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波
摘要:构建高水平速度滑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要把握住他们生长与发育的规律,打好身体运动素质的基础;要掌握好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理清技术训练的要点,科学使用体能与技术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使他们掌握良好的滑行技术;要掌握运动员身体形态改变、各系统器官机能特点和变化规律,关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发展,以始终保证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注意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有机结合,以及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关键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问题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ˉ3488(2013)02ˉ0023ˉ03
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速度滑冰运动发展的基础实力,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多年训练系统工程的基础[1-2],高数量、高质量的优秀速度滑冰备人才队伍标志着一个国家速度滑冰竞技实力的水平。速度滑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周期性运动项目[1-3]。努力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3-5],在积极增强他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不断改善他们的技能水平,是构建高水平速度滑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速度滑冰发展的很快,尤其是青少年速滑成绩提高比较显著。这表明广大业余与专业体校的教练员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有了较好的认识、理解[6-11],在训练过程中能科学的使用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12-17],这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黑龙江省体育局对各级速度滑冰教练员多年连续的业务培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大好现象。笔者对这一点颇为感同身受,正是通过不断地参加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才能对自己多年的速度滑冰运动生涯进行有效的剖析与深刻的反省,对困惑自己多年的训练问题有了理性的认识,提高了自己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解决能力,使训练有了本质行的提高。当然下面的论述这只是笔者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中基础训练、技能培养和身体健康等几个问题的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1抓好身体运动素质的基础训练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身体运动素质的基础训练,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一般运动素质的基础上,让运动员的一般的身体运动素质有机地转化为运动员专项的身体运动能力。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有机结合,使一般训练效果能有效转化为专项训练的基础能力。如,冰感、平衡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重心移动、接体重,以及侧登腿等专项能力。专项能力是保证专项成绩的基础,所以专项训练内容和手段比一般训练相应来说其范围比较狭窄,具有专门化的性质。专项训练是指专项运动本身动作或与专项本身动作相似的一些训练,通过此类动作的反复训练来发展专项能力;一般训练所起的作用是为了训练专项化,促进专项运动提高,所以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有区别,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不可分割相联的。如忽视或取消任何一个,就会导致训练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因此,根据运动员的性别、训练年限、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及领悟能力安排好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的比重,也要根据年度周期性各个阶段不同的训练目的,科学的加以确立和恰当地进行调整。
速度滑冰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一般训练在提高柔韧、协调、速度、力量与耐力素质的同时,应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为主线,安排好长时间有氧训练,在提高有氧耐力训练水平的同时,也要安排好专项能力和基本技术训练,这是青少年训练中的关键。
2掌握正确的滑行技术
青少年运动员掌握良好滑行技术基础是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环节。速度滑冰技术是以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为原理,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滑完各项距离的方法。所谓“合理”、“有效”应是相对的,而不能绝对的,因为技术是通过不断实践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的,技术本身要通过运动员去掌握和运用,除了必须遵守技术特点规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异的技术特点其实是一种个人的技术风格,这些特点往往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技术规格,但对某些人来说是适宜的。因此,在技术训练中要注意技术的特点和规律性,还要考虑因人而异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训练。
2.1把握好技术与体能的关系
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身体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先进、合理和有效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潜在能力。以滑行姿势为例,当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达不到保持标准的低姿势滑行时,教练员就不要一味地要求达到标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滑行姿势,这样不仅打击了他们练习滑冰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他们学习速度滑冰的兴趣;教练员应通过一些专项练习方法、手段提高他们的专项的身体运动能力,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技术,达到标准的滑行姿势。
2.2理解与合理运用技术训练的要点
2.2.1基础技术
速度滑冰的基础技术是运动员单脚支撑到单脚蹬冰再到单脚支撑的交替顺序过程。从左下肢支撑滑行到移动重心的同时蹬冰,到右下肢接重心支撑滑行与左下肢结束蹬冰收腿,其有节奏的左右下肢动作配合构成了滑行技术动作的一个有机整体。
2.2.2技术环节
