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用语“指”的功能考察

2013-04-29 07:30魏玮侯燕
现代语文 2013年4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魏玮 侯燕

摘 要: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本文发现释义用语“指”由无明确功能的“释词提示语”变为解释引申义和词义外延的“专用释义用语”。第6版中“指”的改动包括删去、增加、改“比喻”为“指”、改“形容”为“指”以及“指”前面限定词的变化。第6版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指”在释义时与“形容”“比喻”等释义用语的功能划分。

关键词:《现汉》第6版 指 释义用语 释义功能

释义用语,指的是处于释义元语言层面的释义惯用词,如“指、比喻、形容、表示、如、泛指、称”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各方面的变化中,释义用语“指”的使用出现部分改动。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现汉》第6版和第5版中“指”的使用,考察释义用语“指”的释义功能。“指”在《现汉》第6版中的功能更加明确,与“形容”“比喻”等释义用语的相互区别性增强。

一、“指”的释义功能

前人研究中主要提到了“指”的两种释义功能。一是“释义提示语”:释义结构复杂的时候,表示被释词的意义总是在结构上不太对称,在意义的陈述上有点突兀,使用“指”字可以加强释义的整体感,突出针对性(苏新春,2005)。二是表示所释义为引申义,尤其是因借代用法而形成的借代义(符淮青,2004;温昌衍,2010)。观察《现汉》第5版和第6版中“指”的使用情况,前一版“指”的功能概括不够准确,存在释义结构复杂而没用“指”、释义较短而用“指”的情况。另外,“释义感觉更自然”并不是很客观的依据标准。观察《现汉》用例,我们认为“指”有以下两个较为明确的释义功能。

(一)《现汉》中“指”的义项⑥是“意思上针对”

当词义对象存在于特定范围领域中,一般在“指”前面加上限制词,如“医学上指”“迷信的人指”等。在说明词义的时间范围方面还有“旧指”“今指”“原指”“现指”“封建时代指”等;在说明词义的适用范围大小方面有“特指”“泛指”“一般指”“专指”。另外,通过借代(转喻)所产生的引申义,《现汉》中一般会明确标出“本指”“借指”“转指”。

对比不用“指”来引出的词条,我们认为,释义用语“指”引出的是词义所指对象或适用范域,是从词的外延来解释词语。《现汉》对于“外延”的解释是“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释义用语 “指”通常用在名词的解释中,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词和词义之间划上等号。因此,我们将“指”的第一个释义功能概括为“从外延的角度指出词的具体所指对象或适用范域”。“指”的这一功能使其大量应用于解释一些新出现的短语词或缩略语,如“积累基金”“绩优股”“监外执行”“特别快车”“家装”等。

(二)前人提到 “指”的第二个功能是解释引申义

【彩头】①获利或得胜的预兆(迷信);②指中奖、赌博或赏赐得来的财物。(第5、6版释义相同时不特别标注,下同)

“彩头”的义项①是其本义,义项②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用法。

词义引申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引申义,由于其本义已经不使用,或者通过比喻造词,没有本义,这种情况下也使用“指”。例如:

【夹板气】指来自对立的双方的责难。

【减仓】指投资者抛出部分股票,减轻仓位。

“夹板”与“对立双方”“投资者所持股票”与“货仓”之间有着相似性而非相关性,应该也算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而产生的词义。《现汉》在处理这类词时,使用“指”而不用“比喻”。另外,这类词还有一些特殊性,词义的比喻特性来自于词中的某部分词素,如“夹板”“仓”,再与其他词素结合。

“指”的这两个释义功能有着内在一致性。词义引申一般使词义的范围发生变化。当用在某一特定范域中时,词义通常会缩小,释义时使用“指”既可以看作引申义,也可以看作解释特定所指对象。例如:

