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文
摘 要 文章讨论异式状态词的词形结构、语音特征和表义特点,并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异式状态词之奇少及其误注误释的问题。
关键词 异式状态词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 注释
一、异式状态词
所谓异式状态词是相对于常式状态词而言的。常式状态词即ABB式,其中A是词根,BB是后缀,如干巴巴、红扑扑、香喷喷等。
异式状态词则是指与常式状态词词形格式不同的三个音节(含三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状态词。
为行文方便,本文按词形音节的用字格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ABC式:A为词根,BC是后缀,如光不溜、粉嘟噜、滑哧溜等。
2)ABCC式:A是词根,BCC是后缀,如:愣格怔怔、软古囊囊、热咕嘟嘟等。
3)AXYZ式:A是词根,XYZ是后缀,如黑不溜秋、蔫拉巴叽、圆咕隆咚、紫不溜丢等。
这种异式状态词早在元、明、清戏曲小说中就多见。如:
(1)秀才家能软款,会安详,怎做这般热忽喇的勾当。(元杂剧《张生煮海》三折)
(2)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铺的是干忽剌的苇席。(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三折)
(3)那宝玉不理,竟回来躺在床上,只是闷嗗咄的。(《红楼梦》二十二回)
(4)一个浓眉大眼、黑不溜秋的小旦唧溜了半天。(《儿女英雄传》三十二回)
(5)进去里头是脏里巴叽的两间头发铺。(《儿女英雄传》三十二回)
例中“热忽喇”“灰不答”“干忽剌”“闷嗗咄”和“黑不溜秋”“脏里巴叽”分别为ABC式和AXYZ式异式状态词。
这类状态词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也较常见。如:
(6)还气派呢,大嘴叉子没头发,光秃噜。(《东北相声选》84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7)(我)脸上也热咕嘟地觉着发烧。(《烈火金钢》19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
(8)娶亲那头,急乎拉地要娶亲。(《白凤凰》169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
(9)有一天,热乎拉拉的。(《长白山人参故事》174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
(10)白银虎迎着轻忽撩撩的春风。(《玉泉喷绿》245页,作家出版社,1965年)
(11)再说(他)又喝了几碗黄汤,醉模咕咚地起了杀性。(《东周列国故事新编》156页,中华书局,1980年)
(12)看你那傻拉巴唧的样儿。(《还我河山》58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例中的“光秃噜”“热咕嘟”“急乎拉”为ABC式状态词。“热乎拉拉”“轻忽撩撩”为ABCC式状态词,“醉模咕咚”“傻拉巴唧”为AXYZ式状态词。
(一)语音特点
异式状态词的第二个音节一般都读轻声,其余音节读阴平调。如:
光秃噜guāng·tulū 热咕嘟rè·gudū
热乎拉拉rè·hulālā轻乎撩撩qīng·huliāoliāo
醉模咕咚zuì·mogūdōng傻拉巴唧shǎ·lɑbājī
(二)语义特征
1.义域狭小而具体
异式状态词因在同一词根后附加不同后缀而构成意义不同的多个状态词,其义域大为缩小,含义却变得具体丰富,并有固定的修饰对象。而这一特点正与一般形容词的意义笼统相区别。如一般形容词“黑”,可修饰它所能搭配的任一对象,如:黑天、黑地、黑土、黑水、黑衣、黑布、黑狗、黑头发、黑芝麻……,也就是说,“黑”可用于颜色和光线,也可用于空间和平面。
而异式状态词“黑不溜秋”和“黑咕隆咚”多用于一种特定的对象。前者多用于指人的皮肤黑,如:
(13)(他)是一个黑不溜秋的长着一双大猫眼的小伙子。(《庚子风云》29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
后者多用于形容空间光线黑暗。如:
(14)山洞里黑咕隆咚。(《长长的乌拉银河》43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9年)
又如“圆”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同的圆形对象,如圆球、圆脸、圆脑袋、圆石头、圆环、圆月、圆鸡蛋、圆桌子、圆窟窿、圆眼睛等。而异式状态词“圆咕隆咚”和“圆拉轱辘”不同,前者多用于形容有体积、有重量的圆形对象,如:
(15)挖出来一看,(人参)圆咕隆咚的。(《长白山人参故事》31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
后者多用于形容能滚动的圆形物,如:
(16)这时老帮子在底下一下子抬出一苗扁扁乎乎、圆拉轱辘的大棒槌。(《长白山人参故事》78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
