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转移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2013-04-15 09:53王顺炳彭俊洋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肌瓣受区腓肠

王顺炳,章 鸣,彭俊洋

2005年5月~2011年8月,我们应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转移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3~49岁,平均31岁。左膝软组织缺损6例,右膝3例。损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机械性损伤2例,跌伤1例。手术时机:3例急诊清创后Ⅰ期修复;6例胫骨近端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病例中有5例在坏死切除后Ⅰ期修复,1例因感染行内固定取出后持续冲洗,经换药创面感染控制后行择期手术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20~48cm2。

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位,健侧臀部稍垫高,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在腓肠肌内侧头纵轴线上作切口,切口近端稍偏向内侧。纵行分开内侧头近侧肌腹,解剖腓肠内侧动、静脉血管束入肌点,向远端细心分离,结扎沿途至肌肉的细小分支,血管蒂游离至需要的长度,将需要切取肌瓣部分的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分开,切取比受区稍大的肌瓣。放松止血带,观察肌瓣血运良好,无明显出血点后经隧道将其转移至受区,供区直接缝合,留置引流管。将肌瓣覆盖受区创面,然后从同侧股部取中厚游离皮片,网状移植在肌瓣之上。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患肢石膏托制动10~14d,抬高患肢,用棉垫将血管蒂部位架空,使血管蒂不受压,游离植皮部位留于外面观察。术后48h去除负压引流管。

3 结果 本组肌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10~33个月,平均18个月。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无剩余部分肌肉坏死表现。肌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局部外形较好。除原有感染的1例膝关节功能较差外,功能恢复满意。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男性,32岁,左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

讨 论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植皮存活率较低,即使成活亦容易瘢痕挛缩而影响膝关节功能[1],多需要皮瓣修复,可用的皮瓣较多,以腓肠肌皮瓣最为常用。腓肠肌皮瓣以肌肉为蒂,蒂部较大,外形臃肿,切取以后对快速行走和上坡等功能有影响[2]。以腓肠内侧血管为蒂旋转,旋转更灵活,肌肉的切取量可以根据供区的需要,保留了部分内侧头的功能[3]。供区可以直接缝合,改善了局部外形。由于肌瓣上植皮,术后观察血运不及皮瓣方便,耐磨性较皮瓣差。应用本术式注意事项:(1)术前或术中若怀疑腓肠内侧动脉有损伤应放弃本术式;(2)在止血带下操作,不驱血,在血管蒂上保留少许肌纤维、沿途分支结扎,防止血管蒂损伤;(3)在显露腓肠肌内侧头近端时,皮下与肌筋膜之间不做过多分离以保护肌肉与皮肤间的血供,预防剩余部分肌肉的缺血坏死;(4)血管蒂转移过程中,防止扭转及锐性成角,隧道要足够宽,防止血管蒂的卡压;(5)术后膝关节短时间石膏托制动并用棉垫将血管蒂部位架空,以防止因体位的摆放造成血管蒂受压。

[1]张波,杜刚,黄克,等.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4):365-367.

[2]Kramers QIA,Lauffer JM,Kach K,et al.Functional donor-site morbidity during level and upill gait after a gastrocnemius or soleus muscle-flap prcedure[J].J Bone Joint Surg(Am),2001,83(2):239-246.

[3]张功林,章鸣,张金福,等.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1):8-10.

猜你喜欢
肌瓣受区腓肠
胫骨前肌肌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胫骨外露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常见神经血管肌肉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优缺点比较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臀大肌肌瓣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区褥疮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