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了,这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始终停滞不前。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者不具备教学的自信、个性以及创新。为了尽快的扭转这一局面,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从审美角度入手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发地感知一切美的事物,在感知美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自身行为、体态、语言的美化,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从审美角度来说,对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对活动品质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两个方面入手。
1.提升教学活动的品质
语文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实施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要求教师特别重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以审美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苏教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为:自主、合作、探究。这反映在: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除关注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外,还需要特别重视活动内在品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所开展的活动应当从简、从精,通过对活动内容的“阶梯型”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层次性的进步当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其次,需要以审美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关系的转变。教学活动不单单需要让学生具备体验感,同时也应当赋予一定的美感。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品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表现为伙伴或者朋友关系。教师需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尊重并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开情感体验,从而体现教学活动的美感。
2.提升教学生活的品质
苏教版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找准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对这部分文学作品的语言或者某一段落进行集中的分析与品味,重点在于领会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来感受美。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以对人性美丑、善恶刻画为主的文学作品众多,教师可利用这部分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之上,对生活产生独特的感悟,进而挖掘文本中潜在的闪光点。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文章的末尾处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表面上来看,句子中的“大约”与“的确”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文章所处特殊时代背景和孔乙己特殊人格特征的方式,透过两词,挖掘当中存在的意蕴之美。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达出发来感受美。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的活动方式,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在《群英会将干中计》一文中,对于周瑜“笑”的理解,就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揣摩,重点在于分析周瑜“笑”与“大笑”之间的情感差异,进而领会文章在表现手法方面的艺术之美。
二、从求效角度入手
新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要求: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发挥其辅助、引导的职能。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展开对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重视对教学策略科学性、生动性以及趣味性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性以及个性的发展。这是实现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目的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构建极富诗意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配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画面以及视频,力图通过优美的多媒体资源,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所展现的时代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组织极富个性的教学情境
提升教学品质的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与学生的审美观念相符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极富个性的教学活动,诸如成语接龙、自编情景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品质的核心在于个性、创新以及审美的有效融合。因此,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关键在于赋予整个教学过程个性、创新以及审美的特征。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过程当中,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于:从审美入手,从求效入手。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