技术环节是指组成技术动作的各个部分,一环扣一环的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滑行技术动作链条,其中一个环节不对或者错误就要影响其它环节。如,滑行阶段就要保证蹬冰,蹬冰的时间、幅度、角度与方向构成蹬冰的不同环节;一只腿蹬冰的同时另一腿就要承接身体重心,承担体重的时间、冰刀着冰的方向和路线等构成接重心腿的技术环节,这些环节的链接直接影响着蹬冰的效果。技术环节针对某些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来讲也是技术细节,如内道起跑、外道起跑的入弯道技术、出弯道技术。
2.2.3技术风格
速度滑冰的技术细节是根据运动员的形态、体能和技能特点,构成了个人技术特征。这个技术特征,就是这个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如,滑行节奏、比赛战术等。因而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不应盲目地学习别人的技术风格,不然会影响自己将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的潜力。所以,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训练应按三个阶段进行,即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和个人特点形成阶段。
3要始终注意形态发展和身体健康
人性化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为基础去争取获得好的比赛成绩,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谈到提高成绩,所以健康和成绩统一的。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健康是检查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要想使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才,教练员在训练中首先考虑客观条件,具有好的身体素质的少年运动员不一定成为一名好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因此,教练员主观上的东西尽量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在训练中减少盲目性,才能以始终保证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前提,关注他们身体形态的良性发展。
3.1掌握运动员结构形态变化和各系统器官机能特点和变化规律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系统的发展均未成熟,身体形态的发展也不稳定,特别是大脑皮层工作耐久力较差,注意力分散,单调的训练形势会影响到训练效果,因而训练要多样化,克服单调枯燥的训练形式,通过观察的一般训练,准确地确立专项训练发展的方向。
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掌握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身体健康状态和各系统器官机能的变化。在体格与健康方面注意观察其身高、胸围、坐高、体型(身体各组成部分比例)、肌型(肌肉的性质)、免疫能力,以及神经类型的发展与变化等。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机能主要查看脉搏、心脏、血压等。
3.2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安排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负荷量、强度大小的根据什么呢?首先,不能盲目,也不能照搬,必须根据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安排运动量和强度。一是依据积累客观的材料:如运动员的形态、生理、生化变化、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材料,运动员每次课、每周、每个阶段甚至全周期反应;二是依据积累主观的材料:课次、课量、强度、内容、恢复时间,以及总量的强度比例等。训练必须尽可能地合乎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自身生长发育特点,才能保证他们在训练时获得身心健康,才能为将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根据生理学有关疲劳和恢复的理论,明确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各个训练阶段的时间要求,使量和强度保持恰当的比例,这样训练效果更为理想。
4结语
现代运动训练的人性化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因此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必须以增强他们身心健康为前提,以逐渐改善身体运动素质和提高训练水平提高为目标,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这样才能激发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到速度滑冰运动来,才能获得青少年家长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速度滑冰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17.
[2] 袭艳芳.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多年系统训练[J].冰雪运动,1996(3):13-21.
[3] 杜铭,韩志霞,李岩石.浅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滑行节律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6(1):4-6.
[4] 王曼利,杨丽娟.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训练[J].冰雪运动,2008,30(3):8-11.
[5] 高一,孙玉巍.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的营养干预[J].冰雪运动,2012,34(6):14-19.
[6] 陈阿娟,刘永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基础训练的理性认识[J].冰雪运动,2007,29(1)14-18.
[7] 梁洪涛,张博.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7,29(3)17-19.
[8] 杨艳梅,陈阿娟.培养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几点体会[J].冰雪运动,2007,29(4):19-21.
[9] 杨波.完善儿少运动员训练体制是提升我国速滑整体水平的根本[J].冰雪运动,2008,30(2):1-3.
[10] 孙德千.对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8,30(4):1-4.
[11] 侯强,王鹏.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教学及应注意的问题[J].冰雪运动,2010,32(3):8-11.
[12] 陈克明.少儿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的训练模式[J].冰雪运动,2009,31(3):16-18.
[13] 黄勇,刘金堂,洪立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错误动作形成与纠正方法[J].冰雪运动,2009,31(2):19-22.
[14] 杨波,刘滨.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J].冰雪运动,2009,31(5):6-9.
[15] 尹志彬,陈克明,陈文.少儿速滑运动员常见错误动作与纠正[J].冰雪运动,2010,32(3):8-11.
[16] 高伟.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学习方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1,33(6):12-15.
[17] 薛瑞梅,于涛. 少年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辅助训练方法[J].冰雪运动,2011,33(6):16-19.
责任编辑:张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