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2013-04-29 20:11:58李靖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李靖

【摘 要】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帮助其学会探索科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创新素质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担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并把教学成效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的优选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并不等同于教学工具或手段,也不是某种固定的方式或动作,而是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客观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培养目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师本人的特长和经验等,来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为目标,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品德素养。

2、教好物理的措施

2.1 要具备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思想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内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种思维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内涵包括了物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建立、物理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以及我们学习物理的思想过程。在教学中需要体现物理规律、物理逻辑和物理方法。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用物理思想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包括,观察、实验探究思想;概念规律形成思想;科学设想、建立物理模型思想;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思想;变量控制思想;创新思想等。

2.2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物理教师上课时仅照本宣科的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则无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2.2.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我们说,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明显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因此,我们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2.2 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本人的课堂,并从自身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比如,筆者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此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2.3 实验法与讨论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很多学生常将某些物理量的概念、内容、形式、适应范围和生活常识混淆,不能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式不当、思维定式和相关概念干扰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要对已有的物理概念模式认知进行思考角度的再加工,抽象地概括出物理情景中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最终形成物理概念,这个思维转化过程是需要物理教师进行逐步引导的。除了传统的讲授以外,应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转化。实验法的特点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实验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实验法使学生亲身经历了认知的全过程。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实验中观察的事物、现象会在学习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用实验法教学有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电阻”为例,要使学生理解“电阻”这个概念,如果教师像讲授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这些比较直接的、学生习以为常的方法,学生就会对该概念陷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限制。因而,我们可以将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转移到实验当中去。在实验室摆放各种各样的电阻元件,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然后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触觉的体验对电阻有了一定的感官认知,进而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他们分别参与对不同电阻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以数据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进行引导。

讨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事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课本、教学参考、其它阅读文献、网上查询、亲自进行各种观察、实验获取与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由讨论问题、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这三大要素构成。讨论法的功能取决于这三个要素的优化程度和相互组合的状态。因此在运用讨论法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讨论问题的提出。一般由教师提出。教师在确定问题时应注意:①针对性。讨论的问题既要体现教学重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②争论性。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讨论的必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两难性。确定讨论问题时,选择容易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来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摒弃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结论。

第二、讨论过程的控制。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起控制和引导作用,要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学生讨论,对学生的离题现象或理解上的偏差予以提醒。要防止放任自流的讨论方法,同时也要防止使讨论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第三、讨论结果的处理。学生对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是很重要的。要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认识,并提出充分的论据说明其正确性;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观点,并予以纠正。还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适当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理解。

2.4 探索发现法。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的、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突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希望学生能象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发现问题。探索发现法的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讨论方案、实验探索、总结结论、变式应用。我们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

2.4.1 创设问题情境。该问题情境的创设从演示实验入手。教师把可变低压电源、小灯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串联在电路上,合上开关后小灯泡发亮,由电流表读出电路中电流的示数。此时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4.2 进行猜想提出假设。根据已学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常识,大多数学生能提出改变电源电压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电路电流的假设。教师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

2.4.3 讨论方案。通过假设和验证,学生明白了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教师进一步指出这节课就是用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讨论,学生设计出“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和“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的基本思路,教师予以肯定。并继续提问:在电路设计中如何固定电阻而改变电压或者固定电压而改变电阻呢?随后,学生之间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和设计,学生都能懂得其原理,在实验中知道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实验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4 实验探索。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改变了教师先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后讲结论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物理规律。

2.4.5 总结结论。各小组报告实验结果,指定学生进行归纳,教师点评,并板书要点,进而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

2.4.6 变式应用。围绕实验得出的概念或规律,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叙述,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其内涵完全揭示出来。探索发现法和实验法虽然都有实验因素,但使用目的和方法并不相同。实验法一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验证性实验,而探索发现法则需要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假设和设计方案,因此探索发现法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更突出。

2.5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策略和情感策略。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但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前提,是创新素质形成的根本要求。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铭.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17).

[2]曾毅强.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1(11).

[3]牛江茹.小议高中物理教学方法[J].祖国建设版,2013(4).

[4]司素英.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5).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论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35:23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54
浅析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1:24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