的企业。每个工业园的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发展也有限,不利于发展出较大规模的城市,导致城市规模普遍较小。Au 和Henderson(2006)发现,中国少数大城市规模太大,但绝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太小,尤其是人口100-1200万之间的城市数量不足。从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来看,在市辖区人口方面贵州全省只有贵阳市超过200万,另外毕节市为151.4万,其它城市全在100万以下。除贵阳的城市化率超过50%以外,其它地级市的城市化率均在10%左右,城市发展严重不足。产业分布分散,城市规模较小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的聚集经济难以发挥,城市经济的效率难以提高,导致发展滞后。

2、产业分散导致人口难以聚集,使得城市难以吸收到足够人口,达到最优人口规模。产业分散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每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都很有限,使得城市难以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这会降低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抑制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大部分工业园都比较小,提供的就业机会在几千人的规模,对城市化帮助很小。

3、产业分散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开发成本,减少了对城市建设本身的投资。工业园区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资金,以提供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供水、供电、道路、通信、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

三、政策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区域平衡发展理念。工业园区的涌现可能与地方政府平衡区域发展的理念相关。但追求平衡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也就是帮助人本身的发展,而区域只是人的一个生存载体。在人口自由流动的背景下,政府的平衡发展策略应该是让资源随人口流动而流动,而不是固定于某一具体区域,工业园区的开发也如此。城市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工业园的发展空间也大,可以设立更多更大规模的工业园区,而城市发展潜力小的地区,则不需要太多工业园。

2、通过制度建设来常规化和规范用地指标异地流转。由于政府事先难以准确判断哪些开发区将受到企业家的欢迎,在用地指标的安排方面,可能导致有的地方供地不足,有的地方土地开发过剩从而闲置,这时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就用地指标进行内部流转和交易,不同地区都能从土地开发中获益,从而实现区域间共同发展。这一做法已有先例。贵阳市就曾于2009年从威宁县“借地”3000亩,有效解决了几个优质项目新建用地的“燃眉之急”。而安徽省则进一步把这做法常规化了。安徽省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土地指标跨区流转,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在皖江示范区内跨市流转,有力保障了那些城市化需求强烈的地区的用地需求,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贵州省也可以借鉴安徽省的经验,以合理的制度保障用地指标的跨市、县流转为有城市扩张潜力的城市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1]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2/12/04/011796310.shtml,贵州省制定“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

参考文献:

[1] Au, ChunChung, 和 Henderson, J.V., 2005, Are China City Too Small?[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3: 549-576.

[2] Glaeser, Edward L. ,Kolko ,Jed, 和Saiz ,Albert ,2001, Consumer C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Vol. 1(1): 27-50.

[3] Henderson, J.V. , 2009, Urbanization in China: Policy Issues and Options,研究報告。

作者简介:王军辉(1981-),男,江西宜丰,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职称: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工业园城市化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株洲金山科技工业园
投资建设海外工业园的前期工作探讨
涂料工业园可研中的环保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