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错误,我们需要怎样的解读

2013-04-29 23:09:05王昌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王昌平

摘 要: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出错是常有的事,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其转化成教学亮点,是我们教学中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巧用错误; 引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80-001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出错是常有的事,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其转化成教学亮点,是我们教学中要探讨的话题。

只要合理利用,就会使课堂生成更加出色。

一、巧用错误,引发探究

【案例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教学片断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名称以及面积。然后我把长方形稍稍一拉成平行四边形,本想引出今天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这时有位同学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说“老师,我会计算面积。”我问学生:“你知道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他很自信的回答:“7×3=21。还慷慨陈词了——因为两条邻边还是7和3,没变!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全班都肯定仍是“7×3=21”,看来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不过从中我们不也正能窥见孩子们数学建模的一斑吗?孩子们潜意识里已试图运用已有的“邻边相乘”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了呀,不正说明“转化”的数学思想已深入孩子们的小心灵了吗?我一声不吭,微笑着一拉、再拉,拉至几乎上下邻边挨近时故意提高嗓门问:“那照你们的想法一定还是三七二十一喽?”孩子们或搔头挠耳或面面相觑,还窃窃私语——“很明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比长方形的面积小很多。”“不对呀!明明接近0了呀!”学生已经发现了面积的变化。

【解读】“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案例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由于受先前经验的影响,想当然得出两条邻边的乘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并没有慌张,也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而是教师通过演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形成了正确的知识。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用心倾听,点石成金

【案例二】《8加几》的教学片断

在教学“8加几”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这时一个学生说:8+6=15。

老师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腼腆地低声说:昨天我们计算9+6=?时,不是说9向6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老师:那么8和几才能凑成10呢?

学生:噢,我明白了,昨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要向另一个数借1凑成十,今天学习的是“8加几”,要向另一个数借2凑成十。

【解读】毋庸置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差异,我们与其消极观望,抱怨它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罪魁祸首,还不如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听听他们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让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并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而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正是因为教者对学生错误的悦纳和欣赏,才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

三、将错就错,因“错”利导

【案例三】《认数》的练习教学片断

一次上一年级的 “认数”练习,有道题是这样的——

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在处理这小题时,我让学生先想想,再填填,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了很多种的填法,当我再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突然他说“随便怎么填都可以。”

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是不会太注意这种错误的,但我意识到这种“美丽的错误”是需要耐心守候的,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教育价值。

师:咦?“随便”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什么数都能填。

师:那最后一个括号里可以填多少个数呢?

生2:99个。

师:怎么是99个呢?

生3:这里是两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9个。

师:(转身在黑板上划了两个框框表示两个数位),你们的意思就是这里面可以填任意一个数,是这样的吗?(以直观来明晰道理。)

生4:不能,前面的框不能填0。因为十位上的数不能是0。

师:明白吗?那是不是99个呢?

生5:是90个。

【解读】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本应匆匆而过的环节,本可忽略的细小错误,由于老师意识到这个错误有着不寻常的教育价值,才生成了如此的课堂精彩,在错误得以纠正的同时,数学思维得以深入,习惯得以培养。

【结语】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我们要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教学的天空不会因为学生的出错而阴云密布,拨开云雾展现的将是广阔的蔚蓝!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30:50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3:05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6:23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5:41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2:01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