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2013-04-29 20:11:58王静静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矫正小学生

王静静

【摘 要】通过对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论述了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分析了小学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矫正方法,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措施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是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大事。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概念

对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广义上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车文博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小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左其沛认为问题行为是指在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调或变态,并把问题行为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之一看待;等等,可见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生问题行为定义。我认为问题行为是指学生由于情绪困扰,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矛盾等原因而产生的种种异常行为.这些行为使他们自己不快乐,也使他们周围的人不能满意.从而进一步造成学业上,生活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困难。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有:

(1)情绪问题,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其表现是“逆反心理”。

(2)学业问题,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异乎寻常不集中、过度活动、控制自己的能力差往往影响课堂秩序。一般来说,这些学业问题多发生于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学生中,大多数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中的暂时性学业适应不良。

(3)品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我为中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样的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把错误归于别人,容易嫉妒他人;有些学生非常任性,缺乏同情心,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

(4)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容易上当受骗。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三、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小学生问题行为表现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极为复杂,主要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制约。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给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极大程度地来自家庭。隔代抚养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关系。他们对孩子娇惯、溺爱居多,而且他们的爱也不能替代来自父母的爱。社会上有许多单亲子女就是因缺少父母完整的爱而导致心理失调,表现出诸多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欠妥是小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与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心理品质。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就会造成种种危害,如暴力电视或电影会引起学生攻击和犯罪行为。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当,如教书不育人、放任自流、姑息迁助;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欠佳,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或所学的是一些过于陈旧的远离学生生活的书本知识,不仅无助于他们的成长,也会使一些人产生厌学情绪。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有些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意志,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受不良榜样影响,也有些学生自身性格缺陷,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在分析产生问题行为基礎上,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行为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法,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从学校入手,全面开展实验。物质环境的美化,给学生以无声的友好互助、快乐协作、自信向上等教育,能让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尽情吸纳,塑造良好个性;精神环境的营造,在工作中,教师们既是教师,又是朋友,微笑与关怀,尊重与信任,鼓励和期待,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显现。让每个学生认识关心、帮助这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得到表现其优点的机会,从而促进其人际关系的改善。

(二)家长参与,密切配合。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观念转变入手,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科学的方法教养自己的孩子,以配合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要爱而不纵,严而不过,方法民主,以理服人,以时而父母时而朋友的角色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从而更好的发展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那就是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多一些耐心和合理的期待,从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原有基础出发,辅助他们快乐成长。

(三)走向社会,拓展空间。尽管小学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很强,但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是不够的。今天,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科技的发展,使外界的教育影响越发强大,形式、内容也更丰富多样,再把小学当成一方封闭的“净土”来培养他们是行不通了,小学生应走向社会,集社会的综合力量来促他们发展。让小学生感受生活。同时我们又将课题研究向社会宣传,动员多方力量指导孩子假日休闲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经过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一是设境启迪。即通过案例、小实验、游戏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在某方面的心理素质;二是策略训练。即通过讲解、角色扮演、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所涉及的心理问题,从而转化为行动,激发产生情感体验;三是反思体验。即通过前后对比、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等进行反思,明确后续的行动方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景创设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通过活动了解、选择、判断和整合客观的社会刺激和自我信息,把内外刺激源选择性地内化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克林.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华夏医学,2001,14(3).

[2]孙煜明.试谈儿童的问题行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4).

[3]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05.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矫正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中国自行车(2018年2期)2018-05-09 07:03:05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47:57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福建人(2016年6期)2016-10-25 05:44:15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32期)2016-05-28 21:18:32
我是小学生
注重课堂纪律,调控英语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22期)2016-05-06 18:53:23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12期)2016-03-18 04:40:44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47:12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