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在日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 00:11李小姝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日语阅读能力

李小姝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现象总是和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要理解一篇文章,不具备一定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想象的。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具备其国家的文化常识,才能理解、掌握、运用好这个国家的语言。为此,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相结合是成功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日语;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是应用语言学家和广大外语教师所致力达到的目标。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而且《大学日语教学大纲》明鮮地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谈能力”放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首。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具有熟练阅读能力的学生,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语言对象国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语言交际风格乃至政治、经济等有一定的了解。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现象总是和其文化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要理解一篇文章,不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习惯于把阅读课教学看作是向学生提供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媒介,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解释生词、讲解惯用型、惯用句、分析语法结构、翻译难句子等几个方面。忽视了语言的文化信息存储功能,结果造成学生死抠语法和词的孤立意义,只局限于阅读理解材料表面信息既成现象和数据,而缺乏对隐含在词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捕获。显然按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和阅读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育,着力开发语言的文化信息存储功能,充分地向学生传授语言中蕴藏的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风土人情和语言交际风格,并和汉语的背景知识做适当的比较,找出

文化因素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克服非语言障碍,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提高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和准确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阅读课教学要与传授社会文化知识相结合

我校现在使用《新编日语》1—2册教材,这套教材,精读、阅读、会话、语法与练习融为一体。其中共有阅读课文40篇。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新颖,涉及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除了进行必要的语言知识讲授外,还坚持从语言现象出发,结合讲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熟悉所学文章的文化背景,并吸收相关的文化信息,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例如:第一册第八课的阅读《年中行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日本一年中的各个传统节日。学生们对于日本的传统节日几乎一无所知,为此,笔者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日本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节日时的习俗。甚至比如在日本现在还存在从中国传入的“中元节”,而我们国家却已经没有这个提法了;日本现在的新年叫“正月”,这个说法也是从中国传去的,虽然现代的日本人已经把中国过旧历年的习俗改变为过新历年,但是“正月”这个说法并没有改变;再如,日本男孩儿节的时候每个有男孩儿的人家都会挂鲤鱼旗,这也是从中国的“立于跃龙门”而来,寄托对家中男孩儿成才的美好愿望,等等。并配以图片、影像等手段,让学生们有一个更直观、准确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获益匪浅,不但对阅读文章加深了理解,还了解了日本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等等。

二、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中日文化差异的对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常把母语的思考方式移植到外语运用之中,产生不当的语言行为,造成交际障碍。为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还经常针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及交际风格错误进行中日两种文化的比较,有意识地总结出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惯用句,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达到正确进行交际的目的。

例如:中国百姓邻里熟人之间,见面时喜欢用“吃饭了吗”打招呼。这也正是与中国地大物薄,饮食文化丰富或几千年来农耕文化所带来的语言习惯相一致的吧。而与日本人交往,用这样的打招呼方式,会被认为是在间接地邀请对方吃饭,而在未婚年轻人之间则被看作是同女孩子约会的一种暗示。日本四面环海,古往今来在海上以捕鱼为生的人较多,因而特别关心天气如何,见面打招呼时,经常说“真是好天气啊”等等。

再如:日本语言是一种暖昧的语言,谈话中非常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大小、男女之别、亲疏程度,即敬语的使用。而汉语就不存在敬语与普通语之分。另外,日本语言的言传表意特色之一,是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或称之为不愿给对方添麻烦这样的心理。常常使叫委婉的表达方式或模棱两可的词句。如:经常使用“大概……”、“好象……”,“也许……”,“据说……”,“不太……”等等这样的表达方式,结果使谈话内容变得暖昧起来。可以说这是日本人的语言性格,是来自于日本人特殊的思维方式的语言特点。也正是这样的语言性格才使日本语言增加了独特的韵味。这与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开门见山就某一事物谈主观见解时,“我认为……”,“那就是……”等直接表现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有的词汇其本身就比较含糊,如:“手”译成汉语是手与胳膊都可以。“足”译成汉语是脚与腿。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经常地进行中日两种文化的比较,同时积极地实施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传授,让学生理解日本语的微妙含蓄之外,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具备其国家的文化常识,才能理解、掌握、运用好这个国家的语言,否则会闹出许多笑话。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相结合是成功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日本文化知识,加深对日语语言本身的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日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Z].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红,论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特点及应试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2).

[4] 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外语阅读理解[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日语阅读能力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日语被动态的构成及翻译方法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