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香
摘 要: 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出台,高校思政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应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努力营造完美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学改革 改革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面简称为“思政课”)是各个高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培养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如何吸引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关注是每个思政老师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这表现在:第一,思政课各门具体课程的内容多有重复的地方,给学生的感觉是繁复和枯燥,大大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第二,思想课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科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整体,且缺乏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模式化和单一性,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讲授理论,用“填鸭式”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中,教师累,学生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课程评价方式有待优化。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评价仍多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内容侧重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对于社会实际问题和现实状况的关注,而且单一的书面考试形式并不能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途径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方向,提出总的要求。[1]
1.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关键和核心在于教师。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时刻坚定自己的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各个知识面的涉猎,改进教学方法,综合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深度及广度;再次,要有热情的事业心。思政课教师只有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和授课的课程,才能在教学中倾注自身的情感,实现师生互动和共鸣。
2.加强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和学生思想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现实社会,深入学生生活,既要将书本外生动、丰富的生活引入课堂,又要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其次,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反映思政课发展的最新科研成果,把最新的信息传导给学生,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要与时俱进,注意研究和分析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调整和丰富思想课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用新的观念和新的角度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这在思政课的改革中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影音资料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资源,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情感化和艺术化,以此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其次要提倡参与式、研究式及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通过这些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2]
3.加强社会实践
教学应切实走近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政课理论教育是苍白空洞的,因此,思政课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进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促进其发展。
4.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考评制度,尽快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让教师在竞争中前进;其次,单一的书面考试并不能客观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丰富考试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的能力,灵活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3]
总之,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社会学课程,要始终紧贴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思政课的氛围从死板转为活跃,学生情绪从被动消极转为主动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将来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延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07-11(2).
[2]方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传承,2009(10).
[3]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60年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