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特征分析

2013-04-29 21:25刘韵华
现代语文 2013年10期
关键词:微学习第二语言

摘 要:碎片时间因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可被利用,微学习也因手机等各种移动电子信息终端的发展而加速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使用微学习方式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成为第二语言学习又一研究与实践的领域。本文从碎片时间概念和微学习理论入手,使之与第二语言学习相整合,提出并分析了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的六种特征,力求进一步明确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细节,提高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绩效,从而丰富第二语言学习的形式,促进第二语言学习。

关键词:碎片时间 微学习 第二语言

一、引言

长期以来,第二语言学习一直是国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关注热点,如英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等。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从第二语言学习的几大因素:学生(态度、学习策略等)、教师(教学策略、教育技术辅助等)、条件(多语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学习环境建设等)等方面均促进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笔者将关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另一因素——时间,重点关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碎片时间”,及因碎片时间而产生的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微学习”,进行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特征的分析,明确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细节,提高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绩效,进一步丰富第二语言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的获得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二、碎片时间、微学习及其与第二语言学习的整合

(一)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是“指日常工作、学习之余的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是很长,如等车、排队、等人等情况所用的时间。这些较短的时间不适宜做需要较为深度思维的、需要深度交流的事情,一般用来进行手机阅读、浏览和编写微博,玩游戏等。”[1]相比传统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固定性和时段性,“碎片时间不足以完成一项具体的事情或者进行一次具体的活动,我们只能拿出手机或其它移动电子信息终端进行一些碎片化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事件。”[2]碎片时间有随机性、零散性、随意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二)微学习

微学习,也称为“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网络学习时代的移动化、个性化学习形式,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式”[3]。微学习的移动性特征可以满足处于动态中的学习者的需求,它的微型特征可以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便利,其泛在性与交互性真实体现了人类按需学习的理想。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于2004年提出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4]。微学习有两个必要的要素:“一是微型内容,具有短小化、相对独立化、碎片化等特征;二是微型媒体,如手机、itouch、ipad、psp等移动电子信息终端。”[5]布鲁克(Bruck)在“认同微型学习是一种在数字网络新媒体环境中的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微型学习所指向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组织结构。”[6]祝智庭、张浩、顾小清(2008)将微型学习定义为“一种非正式学习”[7],并讨论了“微型学习设计的一些原则:界面简洁原则、非连续注意原则、激发随机参与原则等。”[8]

(三)碎片时间、微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整合

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对第二语言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诸如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认知心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不同地区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差异;从教育技术学角度研究技术支持下第二语言教学手段和学习绩效;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的语义及语用情况;从课程论角度提出各种第二语言学习模型等。这些研究与实践都围绕着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专用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第二课堂时间、作业时间)“专用地点”(教室、语言实验室、语言学习角)进行相应的研究。当今碎片时间概念的浮现,以及微学习理论的完善,将指导我们进行不同于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学习及语言实践学习以外的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三、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特征

(一)第二语言知识碎片化特征

“第二语言知识碎片化”相对应的是“第二语言知识系统化”,其“相对收敛的专业性、集中性、连续性与系统化形成鲜明的对比”[9],教师将第二语言知识的学习内容进行分割后,对学习者而言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第二语言知识碎片内容,学习者通过一片一片、一点一滴的第二语言信息和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取以及学习思考的积累,达到了解第二语言、增加第二语言知识、提高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如图1所示,依照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分割的第二语言知识碎片包括(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例):“字形知识碎片”“字书写示范知识碎片”“字读音知识碎片”“字发音示范知识碎片”“同音字知识碎片”“形近字知识碎片”“词汇语义知识碎片”“句型知识碎片”“语法知识碎片”“量词知识碎片”等。教师将知识碎片分割后,学习者可根据所需学习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满足现有碎片时间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者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同时又规避了“专用学习时间”过长,兴趣下降的问题。

图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知识学习碎片分割示意图

(二)第二语言知识体系网格化特征

将第二语言知识碎片化并不代表其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被割裂开来。第二语言微学习单元是遵循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按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细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并且依照即时语言学习目标寻找学习资料而建立起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网格单元。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篇章教学模式很好地保护了第二语言知识间的有机关联。词汇是句子中的词汇,句子是篇章中的句子,篇章教学模式还原了语言知识所在的语境,使得学习者在语境中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第二语言知识体系的网格关联的软连接是通过第二语言学习规律进行的,而其知识体系网格的硬连接是通过“超文本时代”的“超级链接”进行关联的。“网格关联”有“向下链接模式”“向上链接模式”和“平行链接模式”等。“向下链接”指对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第二语言知识碎片进行说明、解释等作用的超级链接;“向上链接”指对第二语言知识碎片进行词汇扩展、句型变体、一词多义、一词多音等扩展学习、知识补充。“平行链接”指各第二语言知识碎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链接,是一个第二语言知识碎片扩展到或指引到另一个第二语言知识碎片的链接。如图2所示:(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例)“词汇1知识碎片”的向下链接可以设计“书写说明碎片”“意义解释碎片”“发音示范碎片”等;“词汇1知识碎片”的向上链接可以设计“同音词知识碎片”“近义词知识碎片”“相关文化知识碎片”等;而“词汇1知识碎片”可平行扩展和指引到“词汇2知识碎片”。“词汇2知识碎片”也可以设计各种向上链接、向下链接和平行链接型的知识碎片。

