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高贵

2013-04-12 19:22舒志锋
关键词:海南小说

舒志锋

《我们的三六巷》[1]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海南式的。也许,用一个省份的名字命名一种文学风格,会有不妥之处。但是,由于这个省份的特殊,这样的命名也许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赦免。而以内容、形式二分的方式来评论一部作品显得略为陈旧,在这个文学派别、理论几乎有点泛滥的年代,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古旧并不代表没有说服力,而新潮未必就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的写作初衷是想为海南建省以来的种种现象作传,力求去还原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颇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作品并非聚焦于海口这一新建省份的省会,而是一个叫水洪村的一个地方。作者在小说中谈到,这个地方是那些在海口无法立足的人才会前来。以一个非中心来叙述一个中心事件,作者可能有着其自己的考虑。海南作为一个孤悬之岛,其改变与变奏往往是由外界触动。如何生动地还原这一变奏是一个难题。但立足于一种充足的本土性,则应视作一种必要。在人头攒涌的海口市街头,也许不能真正见到这个地方的本土性。水洪这样一个原始、粗粝及带着保守性质的地带,可能更能代表海南这个地方的本来面目,而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外界的潮流涌动给这里带来的种种翻转、闹腾与进步。这就颇有点《百年孤独》的意味了。

也许是海南这块福地的缘故,这部小说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许多其他当代小说中难得的宽敞,无论是故事的推进、还是人物的塑造,均是如此。小说中不乏争吵、令人烦心的事情,但是事情都没有朝着“纠结”的方向发展,最后倒是都得到了一种“道义”式的解决。我曾思考着是什么在支撑着这种宽敞与高贵?是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的独特自然环境使然?是未被彻底破坏的宗族关系与民间信仰的作用?还是这块未被彻底文化的地带反而保存着某种完美?也许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老吉嫂、阿霞、吉仔,虽然粗糙、原始,但却并不叵测。相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愿意与这样健康的人物交往。与一些小说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不同,这些人物是一种古朴道义的化身,而非现代道德的表征。他们的言行举止渗透着一种率性通脱,而其行为的理据并不是令人沉重的中国传统道德,或是充满思辨的西方实践理性规则。这样一种古朴式的信念,根植于自然,充盈着生命,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描写最成功的也是这些土生土长的海南人,而对于那些闯海者,如卓金、琼生、李梦莲等人则有着概念化的倾向,缺乏前者的那种生命力。这种描写上的乏力,也许是作者缺乏相应的体验,但也不妨认为是无法做完全的认同所致。虽然作者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流露出倾向性的态度:小说中不乏本土的“烂仔”,而外来的也有像卓金这样的“人才”,但究其实质,卓金这位大陆来的“可惜娘”,这位略为被“女神化”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够被三六巷的人相当认可,还是其身上所流露的气质,恰好与这片土地的气脉相通,卓金某种程度上被“海南化”了。

作为一位外来客,笔者十分钦羡于这块土地上独有的那份宽敞与从容,我相信在这份宽敞之上会诞生许多美好的品质。海南这片福地的造就,也绝不全赖自然厚爱,更与这方水土上的人息息相关。与这种性情相较,大陆人的某些做派则过于尖酸,乃至于阴骘了。星星的妈妈因为打碎了一个鸡蛋,就引起了和家庭不小的纷争;卓金劝前夫成路做人要真诚,反倒被讥以“一点不接受你爷爷的教训,你的理想主义会碰得头破血流”;两位大陆来的工程师借着公司的名义赚外快、开皮包公司,甚至一捆电线都要“揩”。很难相信在这种浇薄中会生长出高贵与尊严。古典式的性情与商业社会的丛林法则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但是作为一种自然的公正,高低贵贱的秩序是无论怎样的市场化、资本化都是无法抹去与拉平的。无论是在怎样的境况中,人都可以做出或是高贵或是低贱的选择。这个前提的设定,使得很多貌似有理的开脱及辩护十分的苍白。作者用心维护的这样一份的高贵与尊严,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新近西方有着施特劳斯主导的古典政治哲学一派,其主要的观点便是要使古典政治理性重生,古典式亦即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式。古希腊人眼中的自然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无序、不规则以及野蛮生长的地方。古希腊人以自由与智慧之眼,以强大的创造力与意志力,从自然中生发出高贵的秩序以及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这个自然充满着神性与理性。向古典与自然复归,是西方诸多大哲开出的补“异化”之弊的药方,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均有此倾向。而这部小说中正呈现了这种健康,这也许并非作者有意为之,笔者在这里也无意将作者与诸位西方大哲比肩。但这部小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被“异化”的经验,而这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我们的三六巷》的散文化的叙事方式,与海南这儿“懒散”的岛性相契合着。实在很难想象,这样一份宽敞的味道,被编织进“离奇巧合”的情节中会是怎样的模样。整个叙事虽然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但却是似断实续,或是草蛇灰线,或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所以作品仍是情意贯通,浑然一体。在语言方面,此部小说的特色就更加鲜明了。方言与国语的并用,并没有给人以杂乱、生硬之感,反而平添了几分生趣,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作品中许多俗语的使用,令人忍俊不禁,如:“kang人”、“精人吃呆人”、“吐口唾沫都能砸个坑”。笔者是江西人,日常交谈中所用方言也常夹杂着“伊”、“起屋”之类的用法,触目之际,不禁觉得乡情浓郁。而海南本地人看到如此接地气的语言,相信应比笔者更觉生动、有趣了!

在这个南来北往、古往今来的人世,谁不是异乡人,谁不是流浪者?于是,我们又何辞当主人,何必当外人!我的、你的和我们的三六巷,一曲凝固的流浪者之歌。

[1] 崽崽.我们的三六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海南小说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海南赞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严海南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