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春香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作者主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访谈调查,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特点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现状 教学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的职业培训,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我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访谈调查,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特点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构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起点的中专生,年龄一般在14-16周岁,年龄偏小、思想单纯,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大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行为习惯不好,贪图玩乐,或者学习方法不对导致中考成绩不够理想而进入了中专学校。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同时,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诱惑非常大,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表现在思想品质上即为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作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为人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这类学生群体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经常遭老师、家长批评,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更加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反正就这样了,也好不了了,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家长根据市场的需求给他们选的,自己根本不清楚这个专业以后是干什么的或者他以后想要干什么,在思想上没有重视,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和效果不太好。中职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智力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技能养成的基础,但并不能代替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并不相同。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技能必须通过具体工作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训练获得。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应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还有利于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真正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具体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围绕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根据确定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门课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确定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对完善的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比较脱节,而且任课老师在实际执行中往往随机性较大,有的时候根据教学方便而不考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学而不专、一知半解等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具备、操作不会做或者理论知识没有办法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我们应该面对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项技能的掌握直接跟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训有关,那么如何学好相对应的课程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可以通过实物教具、动画、模拟实操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事物,记忆深刻,兴趣浓厚。例如:讲工程测量课程时,老师把对应的水准仪、经纬仪、水准尺、脚架拿出来,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测量仪器的组成,水准尺的读数,然后进行相应的测量训练,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学一样通过图片给学生讲仪器的组成。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观察它的外形组成、读数,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工程,创设情境,将学习理论知识和以后的工作岗位相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难点有更好的把握,同时能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更多了解。例如: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验实训对材料的性能、检测方式进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这一理念,主要从中职学校的教学规律上把握。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为何学”。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新时期中职教育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继承性学习能力,更是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的学习能力。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价值,知道“为何学”,要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其次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学什么”。我们要明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有一重要前提的,那就是“因材施教”。这是教育的总原则,脱离了这个原则也就谈不到教了。“因材”意味着考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学风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法。教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教学,不能上完课就走人,教师要加深对学生个体的了解,更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本质内容是什么。
总之,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企业对知识技术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有竞争力,中职学生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朱碧霞.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NO.20.
[2]郑秀红.谈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现状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3]《叶圣陶文集》[M],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