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00:44戴水秀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高中语文

戴水秀

【摘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课改实践的全新理念带来了个性的飞扬,但实践中也有困惑,改变中也留下些许遗憾,这些都促使我们去反思和探讨。而如何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顺利完成观念的改变、课型的转轨,已成为高中起始年级语文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高中教学衔接 承上启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7-02

一、引言

在经历了高中三年和初中三年的教学大循环之后,今年,学校又安排我任教高一年级。因为以前是从高二教起,而初中带的班又是奥赛班,在初中时讲课难度比较深一点,对于高中与初中知识脱节的问题感觉不是很明显。在接到高一这个班时,开始是讲古文。讲到一些“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现象时,学生竟然茫然无知,包括一些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后来才知道有很多知识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过或接触过。而这种烦恼和困惑,办公室的很多高一老师也普遍有反映。在有了一段大循环的经历之后,对于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不得不作一点思考了。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认真分析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出现问题个中原因

1.学生层次差异。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多,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初中语文教学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自然低些,而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的是分流了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求就高得多。

2.考试指挥误导。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再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命题材料多来自课外,这就指挥着高中教师除了教好课本知识,必须向课外延伸。

3.学科母语特性。母语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衡量学生语文水平之一的分数往往比较稳定,常常处于一定的水平当中,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自身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缺乏主动的自我反省和思考,随便应付。

4.教材编排体系。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工具性,两者融为一体,互为作用。过去,我们强调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新课程实验改革开始后,又强调了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初中属九年义务教育,受学生年龄等限制,在能力上的要求较低,较多的注重于“工具性”,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更注重“人文性”。

5.评价观念差异。注重显性的考分呈现,忽视长效素养的潜移默化。高中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失衡滞后,教学过程的急功近利,也使“工具性”目标上的“落差”被放大,从而掩盖了初中先期人文素养积淀的成绩。

6.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

三、如何做好衔接的几点思考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内容,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 ,朗读、默读、精度、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同时要注意,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说。传统教学多强调先生讲,学生听。学生明白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换一篇文章,又不知所云。应提倡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讲,可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课末五分钟质疑等活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为学生提供说的舞台。

多听。不光听教师讲,听教师泛读,听课文朗诵录音,也要听广播,听别人谈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听读训练,将书面阅读的形式改为听读训练,老师读一篇文章,学生认真听,根据听到的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听说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通过多读“生活”,多写“生活”,多说“生活”,多听“生活”,加强学生实践,从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语文质量自然会上去。

3.及时总结,调整学法。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其实,语文知识系列是螺旋式上升,高中语文知识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触过,只不过到高中更深更广更复杂而已。因此,初高中衔接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中第一学期,而应该贯穿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觉得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多研究初中教材,如此,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总之,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明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也要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高中语文
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