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文化内涵探析

2013-04-29 20:26:15吴新月丁爱侠
现代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连云港

吴新月 丁爱侠

摘 要:连云港方言俗语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泛使用,生动反映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文章通过对连云港方言俗语所反映的农业生产劳动、气候气象、生活哲理以及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连云港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挖掘了方言俗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意蕴 方言俗语 连云港

方言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它具有口语性、通俗性、简练化以及形象化等特点,和标准语有较大的区别,只在某些地区使用,是一个地方的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丰富生动的语言形式,能够生动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有些方言已经淘汰消失,但有些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方言俗语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产生、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比较完整地表达特定的文化内容,包括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由于方言俗语受到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方言俗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剖析方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和研究方言俗语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从方言背后的民俗习惯、社会观念和审美观文化等角度去研究方言俗语更能体现语言的价值。文章通过对收集到的1000多条连云港方言俗语材料进行分析,重点从农业生产劳动、气候气象、生活哲理和封建迷信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展示连云港当地丰富的内在语言文化信息。

一、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气象气候

连云港古称海州,现为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两县相连。连云港历史悠久,素有“淮口巨”“东南名郡”之称,是中国八大海港之一,有着底蕴深远的人文历史环境,下辖四县(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区(连云、云台、新浦、海州)。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农民的生存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天气等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所以,气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靠天吃饭的劳动人民,逐渐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大量与气象气候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精练、语调活泼上口的方言俗语。

此外,连云港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连云港人民以海洋捕捞、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为生,需要长期关注气候的变化,所以,方言俗语中会大量出现诸如“雨、雾、风、霜、阴、晴”等气象词以及“夏至、三月三、九天”等节气词。他们通过对气候环境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展现了农业经济的社会场景。如:

打春你别欢,还有三十大冷天。九尽花开寒不来。三月三,路上行人把衣单。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早上浮云走,晌午晒死狗。春天有雨西边亮。有雾晴三天。东南雨不上来,上来漫沟崖。夏至水门开。六月北风当时雨。交九东北风,就有雨后跟。云台山搭桥,大雨像瓢浇。有云盘山腰,下雨在今朝。

二、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农业生产劳动

连云港地区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使生物种群落兼具南北特征,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林木、瓜果等农作物。海州湾渔场是中国八大渔场之一,盛产带鱼、鳓鱼、黄鱼、加吉鱼、刺参、扇贝、鲍鱼、对虾以及海带等经济海产品。

方言俗语在反映区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将中国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连云港勤劳的人民在常年的农业劳动中创造了很多与节气联系起来反映农时、耕种等农业生产规律的俗语。如: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五九六九,满湖插柳。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棒头胡子嘴,怕干又怕水。枣树发芽,快种棉花。立夏三天遍锄田。大麦不过芒种,小麦不过夏至。立秋三天镰刀响。处暑萝卜白露菜。秋风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豆黄种麦,麦黄种豆。豆三麦六,菜籽一宿。蚕老一时,墒沟张虾。十月三场雨,麦扎九条根。三月雨泼泼,稀疏麦变厚(稠)麦。好种出好苗,癞种癞葡萄。要吃大头蒜,不过八月半。桃三、杏四、梨五年,大枣当年就见钱。

此外,连云港面对大海,渔业发达,所以方言俗语中有大量和渔业生产有关的俗语,表现出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大棒糊冻绿豆打,老咸菜就蟹渣”最能体现连云港人曾经的饮食习惯,兼具山东地区喜吃玉米和海边人以海鲜为主的饮食特点。此外还有大量与海洋有关的诙谐幽默的俗语,如:

吃咸鱼蘸酱油,有钱补鱼网(多此一举)。//黄鳝上沙滩(不死一身残)。//烂网打鱼(一无所获)。//嘴里没味吃咸鱼(正合胃口)。//鲈鱼探虾毛(没安好心眼)。//马鲛鱼嘴硬骨头酥(嘴硬心软)。//卖鱼的不带秤(抓虾)。//蛇吃鳗鱼(比长短)。//王八吃花椒麻爪了(着急)。//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网中抓鱼(笃定)。//瞎子摸鱼(碰机会)。//蒸鱼不沾水(凭的一口气)。//竹篓里的泥鳅(滑的很)。//捉鱼拦上游(先下手)。

