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013-04-29 14:38侯为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丁香花油纸伞丁香

侯为民

对于诗歌教学而言,诵读无疑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若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就不仅仅需要对诗歌进行反复的吟咏,还要深入地进行讨论分析。而成功的课堂讨论,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着重要的关系。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若能巧妙地进行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层层剥笋般地分析探讨,就能带领他们在诗歌的河流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雨巷》为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作,收录于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这首诗音节舒缓悠扬,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词,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虽为现代诗歌,却具有浓浓的古典诗词的韵味。教学中,首先依照传统教学法组织学生对诗作进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韵律的优美与和谐,并找出能够表现这一特点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分析。然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带领学生品赏本诗。

一、为什么想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也是学生不易想到的问题。笔者启发学生道:难道一个阳光灿烂、活泼开朗的女孩不更讨人喜欢吗?为什么“我”竟如此不合常理,不喜欢健康快乐的女孩?此问题一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探讨热情。经过讨论归纳,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这是诗歌审美的需求,是诗歌内容表达的需要。本诗情感凄凉,意境低迷,诗人主要是通过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彷徨迷惘。如果这个姑娘活泼可爱,阳光灿烂,岂不与诗歌的主旨大异其趣?第二,这是诗人心绪的反映。诗人之所以创作这样一首凄迷哀婉的作品,一定与诗人彼时的思想状况有关。

笔者在肯定学生的见解后,紧接着追问:

二、诗人的心绪为什么会如此低沉

借着这个问题提出的契机,笔者详细介绍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钩沉诗人的一些生平往事。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看,诗人心绪低沉的原因可能出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本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挫败之时,当时全国笼罩着白色恐怖的气氛,政治形势异常严峻,诗人因参加过进步活动,此时不得不避居于上海松江施蛰存的家中,在孤独与寂寞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带来的幻灭与痛苦。万丈高崖跌入深渊,诗人的心里充满了迷惘与惆怅。《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含蓄表现。

第二,诗人寄居施家时,正是二十二岁的青春少年,苦闷彷徨中的他,深深地迷恋上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时年十八,活泼可爱,虽然戴望舒深深爱上了她,但因戴容貌不佳,不能博得其芳心。恋爱遭遇挫败,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诗歌的表层来理解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爱却不得,与爱擦肩而过的淡淡的忧伤。(当然,戴望舒与施绛年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此是后话,教师可补充说明。)

第三,我们还可以综合以上两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恋爱伤情与政治迷茫的综合反映。这样的折中讲解好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尽管诗人的意图如何,作为局外人,我们其实无从知道。

三、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此问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出对“丁香”这一重要的诗歌意象进行分析。讨论这一问题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丁香花的图片,并讨论中国古典诗词对丁香花这一意象所赋予的特殊寓意。介绍大致如下: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形象如结,诗人面对叠叠丁香,易起伤春之情,因而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为白色或紫色,给人端庄之感,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著名诗句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等。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形象、直观而又深刻地体味出“丁香”这一意象在诗作中的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从而加深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艺术形象的理解。

此问题解决后,笔者趁机再问:

四、本诗中还有哪些重要的意象

一个是雨巷。这是一个优美的意象,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更加迷离。还有一个是油纸伞,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意象,作者对此并没有具体描写,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尽情想象。因油纸伞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笔者又通过投影展示油纸伞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油纸伞具有的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另外还有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在此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对营造诗歌寂寥凄清的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讨论,使学生对诗人的写作意图、诗歌的意象特点、“丁香姑娘”的艺术形象等有了明晰的认识,不仅深刻地把握了诗歌丰富的意蕴,而且对诗歌的探究兴趣也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15021)

猜你喜欢
丁香花油纸伞丁香
永远的丁香
丁香
《丁香花开之季 系列二》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丁香花开的时候
惦念
丁香本马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油纸伞下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