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思索

2013-04-29 02:51王秀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

王秀琴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及的加强中职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精神,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根据开发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的研究,对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职 项目课程 校本教材 实践 思索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年立项课题: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9-02

一、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我国环境监测专业的创设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环境监测中心。为培养此专业人才,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最初承担教学任务的是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严谨科研精神的教授,他们非常注重环境监测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在这些专家的努力下,多本的环境监测专业相关教材出版了。这些教材学科体系分明,涵括《水污染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监测系统及管理》、《环境监测实验》等。以环境监测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教材用书一般分为理论篇和实验篇,分别适用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指导实验操作。基于高等院校注重前沿技术与方法传授的原因,这些高校用书均有理论水平高深、系统分明等特点。

随后开设环境监测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沿用自高校教材,虽然在高校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但还是存在系统分明,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认真分析高校与中职学生能力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得知:相对于高校学生,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偏低,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却没有明显劣势;与高校旨在培养科研技术高端人才的目标不同,中职学校是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而目前沿用的《环境监测技术》教材内容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的目标不太吻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关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等教材内容更新慢,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产生“学非所用”的感觉。

介于上述情况,笔者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其中提及要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据此,笔者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旨在开发一本能培养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校本教材。

二、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1.依据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对应的行业人才需求,确定岗位群,明确能力要求

虽然环境监测专业就业面广,但与高校毕业生从事科研、设计等就业方向不同,中职毕业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就职于环保公司、医院污水站、污水处理厂检测室、工厂化验室、区县监测站分析室等一线岗位。因此,在确定岗位群,开展市场调研时主要邀请了福州市监测站、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等一线技术人员和在此岗位上任职的本校毕业生开展调查。综合各方专家意见,确定岗位群并分析相应职业能力要求。

2.分析《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项目,编写课程标准

经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水质差异大,污染物类型复杂,需测定的分析项目因生产工艺不同有所差异。况且在现有学校实训条件下不易模拟工业污水环境,故抉择之下决定不将其列为独立项目。而医院污水水质检测项目虽然相对统一,但多数项目与地表水及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项目重复,因此也不将其列入单独项目。在认真分析之后,再结合校园及周边环境特点,重点选取了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校园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等四个课程项目。并针对这四个课程项目选取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在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项目中选取了制订方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校园空气质量监测中选取测定PM10、编写监测报告等6个工作任务,四个项目合计25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各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收集《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相关资料,依据项目体系,确定教材框架

在明确项目任务之后,针对实施任务所需提供的资讯开展相关资料收集。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基本过程,确定以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活动(决策、实施)、任务资讯、项目任务书、评价表作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框架。在教材框架设计上,尽力体现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但结合考虑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编写的基本体制,把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任务布置、任务要求置于前部,便于教学中师生明确任务及其要求。学生活动这一环节主要作为学生制订计划和实施任务的过程指导置于任务要求之后。而作为制订和实施任务需要的资讯则放置其后。《项目任务书》这一内容作为附录置于每个任务的资讯之后,评价表作为项目教学过程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置于《项目任务书》之后。

4.依据《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框架,收集最新资讯,编写教材内容

在确定教材框架之后,需要针对性收集教材内容。此时要注重教材的“浅”和“新”。这里的“浅”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就是“够用就好”。教材内容不要太精深,要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程度。环境监测校本教材是以项目任务为主要体系,注重“做中学、做中教”。因此在内容选取上要侧重于指导实践的知识内容,以地表水监测项目中任务之用碘量法测定水样溶解氧为例,除了相关的目的和任务要求,任务情境中主要提及水污染与溶解氧变化的联系并简要提到常用的测定溶解氧含量的方法。而任务资讯以实验室质量保证基本知识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方法步骤为主,内容涉及干扰去除、测定所需仪器试剂、测定步骤等[1]。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教材中还增加了实训室整理要求。为了让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有拓展的空间,教材内容后面还附有参考书籍名称、相关网站网址等资讯。

“新”指的是教材内容涉及的分析方法、仪器使用型号和说明等都必须是在当前岗位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未来一线生产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必须保障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是实用、符合当前岗位需求的。环境监测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体现在分析仪器更新淘汰快,更是体现在分析方法更替的速度快。因此,在编写分析方法标准时,笔者收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上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以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为例,目前监测工作中以稀释与接种法为主,但从2009-12-01实施HJ 505—2009标准方法开始,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年3月14日批准的GB/T 7488-1987废止。除此以外,校本教材中涉及的近年来更新的标准还包括氨氮、PM10和PM2.5、二氧化硫等测定标准以及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教材的编写者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校本教材的“新鲜度”。

三、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几点思索

1.选取的调研对象应具有典型代表性

在开发工作岗位任务时,调研对象主要选取从事一线工作一、二十年的技术人员,这些专家经验丰富、对岗位职责要求明确。但为了针对性分析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在选取专家时还需要将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分析能力作为选择条件[2]。此外,笔者认为还必须对从事监测岗位工作五年左右的毕业生展开调研。这些毕业生已度过见习期,正向熟练工阶段发展,他们有一定的岗位经验,能针对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学生知识技能的典型不足,还可代表学生针对见习期遇到的工作困难提出教材需要改革的内容,因此他们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2.教材开发模式应是“动态”的、“立体”的

这里的“动态”指的是校本教材开发不能只是阶段成果,其内容必须随着岗位设置更替、能力需求提升而变化,此时改变的是项目任务内容和教学目标。其次,它必须随着监测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更新而变化,此时改变的是项目资讯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后,它必须随着学生特点的改变而变化,这种改变是无特定指向的。

“立体”则强调了校本教材开发必须由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企业专家和教师在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在文中已经有所表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校本教材的使用者,这里提到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教材开发前期,学生是无形但全程参与的,教师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根本的立足点除了岗位需求就是学情分析。因此学生无形中参与了前期开发的全过程[3]。另一方面,在教材开发过程,为论证教材的可行性,需要全面收集学生的使用反馈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教材。值得注意的事,教材使用情况反馈意见的收集不能放在期末进行,为了收集到针对性的意见,必须在每个任务完成后马上咨询学生对本项目任务教材的使用意见,以达到最有效的修改目的。

总之,要想有效进行中职校本教材建设,开发出适合学生应用特点、适应岗位需求、符合项目教学规律的校本教材,就需要多方参与,遵照开发程序,按照项目任务体系着力开发,最后需经多方论证、动态修订。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0-55

[3]张喻.学生作为校本教材开发者的必然性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6):152-154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
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探讨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