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飞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直接影响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喜欢这些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处处以人为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爱,以百倍的热心关爱他们,处处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才能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 语言艺术 德育因素
一、 既教书,又育人,关注学生发展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由于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有个性,较为孤僻、自私、狭隘,再加上家长溺爱,老师的引导不利,致使一些学生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学困生”。因而,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批评学生,固然有的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自己所教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而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心中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使之学会尊重人、关怀人,懂得感恩,为别人义务,为社会义务,为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才会充满做人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人们的个性不尽相同,才使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毕竟最终能够走进高等学府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工作者,这样一想,我们就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不同的途径,使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循序渐进,提高素质。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从中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会减少工作压力,在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提高工作效率。
二、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课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特长,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就能使他们在不断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章的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又是情感的符号。任何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人和事,都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簇心理体验”。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命运、遭遇及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态度的把握,都需要“披文入情”。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音乐美,从美中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陶冶情操。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友好、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默契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挖掘德育因素,注重学生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又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海伦的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会感染每一个人。《岳阳楼记》中,着重创设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追求,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送东阳马生序》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一心向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效仿对象。同样,作品中许多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都会给予学生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无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倾心倾力,通过情感渲染,使学生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他们自我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