图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知识碎片网格关联示意图

(三)高灵活度的交互刺激特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也称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其主要理论观点是“将学习过程解释为条件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个体对刺激情境的反应,将学习者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检查、控制学习效果等手段。此理论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作、行为矫正中存在着明显的作用”。[11]手机等各种移动电子信息终端能够做到在短时间内刺激学习者,从而达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这一学习的刺激者不是“专用学习”时间内的教师、语言实验室的专用设备,而是手机等各种移动电子信息终端。这一学习过程是微学习设备将教师或助学者设计、整理的第二语言学习信息经过译码而传递给学习者的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本目标是使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交际能力,人(第二语言学习者)机(手机等各种移动电子信息终端)交互手段是模拟语言交际的手段之一。并且人机交互能够做到可变语言速度,可变刺激频率,可变交互间停留时间等。所以,学习者可以通过第二语言微学习达到主动学习,增强交互的目标,并且可以降低学习者初学阶段的交际难度。

(四)自主学习特征

当今手机等各种移动电子信息终端已经成为大多数学习者的“生活必需品”。据《2011~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数据,“截止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用户达到3.5亿,预计其数量将于2015年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告统计,上网用户中,高中学历为33.7%,本科学历为24.5%,专科学历为22.3%。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学历提升,逐渐改变了用户群体的结构和行为特征。2011年,移动互联用户以18~34岁的年轻人为主,合计占比58.7%,18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占19.3%。”[12]这一群体正是适合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力人群,并且其学历层次和年龄层次又与“主力人群”产生了交集,其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力、实施能力和自我监督等能力都较强,所以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较强,第二语言微学习的自主学习必然成为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特征之一。

(五)虚拟社区学习特征

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被称为“虚拟社区学习”。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也称为网络学习社区(E-learning community)、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等。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网络空间中,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组成的,相互间具有持续交互关系的学习共同体及其网络空间,是一种“人造教育信息交互系统”[13]。

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获得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言语交际能力是一种通过他人才能证明的能力。学习者在微学习期间,第二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除了通过与人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的教师、学习伙伴等角色得以证明。另外,虚拟社区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参与语言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第二语言微学习虚拟社区由教师、助学者、学习者、学习伙伴、学习资料、学习反馈系统等构成。其学习联系如图3所示:教师通过设计、整理和发布碎片学习资料;学习者学习碎片学习资料,并通过学习反馈系统反馈学习效果及提交学习作业;教师在查看学习反馈系统的报告或留言后,进一步设计、整理和发布新的碎片学习资料或修改原有碎片学习资料;学习者之间独立在虚拟学习社区交流互为学习伙伴;助学者负责维护虚拟学习社区的运行,并在教师、学习资料、学习者之间沟通。下图为较简单的微学习虚拟社区学习联系示意图,如果微学习虚拟社区的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料中的一方增多或几方增多,则各部分联系关系将更为复杂,学习联系将更为紧密,虚拟社区学习特征将更加明显。

图3:第二语言微学习虚拟社区的构成及联系示意图

(六)辅助特征

教育学教授拉里·库班和心理学家阿兰·勒斯歌德在肯定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改进的同时,指出计算机教学的缺点是“未来的人都会变得像哑巴。”[14]目前,微学习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微学习需要配套的硬件和网络;微学习还无法起到对学习质量的监督作用;微学习硬件及学习资料无法与学习者产生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微学习硬件及学习资料无法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微学习的意外学习不足;程序化的学习限制了学习者的认知思维,微学习的动态控制力不足等。第二语言微学习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第二语言微学习软、硬件缺乏语言逻辑判断能力。语言学习、语言交际最终还是需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第二语言微学习受语言情景、语言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极大,而现有的软、硬件是无法做到的。

2.第二语言微学习对阅读过分依赖。微学习的硬件输出系统(屏幕)为学习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形式较为单一。过分的阅读不符合第二语言学习对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共同培养的要求。

3.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程序化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适当的语言信息反馈。语言学习中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多样化的,在第二语言微学习的知识碎片设计中,无法全面预知所有的答案碎片,从而对学习者的支持无法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4.第二语言微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资源可能限制学习者的广度思维和深度思维。虚拟的第二语言环境远没有真实世界的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复杂,而后者的意外学习的机会将很多,从而制约了第二语言的意外学习。

上述对第二语言微学习的局限性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其辅助特征,笔者认为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辅助模式,它的使用范围要适当。它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教学设计者是否明确微学习的使用范围。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碎片都存在上述局限,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微学习前的必要培训和引导,能够使学习者有的放矢的进行微学习。

四、结语

微学习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对具备第二语言能力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填补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专用时间”缝隙的就是碎片时间。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已成为学习者的一种第二语言学习形式。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在明确其特征之后,将使教师更好地设计微学习课程和学习资料,将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第二语言微学习。

参考文献:

[1][2]百度百科.碎片时间[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12837.htm.2013-06-13.

[3][7][8]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5] Martin Lindner, Peter A. Bruck. 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 [M].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6]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9]高祥翀.基于碎片化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10][11]张立国.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J].中国有线电视,2002,(21):44~46.

[12]百度文库. iResearch-2011-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完整版) [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ce7e1f19cc7931b765ce150a.html,2013-06-20.

[13]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4]百度文库.电脑的误区(上) [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5e9f381a6bd97f192279e99d.html,2013-06-25.

(刘韵华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830054 )

猜你喜欢
微学习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微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让学生迈入“微学习”时代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微学习课程平台设计
“微学习”时代我们怎么做
学工党支部“微学习”工作法刍议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