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生海 汪燕燕
【中图分类号】 R730.52 【文献标识码】 B
中药雾化吸入属于中医“鼻疗法”范畴,鼻疗法治疗中风有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如脏腑-官窍理论,经络-官窍理论,脑主七窍理论。西医学认为,脑部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位,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常规途径给药后在脑内的药物浓度均较低,从而限制了对脑病的治疗,中药雾化可使药物在鼻粘膜快速吸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现介绍一例昏迷患者应用中药雾化吸入复方醒脑汤治疗情况。
1 临床资料
病历摘要:患者杨某,女,38岁,主因“四肢瘫痪伴意识障碍13天”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4日出现下肢无力,并很快出现昏迷,在当地医院行颅脑CT示脑桥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并行气管切开。于2013年4月17日患者病情稳定来我院就诊,入院见:患者昏迷,四肢瘫痪,发热时作,咳嗽,咳出大量白痰,保留气管插管及尿管,留置胃管,二便失禁。查体:T:39℃,P:120次/分,R:22次/分,BP:160/105mmHg,患者昏迷,气管插管,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有睁眼反应,刺激四肢无运动,双眼球能够上下运动,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下肢肌肉萎缩,肤温偏高,无静脉曲张,未见溃疡。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双侧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Hoffmann征(+),Kernig征(-),Brudzinski征(-)。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理化检查:头颅CT:脑桥出血(2013年4月4日),血常规正常,生化:总蛋白52.37g/L,间接胆红素10.4umol/L,载脂蛋白A10.95g/L,总胆红素13.9umol/L,白球比1.95,球蛋白17.74g/L,白蛋白34.63g/L,钾3.80 mmol/L,血凝常规正常。
西医诊断:1.脑干出血 2.肺部感染 3.气管切开术后 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
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
证 属:痰瘀互阻
治 疗:给予西医常规营养脑神经、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同时以中药雾化吸入复方醒脑汤。复方醒脑汤中药方如下:麝香1g,胆南星8g,黄芩10g,黄连6g,石菖蒲10g,冰片5g,郁金10g,大黄1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9g,川芎10g;因患者昏迷不能饮水,给予中药水煎,浓缩至400mL,加至湿化瓶,面罩吸氧,氧流量3L/min,每次2小时,每天2-3次,给予中药治疗2周后,患者体温正常,气管插管拔除,偶咳,咯痰减少,神志状况改善,睁眼反应尚可,不能言语,双眼球能够上下运动,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Ⅰ级,肌张力低,双下肢肌肉萎缩,无静脉曲张,未见溃疡。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双侧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Hoffmann征(+),Kernig征(-),Brudzinski征(-)。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造成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1],如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血脑屏障的破坏,氧自由基、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等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脑组织,加重脑水肿[2]。西医常规治疗后期所带来的诸如肝、肾功能损害及胃出血、脑功能障碍等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程长、预后差的重要因素。科室采用验方复方醒脑汤,经临床应用观察,该药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医学认为,脑外伤患者常因脑络损伤,血溢经外,瘀积于脑,瘀而化热,痰瘀内闭,导致脑部神气上扬,心神蒙蔽,故昏迷时间深长[3], 表现为呼吸粗重,口气重秽,便秘,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痰瘀内阻、闭塞脑窍的证候。复方醒脑汤中以大黄和麝香共为君药,大黄可行瘀血,除积滞,利水通便;麝香芳香走窜,通达十二经,善通全身诸窍,二者相伍,大黄去麝香湿热之性而保留开窍之用,麝香可去大黄沉降之性,载药上行达病所。郁金、冰片、石菖蒲辛开苦降,芳香宣达、清热开窍之功,共为臣药。胆南星、黄芩、黄连、陈皮、茯苓、半夏共奏清热化痰之效为佐药。川芎行气活血为使药。全方共达活血化瘀、开窍醒脑、清热利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麝香、郁金均具有中枢兴奋作用,能反射性兴奋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并具有抗炎、增强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能通过血脑屏障,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本观察结果表明, 复方醒脑汤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具有比较好的促醒作用和明显的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继宗,周良辅,周定标,等.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6-340.
[2] 文蕾,陈丽华.外治法治疗中医脑病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10-11.
[3] 钮跃贞.鼻腔给药的研究概况[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 (5 ):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