三、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生活哲理

劳动人民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们从生产生活中凝练出来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在简洁的方言俗语中沉淀下来,代代相传,成为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经典。这些蕴涵人生哲学的方言俗语既在道德层面上指引、教育、劝戒和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集中反映出了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社会生活中的人民有感于一些社会现象和命运情感等问题时往往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语来表达。反之,后人从流传下来的方言俗语中同样也能了解到当时当地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情感状态。

连云港方言俗语中有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哲理的词汇,包括人们的处世态度、道德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例如“宁跟讨饭娘,不跟宰相爹”这一俗语直白地表达了当地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温暖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远远胜过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环境。另外,大量方言俗语也表达了当地人眷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情感,如:“金筐银筐不如自家粪筐,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下面列举了一些独具连云港乡土特色,充满人生哲理的俗语:

现喂鸡不下蛋,狗伸舌你不动,鸡跷腿乱慌忙(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不能把当前的事情往后推)。//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人(互相帮助)。//莫笑穷人穿破衣,十年河东看河西(尊重他人,善待处于困境中的人)。//慢不慢,强得过站(做事情贵在坚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断骨头连着筋(家庭和睦团结)。//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在咀上(学会谦虚内敛)。//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江山轮流坐,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变幻莫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遗传重要)。//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庸至上)。//杈头有火,锄头有粪(生产劳动一刻也不放松)。//喜勤喜懒,喜早喜晚,就看你的胆(要勤劳莫懒惰)。//细水长流,吃穿不愁(注意节约、勤俭持家)。//借死不借生(宁愿借房给死人办丧事,也不借给妇人生产。因为逝去的人洪福已满,带不走什么。新生小孩洪福大,担心把家里的福气带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年纪大的人身体弱,不宜在外逗留,以免发生意外)。

四、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宗教迷信

方言俗语中有一些以宗教迷信传说为内容的俗语,如: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宁欠阎王债,不欠小鬼钱。牛魔王请客,尽是妖。阴阳先生送老嫚子,早晚是手底活。阎王叫你三更走,你活不到天亮。

这些都说明民间对鬼的敬畏和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行为。连云港地区有着长期的宗教文化发展历史。民间有敬畏、供奉亡灵避灾祈福的习俗,它们以俗语的形式存在于方言俗语中,并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保存了下来。

五、结语

方言俗语除了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以外,还具有传承文明、铭记历史的作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等社会因素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方言俗语。俗语的词源意义及衍生义包含着古人的传统观念,记录着各时代文化的发展变化,是历时文化在共时层面上的保留。方言俗语中出现的都是老百姓生产生活当中的常见事物,后来经常被用来说明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能让人从中了解该地区文化的发展变化,并且从中体会到这些方言俗语所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和民间智慧。

连云港方言俗语的传承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当地劳动人民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思维习惯以及风俗习惯。本文从连云港方言俗语所反映的农业生产劳动、气象、生活哲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乡土文化深入民间,连云港传统文明源远流长,古老文明在当代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普通话的大面积推广,很多鲜活的方言只保存在某些欠发达的地区和老一辈人中间,导致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方言逐渐流失。另一方面连云港方言俗语博大精深,其中包涵的更多的文化信息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发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志满.土家语俗语的特征及文化意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姜莉.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3]袁圣敏.山西祁县方言俗语的文化信息解读[J].晋中学院学报,2009,(2).

[4]丁爱侠.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2).

[5]王萍.连云港方言俗语与文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殷梅.从山东方言俗语看齐鲁文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吴新月 丁爱侠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氨纶
纺织报告(2024年1期)2024-02-27 06:54:42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40
5.连云港卷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考试周刊(2016年27期)2016-05-26 19:10:11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考试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8:06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0: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