【加码】①(~儿)指提高商品价格;②指增加赌注;③提高数量指标:层层~。

“加码”的前两个义项分别用于商业和赌博中,而第三个义项则不限于某一领域,前两个义项可以看作第三个义项的引申。

二、《现汉》第6版中“指”的变化

在《现汉》第6版中,释义用语“指”进一步明确了以上两种释义功能,不再是一个没有明确使用条件的“释义提示语”。第6版中,“指”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删去本义释义中的“指”

【泡面】第5版:指方便面。第6版:方便面。

类似的改动的词条还有“青年”“契机”“潜泳”“勤政”“青年”“青紫”“美梦”“劝进”“流失主”“全方位”“奇货可居”“能说会道”等。

(二)引申义的释义中加上了“指”

【全家福】第5版:①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儿;②荤的杂烩。

第6版:①指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儿;②指荤的杂烩。

当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时,“指”往往用于引申义的义项。例如:

【器质】第5版:①指身体器官的组织结构;②才识和素质。

第6版:①身体器官的组织结构;②指才识和素质。

类似改动的词条还有“奇才”“翘辫子”“青史”“气质”等。

(三)改“比喻”为“指”(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第6版中进一步修正了一些借代义误作比喻义的问题。将第5版中的“比喻”改为“借指”,明确指出了词义来自于借代引申。例如:

【干戈】第5版:泛指武器,多比喻战争。

第6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

此类修订的词条还有“柴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长舌”“唇吻”“唇舌”“肺腑”“烽火”“鸿雁”“联袂”“沐浴”“墨”“萧墙”“肝胆”“饾饤”“问鼎”“痛痒”“印把子”等。

第二,经比喻(包括隐喻)而产生的引申义,本义已经消失或不用,或者本身就来自于隐喻造词,在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 例如:

【绿肺】第5版:比喻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的绿地、森林等。

第6版:指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的绿地、森林等

【城府】第5版: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第6版:城池和府库,借指人的心机。

类似改动的词条还有“鼻酸”“靠山”“目论”“锋芒毕露”“两袖清风”“前车之鉴”“如意算盘”“清水衙门”“倾箱倒箧”“顺手牵羊”“探骊得珠”“萧规曹随”等。以上这些词的语源义都不再使用,有的或者就没有语源义,直接是来自于隐喻造词,如“绿肺”。我们推测,《现汉》第6版改“比喻”为“指”,旨在说明是引申义的同时,强调词与词义是一种 “A所指的是B”的关系。

(四)有一类词,词面出现喻体和本体,实际上是比喻的凝缩形式,加上喻词和一些被压缩掉的成分,就是一个完整的明喻。“鸡冠花→像鸡冠一样的花”这类词的词义都是以本体语素为核心,词性也由本体语素决定,整个词语的意义绝大多数不是比喻义,如“铁律”的实质是本体语素“律”,即规律,喻体语素“铁”修饰“律”,《现汉》第5版解释为“比喻确定不移的规律”,第6版改为“指确定不移的规律”,这样的修订是准确的。有时候,本体语素在前面,喻体语素在后面,例如“题海”,是将“题”比作“海”,《现汉》第5版的释义为“比喻大量的、过多的学生作业题或练习题”,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作类似改动的词项还有“龟缩”“股海”“宦海”“病魔”“法网”“口碑”“欲火”等。

(五)改“形容”为“指”

“指”和“形容”的不同在于,“指”可以在释义和被释词之间划等号,而“形容”则是用描述的方法来解释被释词,突出被释词的形容性功能。“指”通常用于解释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而“形容”用于解释形容词性词语。第6版中将“形容”改为“指”的词条多为成语、俗语。这些词自身有完整的主谓或述谓结构,直陈其事,整个词语不带有形容其他人物、行为、事件的功能。例如“拔刀相助”,第5版释为“形容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实际上“拔刀相助”指的就是“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并不是形容这种情况。因此,第6版改“形容”为“指”,是非常恰当的。又如,“多事之秋”在第5版中被释为“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第6版中改为“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类似改动的词还有“鞍马劳顿”“别树一帜”“不知死活”“不知进退”“大观”“耳朵软”“风和日丽”“老于世故”“空口说白话”“食言而肥”等。