这类异式状态词之所以较一般形容词所修饰的对象范围缩小,就是因为异式状态词在同一词根后附加不同后缀的缘故。可见这些后缀都有语义和语用的功能。这些词根相同、附加不同后缀构成的状态词,由于缩小了概念外延,丰富了词义内涵,而使其意蕴丰富具体,并因此互相区别开来。
2.描声摹状
描声摹状是指异式状态词能够从形、声、色诸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状态和性质,而这是一般形容词所不具有的。
1)异式状态词的后缀,许多是由拟声词或拟声词的变式转化而来的,成为后缀之后,虽已大大弱化,仍带有描摹声音的特点,它辅助词根表达意义而使词义内涵变得丰富具体与形象。如:
(17)后头的人们齐乎拉地上来了。(《骆驼祥子》40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
(18)冻了冰,滑刺溜的。(《三千里江山》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19)看了这双鞋,哪个人心里不热咕嘟的呢。(《男婚女嫁》4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0)再说(他)又喝了几碗黄汤,醉模咕咚地起了杀性。(《东周列国故事新编》156页,中华书局,1980年)
(21)他想都没想过,那个闷得呼哧、笨拉嘎叽的徒弟会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创业》41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
例(17)中“齐乎拉”的“乎拉”本是拟声词“呼喇”,摹拟许多人一齐出动或奔走的声音,作为后缀,它从描声的角度辅助词根“齐”,形容许多人动作整齐的样子。例(18)中“滑刺溜”的“刺溜”本摹拟脚下滑动的声音,作为后缀,辅助词根“滑”,形容十分光滑的样子。例(19)中“热咕嘟”的“咕嘟”本摹拟水沸腾的声音,作为后缀,它辅助词根“热”,形容十分热心的样子。例(20)中“醉模咕咚”的“咕咚”本摹拟重物落地声,作为后缀,它辅助词根“醉”,形容醉得神智不清而连连跌倒的样子。例(21)中“闷得呼哧”的“呼哧”本摹拟喘粗气的声音,作为后缀,辅助词根“闷”,形容其人只闻喘气声而闷声不语的样子。同例“笨拉嘎叽”的“嘎叽”本摹拟嘴巴开合的声音,作为后缀,辅助词根“笨”,形容人笨嘴笨舌的样子。
2)有些后缀来自其他词类,作为后缀,仍带有原词表意的特点,它辅助词根,形象逼真地表达异式状态词的意义。如:
(22)爬进来一摸,软咕囊的原来是个人。(《古城青史》223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23)胖嘟噜的小脸红得放光的人,正在同一个头蓬乱得像个囚犯的人谈话。(《管桦小说选》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24)干啥说的那么血糊淋拉的。(《关东传奇》207页,群众出版社,1983年)
例(22)中的“软咕囊”,又作“软鼓囊”或“软个囊”,“咕囊”即形容词“鼓鼓囊囊”的节缩和音变,作为后缀,辅助词根“软”,形容软得触碰时一鼓一瘪、一凸一凹的样子。例(23)中的“胖嘟噜”的“嘟噜”本形容肉鼓起的样子,作为后缀,辅助词根“胖”,形容胖得肉重叠鼓起的样子。例(24)中的“血糊淋拉”,“淋拉”即形容词“淋漓”的变调,作为后缀,辅助词根“血”,形容鲜血淋漓吓人的样子。
3.示度绘色
凡异式状态词均具有示度绘色的语义功能。所谓示度,是指表示轻重程度的附加意义。程度义有两种:一是加重程度:异式状态词由于后缀的作用,有加重程度的功能。二是当后缀(一般是最后音节)儿化,或称儿尾,其原式的加重程度弱化,弱化到恰到好处的程度,即适度。
而绘色是指异式状态词有表褒贬、显爱憎的色彩义。
示度与绘色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因此,一般来说,凡表贬义,即取原式,非儿化式。凡表褒义,其后缀(最后音节)必儿化,取儿化式,或称儿尾,反之亦然。为说明这个观点,请看《北京土语辞典》(1990)的有关条目注释:
肉不唧 ròubujī①状动作缓慢之态。如:“这个人干什么都~的,没个脆快。”②指瓜果等软而不好吃。如:“这种桃儿~的不好吃。”
肉不唧儿 ròubujīr①赞美人的性格温和,多指妇女。如:“这个姑娘好脾气儿,~的,跟谁都说得来。”②赞美妇女面貌——面容丰润。如:“秀云虽然没有小芳那么美,可是~的,挺喜相,惹人喜欢。”
面咕吨(儿) miàngudēn (r)指食物入口,软而烂的感觉。如附儿尾,读儿化韵,即为赞美之词。“吨”dūn借用变读。如:“这红苹果~的好吃。”如不附儿尾,即非赞词,有贬义。如:“这种甜瓜不脆,吃到嘴里~的。”
“肉不唧”,非儿化式,贬义;儿化式,用于“赞词”,含褒义。“面咕吨”,儿化韵,“赞美之词”,即褒义;“不附儿尾”,含贬义。
再如:
浑得噜儿 húndelǔr谓青少年天真、直爽、健壮,是赞词。如:“这孩子~似的,没心眼儿,可是学习、工作都不错!”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中往往不写出本该有儿化韵的“儿”字。北方方言区的人可以根据语境读出儿化韵。但对北方方言区以外的人来说却增加了语音识别的困难,尤其麻烦的是,由于文学作品往往作为辞书编写者搜集例证、确定词形、注释词义的来源和根据,因此那些口语读儿化韵而在书面上未写出“儿”字的例子往往被当作贬义的例证引用,或只取其非儿化式而漏收儿化式。
