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5例报告

2013-04-18 09:11祁亚斌高校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祁亚斌,贺 屏,赵 伟,金 雷,高校奇

(1.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 西安,710054;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胆总管结石为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近年,微创理念深入人心,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因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与患者接受,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们为55 例患者行LCBDE,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5 例患者中男34 例,女21 例;25~84 岁,平均(44.8 ±13.2)岁。均有右上腹疼痛发作史;其中18 例发作时体温>38℃;39 例总胆红素>34.2 μmol/L,均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42 例谷丙转氨酶>80 U/L;6 例有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史;术前均经B 超、MRCP 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0~2.2 cm;合并胆囊结石51 例。7例有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4 例、高血压3 例、冠心病2例、慢支肺气肿2 例。

1.2 手术方法 均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头高脚低左倾位,常规四孔法操作,气腹压力维持在13 mmHg。解剖Calot 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胆囊动脉近端夹闭后离断。夹闭胆囊管,根据暴露及利于操作的需要,先切除胆囊或探查胆总管后再切除胆囊。小网膜孔填塞纱布,防止结石掉入小网膜囊。切开胆总管前方腹膜,穿刺证实后纵行切开胆总管1.0~1.5 cm,胆总管下段及左右肝管置入12F 尿管,加压水冲洗,小结石多能冲出;较大结石可用取石钳取出。部分患者应用胆道镜观察,取石网取石。放置T 管,用3-0 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经T 管注水证实胆总管缝合严密,小网膜孔放置腹腔引流管1 根,自腋前线孔引出,T 管自锁骨中线孔引出。大网膜上提至术区,自剑突下孔取出胆囊。

2 结 果

54 例顺利完成LCBDE,1 例因Calot 三角粘连明显、解剖不清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10~80 ml,平均(35 ±15)ml;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15±26)min。术中5 例患者未取出明确结石,但可见胆泥或脓性胆汁;余50 例患者取出结石1~7 枚,直径0.3~1.8 cm。术后住院6~12 d。19 例术中应用胆道镜,术后1 例发生残余结石;35 例未应用胆道镜,术后2 例发生残余结石。

1 例患者于术后第3 天出现T 管周围腹壁切口渗出胆汁,沿T 管留置12F 尿管,引出胆汁约70 ml/d,后逐渐减少,4 d 后拔除。51 例经T 管胆道造影未见异常,术后4~6 周拔除T 管;3 例胆管残余结石,术后8~10 周行经T 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或液电碎石取石。随访2~46 个月,拔除T 管后无胆漏发生;无胆管狭窄、胆管炎、结石复发、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一直以来,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多种微创手术已用于此疾病的治疗。我们应用LCBDE 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55例,效果满意,明显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但此手术对术者要求较高。术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开腹胆道手术经验,而且可熟练操作腹腔镜、胆道镜,具备娴熟的镜下打结技术[1]。适于行开腹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的患者可考虑行LCBDE,早期应选择胆总管直径较粗(>1.5 cm)的患者。腹部手术史并不是手术禁忌证,本组中7 例患者有腹部手术史,均顺利完成LCBDE。胆囊癌、胆管癌、肝内外胆管明显狭窄、凝血机制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应列为禁忌证。

建立气腹前应标记右侧肋弓,引出T 管的锁骨中线切口设在肋弓下方,可避免术后解除气腹后由于肋弓影响T 管成角、不通畅,甚至脱出。手术结束前应慢慢解除气腹,在腹腔镜直视下调整T 管在腹腔内的长度,避免过长弯曲或过短脱出[2]。本组术后发生1 例胆漏,究其原因,可能是术中有意将切口偏下,但解除气腹后仍在肋弓上方,导致T 管引流不畅。前16 例我们使用胆道镜,体会到腹腔镜下胆道镜操作失去了窦道的支撑,难度增大,且由于器械夹持与固定,发生一次损伤胆道镜事件。后期我们尝试不使用胆道镜,应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用冲洗法冲出较小结石,仅对未取出的结石或取出的结石与术前影像学资料不符时,选择性应用胆道镜。我们发现免胆道镜手术亦安全可行,残余结石率5.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

LCBDE 术后需携带T 管1 个月以上,可发生T管相关并发症,临床医师开展了胆总管结石的多种微创手术,但都面临相应问题。如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受胆囊管走行、曲直、解剖位置、粗细,胆管结石数量、大小、性质的影响较大,限制了其应用;LCBDE 后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有胆道高压的风险,术后胆漏率约5%[4];J 形支架管胆道引流有支架堵塞、胆管反流的可能[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术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破坏了正常Oddi 括约肌结构的完整性,有术后出血、反流性胆管炎、胰腺炎、肠漏等风险[6],并发症发生率为5.0%~9.2%[7],且通常需两次手术,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亦无优势。这几类方法术后如发生残余结石,均需再次手术。因此我们认为,胆总管结石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术者经验综合考虑,采取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LCBDE 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手术微创,适应证广泛,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1]贺艳平,徐钧.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74 例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62-64.

[2]何群,汤恢焕,周军.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拔除T 管后胆瘘16 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9):1172-1174.

[3]刘卫国,陈斌,张建立,等.免胆道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82 例经验[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2):156-157.

[4]Leida Z,Ping B,Shuguang W,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rimary closure and T-tube drainag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J].Surg Endosc,2008,22(7):1595-1600.

[5]田明国,杨俊峰,王吉军,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J 型支架引流术120 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5):429-430.

[6]陈钦寿,车斯尧,潘思波,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77-679.

[7]张力峰,黄波,樊献军,等.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326 例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9):66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