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音变与近体诗格律

2013-04-29 00:44冯博闻
华夏文化 2013年1期
关键词:拟音仄声广韵

冯博闻

近体诗讲格律,古今音变使得部分格律句在今天读来好像“不合格律”。以杨亿《泪二首》为例,有好像“不合格律”之处。从文献来看,不存在问题,从音韵研究,发现“令”字在古代有平仄两读。以另外一些材料为旁证,也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古代有格律的文章时,需要注意部分汉字的古今音变情况。

本文对汉字的注音用了汉语拼音、国际音标。汉语拼音不加括号,国际音标加方括号,标调用四角标圈法。

一、问题

《西昆酬唱集》杨亿《泪二首》其二曰: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未抵索居愁翠被,圆荷清晓霜淋漓。

这是一首七律。颔联的“更令杨子怨多歧”一句好像“不合格律”。按照近体诗的格律要求,颔联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颔联的“更令杨子怨多歧”一句在不允许“活用”的第二字处出现了平仄的改变:此处应为平声字,而“令”今读去声ling,属仄声字。这句又不属于“拗救”的情况。

“西昆派”标榜学习唐代的李商隐,他们的作品“主要在近体诗方面,表现为音节铿锵,组织华丽”(杨亿编,王仲荦注《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5页)。“音节铿锵”是“西昆派”诗歌的一个特点,而严格遵守近体诗格律,则是形成“音节铿锵”的重要保证。通观《西昆酬唱集》全书,其中的诗作都严格遵守近体诗格律,几乎没有“拗句”出现,更不用说不合格律的诗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杨亿《泪二首》“更令杨子怨多歧”一句犯了格律上的错误。那么,不合格律是什么原因呢?

二、版本

古代书籍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讹误,后来在逐渐流传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是否是版本的问题?

(一)考察“令”的近义词“教”字在近体诗中的使用情况。

杨亿该句诗中的“令”字是“使、让”的意思,古代诗歌在表达这个意思而又需要用平声字时,往往用“教”字。就拿同样是收录在《西昆酬唱集》中的杨亿的另一首诗《汉武》来说: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光照竹宫劳夜拜,露金掌费朝餐。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杨亿在表达“使、让”这个意思时,用的是“教”字。

《西昆酬唱集》中一共有五处使用“教”字的地方,除上面的《汉武》外,其余的四处分别是:

1.已教丞相开东,犹使将军误北戎。(刁衍《汉武》)

2.肯教渠略知遐寿,会向神区更远游。(任随《鹤》)

3.竺乾方演教,金粟岂忘言。(刘筠《译经光梵大师》)

4.漫教青鸟传消息,金简长生得也么。(刘秉《戊申年七夕五绝》其四)

根据格律诗“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可以判断出上面的五处“教”字,除刘筠的《译经光梵大师》在奇数句尾理应为仄声外,其余四处均为平声。

这说明,“教”字在古代诗歌中多作为平声字使用。

于是我们推测,该句诗是否应为“更教杨子怨多歧”,后来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讹误为“令”呢?

(二)考察“令”字在近体诗中的使用情况。

《西昆酬唱集》中出现“令”字的地方共有五处,分别是:

1.潘妃宝钏光如昼,江令花笺落似飞。(钱惟演《南朝》)

2.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钱惟演《无题三首》其一)

3.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杨亿《泪》其二)

4.属车夜出迷云雨,峻令朝行剧虎狼。(刘筠《始皇》)

5。蕊浮丞相酒,气馥令君香。(李维《枢密王左丞宅新菊》)

除杨亿《泪二首》其二中的“令”字应为平声外,其余四处可以确定均为仄声。钱惟演《南朝》、《无题三首》其一,刘筠《始皇》根据“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可以羚断出“令”为仄声;李维的《枢密王左丞宅新菊》中的“令”,虽然不在第二、四、六字的位置上,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一般都是仄声字,用平声字的情况极为少见(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1979年,第48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近体诗要避免“三平调”的原因。

可见,“令”字在古代诗歌中多作为仄声字使用。

(三)不同版本的比较。

查阅了几种《西昆酬唱集》的版本:

1.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仲荦注《西昆酬唱集注》。

2.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郑再时(爰居)注《西昆酬唱集笺注》。

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署有“王俨斋先生鉴定,周桢(以宁)、王图炜(彤文)同注”的《西昆集》。

4.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冯武序、朱俊升序、谭莹(玉生)覆校、伍崇曜跋《西昆酬唱集》。

经查阅,上述各版本中杨亿的《泪二首》其二该字处均作“令”字,可见并不是版本的问题。

三、音韵

既然不是版本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

查《广韵》,在去声“劲”[ieng]韵部分找到“令”字,其注曰:“善也,命也,律也,法也。力政切,又力盈切,又历丁切。”(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433页)