(六)“指”前面限制词发生变化。例如:

【脱节】第5版:原来连接着的物体分开,借指原来联系着的事物失掉联系,或原来应该联系的事物没有联系起来。

第6版:改“借指”为“泛指”

“泛指”可以理解为“宽泛地指”,表示由于词义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扩大而引申出的义项。“借指”用于借代引申所产生的词义。上例中应该是词义适用范围的扩大,用“泛指”更准确。又如“参谋”的②和③义项:

【参谋】第5版:①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②泛指代人出主意。③指代出主意的人。

第6版:①(同)②改“泛指”为“指”。③改“指”为“泛指”。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变化,有以下值得商榷之处。

1.《现汉》第6版中“借指”似乎并不专门用于借代义。例如:

【雁行】第6版:鸿雁飞时整齐的行列,借指弟兄。

【台柱子】第6版:戏班中的主要演员(台:戏台),借指集体中的骨干。

【黑马】第5版:比喻在比赛或选举等活动中出人意料获胜的竞争者。

第6版:原指一匹不被人注意却在比赛中意外夺魁的黑马(故事见于英国小说《年轻的公爵》)。借指在比赛或选举等活动中出人意料获胜的竞争者。

“雁行”与“兄弟”,“台柱子”与“集体中的骨干”,“黑马”与“以意外获胜者”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似性而非相关性。这些词语的释义在《现汉》第5版出版后已有学者撰文献疑(参见应雨田,2009;温昌衍,2010),但在第6版中没有修订。编纂者或许是想用“借指”来强调“借用本义来指另外的事物”,是一种单纯的“A词指的是B义”的关系,不是通过借代而产生的词义。

2.一些通过比喻引申而来的词义,本义不再使用,且释义中也没有出现其比喻义产生的基础,符合前面归纳的使用“指”的情况,但《现汉》第6版中仍使用“比喻”。例如:

【敲门砖】第6版: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桢干】第6版: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汉》第5版和第6版中释义用语“指”的功能变化,如下表所示:

2.用于引申义。

3.大量替代“比喻”,成为突出引申义在字面义上发生整体化、抽象化的释义用语。

在《现汉》第6版中,当释词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释义用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到不同释义用语在功能上的区别:

【企足而待】第5版:抬起脚跟来等着,比喻不久的将来能实现

第6版:抬起后脚跟来等着,指事情、愿望等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也形容迫切地盼望。

在第5版中,“企足而待”词条使用“比喻”作引申义的说解,但此引申义找不到明确的本体与喻体,不属于明喻,只是在字面义上的整体化和抽象化。因此,在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突出引申义。当解释另一个引申义“迫切地盼望”时,由于所强调的是形容“迫切”情状,因此使用“形容”作为释义用语,强调其形容性功能。

当然,本文所提出的“指”的两种释义功能并非绝对,《现汉》第6版在使用中有时也存在着边界模糊的现象,这是由于词义引申关系的错综复杂所造成的,释义用语体系还有需要梳理完善的地方。从总体上说,《现汉》第6版较为成功地调整了释义用语“指”的释义功能,在单纯的释义之外,间接地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9.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清.《现代汉语词典》“形容”义类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

文,2006.

[5]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

典》第6 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6]王楠.用语不同,作用有别——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

“也作”“也叫”“也说”[J].语文研究,2004,(1).

[7]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释义问题的修订[A].中国辞

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8]应雨田.《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比喻义献疑[J].辞书研究,2009,

(4).

[9]应雨田.比喻型词语的类型及释义[J].中国语文,1993,(3).

[10]朱斌.《现代汉语词典》的“特指”释义法[J].辞书研究,

2011,(4).

(魏玮 侯燕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词语研究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抽象名词语义韵的定量、定性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商榷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与配例的关联性与认知效果分析
“X着”介词的收录及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同义对释研究
异式状态词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谈谈词典释义的三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