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男女平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2013-04-18 09:18乔以钢
妇女研究论丛 2013年6期
关键词:男尊女卑两性文化

乔以钢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2012年,在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上,陈至立同志曾就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作出清晰的表述。她指出,我们要构建的先进性别文化,是一种主张男女两性的人格和尊严受到同等对待,保障男女两性参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平等,提倡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文化。在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宋秀岩同志在论述如何“推进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时,再次将推动建设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其中。应该说,我们党和国家对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体现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先进性别文化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它所尊重的是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性别关系作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贯穿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中,并且与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性别特质的社会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性别文化与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渗透在婚恋、生育、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和制度建设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随时代生活的变迁而发生演变。性别关系的存在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运行。性别文化不仅关联着物质层面的性别生存,同时也与这一领域的观念、意识、精神价值体系密切相关,从而具有思想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先进性别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在性别领域代表和维护了(包括男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性别文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人类历史上,性别文化呈现出不同形态。就中华民族而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以“男尊女卑”为核心的性别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从社会制度、政治法律到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歧视乃至压迫女性的现象广泛存在。正是相对于这种不平等型的落后的性别文化,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性别文化明显具有进步性。先进性别文化适应男女两性生存发展的需要,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先进性别文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里涉及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就其思想观念的层面而言,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性别关系的认知相当复杂,但其核心部分却也相当明确,这就是在“男尊女卑”与“阴阳平衡”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而不是固守某一极端。这一点早在产生于两三千年之前的《周易》中就有鲜明体现。在其后生成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大系统中,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三纲五常”,其“男尊女卑”的倾向比较突出;而与儒家相对立、相补充(所谓“儒道互补”)的道家,《老子》则更偏向女性一些。不过,即使是专讲“礼教”的儒家经典《礼记》里面,也有“(夫妇)同尊卑”的表述。在民俗文化层面,也并非清一色地奉行“男尊女卑”。为此,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性别文化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和剔除其中糟粕,吸收和传承其间所包含的性别平等因素;与此同时,从国外性别文化的优秀部分中汲取资源,立足本土实际加以整合,构建既适应时代发展又具有社会进步前瞻性的新型性别文化。

第四,先进性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关系重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十七大又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这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转型期的中国当代社会,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与歧视、贬抑、侮辱女性的落后甚至腐朽的性别文化相交织,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性别文化现象。社会生活中不少人存有性别偏见,影响女性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在面临升学、就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问题时,女性主体性往往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女性的创造力及其价值的实现客观上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部分女性缺乏面对现实不懈奋斗的品格,性别理念有待更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有待加强。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文化层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在社会公众中大力传播体现性别平等和谐的思想理念,引导公众重新审视、自觉反思传统性别意识中所固有的对男女两性不同角色的期待及价值评判尺度,赋予“慈母”、“孝女”、“贤妻”两性平等观念的新内涵。坚持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实践,尊重两性差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和谐,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

猜你喜欢
男尊女卑两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东周时期男尊女卑制度化的生物考古证据
谁远谁近?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杜十娘的悲剧分析
萧红笔下的东北文化图谱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照研究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