二、异式状态词与《现代汉语词典》的收录和释义
综上所述,异式状态词是汉语口语中极富表现力的词汇,是汉语中宝贵的语言财富。它活跃于民间,使用于口语,自元明清以迄于今益臻丰富发达。因此,它无疑应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收录对象。诚然,这类词带有方言色彩,但它通行于华北、东北、西北大半个中国。何况它本来就是普通话口语词的预备队,因为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其实,这类词的部分成员作为“形容词生动形式表”的成员已收录于《现代汉语八百词》之中。
反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所收异式状态词实在少得很,仅十条,且有的未立目。它们是黑不溜秋、滑不唧溜、酸不溜丢、灰不溜丢、中不溜、气不忿、黑咕隆咚、滑不唧、滑不唧唧、蔫不唧。有的词条似还有误注误释问题。
1.顾此失彼
有些词目本有儿化与非儿化两式,音义(指色彩义和程度义)各异,而《现汉》仅注释其一,漏收其余。例如:
酸不溜丢 suān·buliūdiū (~的)〈方〉形状态词。形容有酸味(含厌恶意)。
按:此词有儿化与非儿化两式,色彩各异。试补如下:
酸不溜丢 suān·buliūdiū①形容味道极酸(含厌恶意):这梨~不好吃。(转引自《北京方言词典》262页)②描写妒忌的情绪,特别指男女情爱关系:他看见淑芳跟那个青年说笑,当时一股子~的滋味儿涌上心头。③形容故作文雅而令人厌的样子(含厌恶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从唱歌这做起,~的咱不唱。(《姜昆李文华相声选》3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酸不溜丢(儿) suān·buliūdiū(r)形容有点酸味(含喜爱意):我们还有~的腌黄瓜。(《还我河山》)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咱家腌的酸菜~的,挺好吃。(转引自《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6期66页)
2.混为一谈
后缀儿化与非儿化两式是不同词类的标志。《现汉》将二者混为一个词目,不加区分。如:
蔫不唧 niān·bujī(~儿的)〈方〉形状态词。①形容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样子:他这两天老那么~的,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了?②不声不响;悄悄:我还想跟他再谈谈,没想到他~地走了。
按:此词后缀非儿化式为状态词,儿化式为副词,读音、词义、词性各不相同,《现汉》未予分项区别,混为一目,看下列语料:
蔫不叽 niānbujī状态词。①形容禾苗花草等因失去水分而茎叶萎缩下垂的样子。几天没下雨了,瓜秧都~的。②形容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样子:兰姐闹事的那阵儿,整天~的。(《还我河山》61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他)觉得宋老四脾气挺古怪,平常的言行举止又~的,不像和共产党沾边的样子。(《大风口》230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3年)
蔫不唧儿 niān·bujīr(副)悄悄:是你呀,咋~地来了?(《嫁不出去的傻丫头》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玫花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慌忙扭过脸儿,起身~地溜了。(《乡土》47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这个词目在《北京土语辞典》中分别立目注释,请看:
蔫不唧 niānbujī形容人的精神不振,懒于言动的状态。(例略)
蔫不唧儿 niānbujīr 偷偷地,悄悄地。(例略)
3.误词为语
异式状态词由于音节多,在《现汉》中被误认为短语,例如:
气不忿儿 qìbbùfènr 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
按:此词和“蔫不唧”“美不滋”“怯不唧”等状态词一样有着相似的结构,“气”为词根,“不忿儿”为后缀,注音应连写;而《现汉》分写,又未注词类,这说明该词被误认为短语了。此词来自北京方言。
气不忿儿 qìbùfènr感觉不公平,恼恨而心中不服。(《北京土语辞典》)
qìbùfènr 气不忿儿 对不公平的事感到气愤。(例略)(《北京方言词典》)
参考文献
1.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3.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湖南株洲市荷塘区永红村 株洲 412000)
(责任编辑 李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