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2013-04-29 00:44文宁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探索分数

文宁华

摘要:有关分数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本文就如何开展有关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才能既提高学生对有关分数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分数;解决问题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12

有关分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一直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重视总结一些解题规律,而让学生生搬硬套、机械记忆。这样做,短时间内的确能看到学生似乎弄懂,可是,一旦进入中学,学生往往很快就“原形毕露”、“油水分离”了。这样的教学完全着力于眼前,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后续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这并非教育的本意。

那么,如何开展有关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才能既提高学生眼前的学习成绩,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分数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理

分数的意义是教学有关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起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决问题,都是根据这个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或方程的。因此,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所在。

1. 把握“分数”这个概念中的三个关键点

所谓“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概念中有三个关键点:(1)单位“1”,把要平均分的任何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2)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3)表示平均分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才叫分数。因此,要强化分数意义的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清分数意义这个概念中的三个关键点。

例:说出下面每句话中分数表示的意义

①我校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把全校人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男生占其中的4份)。

②今年比去年增产■(把去年的产量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今年比去年增加的部分占这样的1份)。

2. 借助整数乘法意义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笔者尝试巧设以下一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一袋大米重30千克,两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第一个问题列式:30×2=60(千克),就是求30的2倍是多少?第二个问题列式:30×■=15(千克),应注意当倍数不满1时,“倍”字略去。即把30千克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 份。这样就沟通了求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其实质是一样的,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完成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向分数乘法意义的过渡。

有关分数解决问题是建立在对分数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解决问题中分数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一些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也就达到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1. 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下面以几道题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例1. 要修一条30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修了多少米?(此题是部分量与总量之间关系的题目,让学生从线段图中体会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分三步画图:先画出单位“1”的量,再画出这条路的■,再标出相应的条件和问题。

例2. 学校参加文艺小组的有36人,是科技小组人数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此题是比较关系的题目,比较关系是两条线段做比较,画图时一般将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让学生通过画图体会比较关系的几种情况)。若把“是科技小组人数的■”改为“比科技小组少■”,求少多少或是多少。或把“是科技小组人数的■”改为“比科技小组少■”,求多多少或求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准确地画出线段图,并体会比较三种图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比较关系的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指导学生从对应的量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解决问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地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如: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56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把一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和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可以算出还剩全书的(1-■-■),正好是56页,可知56页对应的分率就是(1-■-■),由此可列式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56÷(1-■-■)=160(页)。

3. 指导学生抓住不变量为突破口找出解题方法

一些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单位“1”的量往往是不统一的。对于这类题目,如果我们能从题中找到一个不变量,以这个不变的量为突破口,便能较快地找到解题的方法。举例如下:

星湖小学原有故事书、连环画共630本,其中连环画占■,后来又买进一批连环画,这时连环画占这两种书的■,又买进连环画多少本?

引导学生分析: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可知,故事书占原来总本数的(1-■),由于又买进了一些连环画,故事书占现在图书总数的(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故事书的本数没有发生改变,是一个不变的量,由此就可得出原来图书总数的(1-■)等于现在图书的(1-■),这就可以求出现有图书的总数:630×(1-■)÷(1-■)=810(本),下一步便可求出又买进连环画的数量:810-630=180(本)。

总之,解决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要知道它的逻辑起点在分数乘法中的意义。正是有了这个意义,我们知道了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另一个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量×几分之几=另一个量”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用等号将等值的两件事物联接起来,形成模型。再加上在学法上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失训练了思维,这才是教育的本意。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526020)

猜你喜欢
探索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15. 唉,分数
算分数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