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略论

2013-04-29 15:22邵建平
文化产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治校新闻高校

邵建平

摘 要: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高校的延伸,此制度建设不过几年光景,相较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处于成型期。高校新闻发言人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制度安排与创新。该制度是高校危机应对的重要管理手段,并且还是高校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推行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施行之后,因此仍处于起步不阶段,无论是章程规范,还是新闻发言人素质提高,以及实际运行都需要一个过程。

关键词:新闻;高校;制度;治校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52-02

一、我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媒体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竞争日益加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加大等新情况新问题。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以便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教育部门的突发事件,树立教育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已经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类别中一个后起之秀,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在社会上还处于弱势地位,在很多纠纷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让社会及时、准确地了解事件真相,有助于高职教育社会形象的改善和相关突发事件的解决。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

(一)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以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为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不管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在就业过程中,都需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目前,随着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种类和层次也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度不断需要加强。

(二)校企合作度进一步加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主要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主要按照未来就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上岗,所以,在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也有动力对学生培养过程进行干预和监督。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在师资培训、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订单、定向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上岗。

(三)国际交流范围更加广泛。高职教育是开放式教育。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技术教育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的逐步深化,精密制造领域人才非常缺乏,我國可以设计出高性能的CPU,却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在国内完成投产。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企业逐步走上国际市场进行竞争,这就需要更多具有先进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在这些人才的培养中,借助国外成熟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模式,可以缩短人才培养过程,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尽快满足国内紧缺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家教育部鼓励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家交流内容方面,从初期的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进国外教材,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发展到直接派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引进国外教师直接按国际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加深。

(四)办学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规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经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阶段。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适龄入学人群数量的逐步下降,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竞争日益加剧。首先体现在生源的竞争上,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录取的分数线逐年下降,很多院校在规定分数线下降分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各院校生源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其次体现在办学质量提升的竞争上,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提升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院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的必要性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本身就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已经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尽快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高等学校信息,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要求高等学校在开展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公开。并规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程序、内容和机构。信息发布的网络化、公开化已经成为主流,民主化、法制化管理已成为工作的重心所在,高职院校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途径和机构也变得明确,不在公开范围内的信息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树立高职院校良好形象。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及时行乐、摆阔炫富等各种负面、非主流思潮泛滥,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对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定型时期的在校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效果面临巨大的挑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转变作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主旋律、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让学生及时、正确地了解学校和社会动态,学校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一些突发事件和政治敏感性事件及时向学生进行发布,让学生通过正规渠道了解信息,不仅可以打消他们的猎奇心理,还可以降低一些不法制度对学生的恶意引导。高职院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现代高职院校发挥政治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制度的存在,它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校园文明、规范和科学管理的重要象征,是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职院校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来源不可控、真伪难辨、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网络可以把一个事件无限的放大,导致危机来临时往往猝不及防。目前,由于部分高校在招生、收费等内部管理方面混乱,已成为社会矛盾的高发区和聚集区。我国目前有27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我国高校在校生已接近3000万人高校,每个学生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加上学生家长,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人群超过一亿人,各种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增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失去了象牙塔里的宁静。校园暴力和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高校腐败时有发生,师生矛盾日趋激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成长的要求,高校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成网络状扩散、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面对危机,已经无法用过去的传统模式处置,为了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平息社会矛盾,避免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不透明造谣生事、误导民众,需要用理性化的制度来应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化迫在眉睫。

(四)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政务公开。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校务公开是高职院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校务信息公布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发言人制度,可以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增强校务工作的透明度,让学校师生员工、校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及时、公平、公正地获得学校运行的重要信息。有利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统一全校师生的意志,有利于维护校园稳定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高职院校新闻发言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制度是指具有新闻发布授权的国家机构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或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就本部门所主管的事务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或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与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的一项社会活动。新闻发布制度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本部门的桥梁,对协调与传媒、公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新闻发布会,一是发布的新闻要有价值,要就公众所期待的某个问题给与权威性的解释;二是要精心准备新闻发布稿,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回答口径要一致,要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材料。发布的内容既要有新闻性,又要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典型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二)规范发布程序、丰富发布内容。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要按照法律规定深化校務公开,改革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改革信息发布程序不严格、随意性大、效率低下、针对性不强等弊端,要以新的信息思维方式、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适应校务公开的要求。新闻发布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一定要严格审核发布内容;要按照新闻发布的程序严格、严肃地发布新闻。高职院校发布校务公开信息,内容除了要真实、客观、准确以外,还要丰富、多样、全面,使教职工对学校各类事务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发言权,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能有效地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提高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任发言人队伍。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对新闻发布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关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的新闻发布,一句“我反正信了”引发舆论风暴,把整个铁道部推到了到“风口浪尖”。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相应的人员配备,对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绝对不仅仅是站在台上讲几句话、回答一下记者的常规提问那么简单,新闻发言人必须既熟知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和业务,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具备相当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懂得新闻工作的规律。新闻发言人要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真实、可靠、明确、客观的信息,具备果断应对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新闻发言人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修养和一定的公关能力。所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办学竞争,高职院校要想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信息公开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四)拓展高职院校新闻发布的渠道。目前,高职院校新闻发布的渠道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具备单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资格和能力,要借助政府新闻发布平台,在发布新闻时需要经过相关申报程序,浪费不少时间,降低了发布信息的新闻性、及时性。新闻主管部门要减少高职院校新闻审批程序,增加高职院校新闻发布的自主性,拓展新闻发布渠道,才能让高职院校能及时应对师生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C].2010.3.30

2.钱敏.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6-27),2013.10

3.方红.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职能[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48-50),2008.12

4.梅国英.高职院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05-107),2011 年第35期

5.杨俊.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J].新闻知识(79-81),2013.06

6.刘学燕.浅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效能性和局限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5-17),2009.04

猜你喜欢
治校新闻高校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