“力政切”,拟音[1ieng]。今读hng。

可以看出,《广韵》中的“令”字除了去声的读音外,还有别的读音。

1.力盈切

查“《广韵》反切下字表”,“盈”属平声“清”韵。拟音[ieng]。(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力盈切”(即“吕贞切”)拟音[lieng]。今读ling。

查《广韵》找到“令”,亦作“吕贞切”(说明“力盈切”与“吕贞切”等音)。此处“令”字注曰:“使也。又吕郑、郎丁二切。”(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4页)

此处的“令”又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新的反切。

(1)吕郑切

查“《广韵》反切下字表”,“郑”属去声“劲”[ieng]韵。(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所以,“吕郑切”与“力政切”等音。拟音[1ieng]。今读hng。

(2)郎丁切

查“《广韵》反切下字表”,“丁”属平声“青”韵。拟音[eng]。(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所以,“郎丁切”,拟音为[。leng]。今读ling。

在《广韵》中找到“令”字,亦作“郎丁切”。(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8页)

2.历丁切

前文已述,“丁”属“青”韵。

所以“历丁切”与“郎丁切”等音。拟音[。leng]。今读ling。

此处“令”字注曰:“汉复姓有令狐氏,本自毕万之后,《国语》云:‘晋大夫令狐文子……至迈为王莽所诛,迈少子始居墩煌也。”(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8页)

通过查找,“令”字在《广韵》里还有两个反切:

平声仙韵[ien],作“力延切”,(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1页)所以,拟音[elien]。今音li6n。

去声径韵[engh],作“郎定切”,(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第434页)所以,拟音[lengh]。今音hng。

综上所述,《广韵》里“令”字读音如下表:

综上,我们找到并分析了“令”字在《广韵》中的读音情况。其关系图:

四、结论

“令”字在古代有平仄两读。

杨亿的《泪二首》其二中的“更令杨子怨多歧”一句的“令”是“使、让”的意思,根据《广韵》中对“令”字的解释,该句中的“令”为“清”韵之“令”。所以该句符合格律。

五、旁证

再举其他一些材料,以证明“令”字在古代有平声读法。

(一)“令”的同源字“命”在上古读平声。

《周易》中乾卦的“彖”日:(王弼注,陆德明音义,孔颖达疏《周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2-33页)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宁。

这是一段押韵的文字。按照押韵的要求,此处“命”字应为平声。“命”与“令”为同源字,可知“令”字亦有平声。

(二)唐诗中“令”字作平声字用的情况。

查阅《唐诗三百首》中的律诗和绝句(卷五“五言律诗”至卷八“七言绝句”,每部分包括“乐府”),一共有四处使用“令”字:

1.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2.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3.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4.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筹笔驿》)

以上四处,1无法判断,2、4为平声,3为仄声。

有七处使用“教”的地方:

1.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3.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其二)

4.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李频《春怨》)

5.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以上七处,1、6为仄声,2无法判断,3、4、5、7为平声。

我们发现,当“令”字表示“使、让”的意思时,读平声,当“令”字表示其他意思时,读仄声。“教”字有平声的读法,也有仄声的读法,都表示“使、让”的意思,但诗中多作平声字使用。

(三)上古音中的“令”有读平声的情况。

清代蒋拭之八股文《狗吠》(启功《汉语现象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第113—116页)中有一句:

由是国风十五,而卢令志美,独夸东海之强。甚而食客三千,而狗盗争雄,尝脱西秦之险。

“卢令志美”用《诗经·齐风·卢令》典故。原诗句为: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八股文讲究音律,“卢令志美”(平平仄仄)应该与下句的“狗盗争雄”(仄仄平平)相对,所以这里的“令”应为平声。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传》日:“令令,缨环声。”诗中的“令”是拟声词。王力《诗经韵读》注音为[Iyen],韵部为“真部”。(王力《诗经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10页)这说明“令”在上古音中有平声的读音。

六、结语

许多汉字在古今有着不同的读音。读音包括声、韵、调三个方面。

调又分平仄。拿平仄标准来说,有今读平声而古读仄声的,有今读平声古平仄两读的,有今仄古平的,今仄古两读的,还有今两读古平的,今两读古仄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有格律的文字时,需要注意其字的古今音变情况,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710127)

猜你喜欢
拟音仄声广韵
《原本广韵》引书订误*
从知行合一探索中国拟音行业的发展之路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吟出古诗之美
只为让你“声”临其境
拟音师魏俊华: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国内首席拟音师魏俊华: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向熹著《简明汉语史》(修订本)指误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