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俊,郑莉君,马利峰,董 铮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有着同等的重要性。整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正逐步成为一种趋势[1]。来访者是由多个相关维度构成的一个动态性整体,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2]。
尽管学界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焦点仍集中在成人失业或职业康复[3],较少涉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内在关系的探究。目前,高校日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职业生涯发展,越来越多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生涯咨询工作的教师发现,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两者间存在交互性。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职业生涯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往往会同时呈现个体心理健康及职业生涯发展两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咨询专业、职业选择时会伴随抑郁或焦虑的症状;类似的,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试图解决诸如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时,通常也会提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的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问题。但现实是高校往往只注重如何获取职业生涯发展的成果(如高就业率),较少认识到职业生涯咨询可能会引发或降低个体心理疾病。已有研究证实,职业生涯干预能有效治疗诸如焦虑性障碍等个体心理问题[4]。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准备和探索阶段,无论是专业学习、心理素质还是思想道德教育,都应为其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环境打基础[5]。因此,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对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发展深深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功及工作绩效。大学生社会心理发展由七个维度构成:能力发展、情绪管理、自主与互赖性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发展、自我认同形成、动机发展、自我性整合发展[6]。在人际关系发展维度上,要求大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如何更深层次地与他人分享自身的情感,如何解决差异,如何做出有意义的承诺。而这些因素同时会对大学校园及职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些参与到具有高信任度、独立性及个性化明显特征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学生,能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并能潜移默化地把这些特质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活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改变及自我成长的阶段。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意味着其独立性、抉择力及角色转换力增强的开始。有些学生会为自身的这些改变而为之振奋,有的学生则因该转型期而感到困惑。尤其是大一新生,因遭受环境不适,引发影响其学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机能的挫折体验。自我同一性发展是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治疗问题。青春期个体成长体验的各方面表明,自我认同的稳定性与择业行为是其青春期发展过程中两个最为突出的任务,大学期间自我认同形成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调节发展模式相关。关于自我认同与职业发展关系展开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压力与模糊的职业认同性相关,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职业认同与关系认同同样与心理健康相关(如个体自我认同发展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成正比)[7]。大学时期正是职业自我概念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将完成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并与职业、社会良性互动,达到人与职业、社会和谐发展[8]。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研究发现,在美国中西部州立大学1690名曾求助过学校咨询机构的大学生中,11%的来访者在寻求职业咨询的同时,也接受了诸多心理咨询治疗;20%求助心理健康咨询的来访者,同时也接受了职业生涯咨询[9]。有学者对215名大学生就职业抉择、焦虑、内外控倾向、抑郁及职业思维失常进行评估的研究表明,抑郁与职业决断力缺失、抑郁与职业思维失常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抑郁与职业认同性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尽管来访者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职业生涯探讨,但也存在来访者寻求解决与工作相关的自我认同障碍情绪的问题[10]。有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系统,对职业咨询来访者关于近期咨询的有效性回访问卷中的回答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职业咨询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及情绪支持获得,与接受传统主流心理疗法的来访者类型相似[11]。
由此可知,高校向大学生提供最为有效的职业咨询与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需在咨询环境中综合考察社会心理、职业及来访者个人问题这三个因素。咨询师在向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咨询方案,选择不同干预性策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心理健康与职业问题间存在的交互性。
随着对心理健康与职业咨询之间交互性认识的增强,高校的咨询师已意识到该种交互性对咨询、培训及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青少年期各种适应不良性可导致其出现长期性人格问题,同时这一重要的人格形成期也是采取有效干预尤为恰当的时机。已有来访者将职业生涯咨询视为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倘若咨询师能帮助来访者理解心理问题与职业问题的内在联系,职业生涯咨询可成为解决两者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些研究运用整体观对职业咨询进行研究,发现在咨询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并未出现“两对分”现象,即职业问题与个人心理问题,而应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予以重视。高校咨询师应将来访者视作一个整体,并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技能调试的目标整合至其咨询治疗计划中去[12]。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相关性的职业咨询观点,该观点基于某项针对自我发展及自我调整相关的依恋关系助长性本质的研究,其所倡导的咨询模型在概念化大学生关于个人、情绪及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上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2]。该模型将来访者的相关背景视为连接个人与职业领域的基础,强调通过咨询帮助学生发展完整的、满意度高的自我概念时,整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并描述了经历后青春期和成人期早期中诸多具有挑战性的大学生个人及与其职业相关的问题。这些挑战包括了追求人生目标、定义个体自我概念及寻求同伴间的关联性。
现有高校咨询中心所提供的职业生涯咨询服务,无论从场地或是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内容来看,往往是分离于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之外的。大学生来访者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需求应指向恰当的服务项目。因此,高校应基于个案的实际情况,以此决定相应的咨询服务内容。例如,咨询师是否需同时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及职业生涯咨询,或分别由不同的咨询师提供帮助。
依据已有研究结果及相关职业发展理论学家、发展心理学家所持观点,高校从事学生职业生涯咨询的咨询师应意识到来访者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不适性,因此咨询师本身应同时接受心理咨询与职业生涯咨询技能的培训,而这些所需的技能本质上是互不冲突的。由于某些职业生涯咨询师之前未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训练,可能会出现咨询师回避与来访者探讨其个人心理问题的情况。但仍需指出,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个人心理问题与其职业生涯探索、决策力之间存在着的交互性,是判定其是否需进行咨询转介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的熟识度、咨询培训课程、对职业生涯咨询研究专家的态度、个人对职业生涯咨询与职业领域发展的洞察力,是导致职业生涯咨询受训者产生积极与消极咨询体验的重要因素[13]。职业生涯咨询培训师应以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形式,将培训课程整合为包含来访者主要生活领域的各种观点。而干预措施的教学应整合职业生涯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的要点,将咨询朝着整体论的方向发展。
尽管先前已有研究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两者间的交互作用,但多数研究只是探究了两者本质关系的相关性,并未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之间复杂性、多元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是要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加深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二是要加大对该领域的质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加强研究者与咨询从业人员之间的合作,揭示存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间交互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1]SUPER,D.E.A li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0(16):282 -298.
[2]SCHULTHEISS,D.P.Emotional- social issues in the provision of career counseling[M].In D.A.Luzzo(Ed.),Career counseling of college students:An empirical guide to strategies that work.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0:450 -544.
[3]KOKKO,K.,& PULKKINEN,L.Unemployment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Mediator effects[J].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1998(5):205-217.
[4]BLUSTEIN,D.L.,& SPENGLER,P.M.Personal adjustment:Career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M].In W.B.Walsh& S.H.Osipow(Eds.),Handbook of vo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Mahwah,NJ:Erlbaum,1995:295 -329.
[5]潘云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6] CHICKERING,A.W.,& REISSER,L.Education and identi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603-655.
[7]DEGOEDE,M.,SPRUIJT,E.,IEDEMA,J.,& MEEUS,W.How do vocational and relationship stressors and identity formation affect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9,25:14 -20.
[8]段姗姗.心理健康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9]PACE,D.,& QUINN,L.Empirical support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areer and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2000(14):41 -50.
[10]SAUNDERS,D.E.,PETERSON,G.W.,SAMPSON,J.P.,JR.,& REARDON,R.C.Relation of depression and dysfunctional career thinking to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228 -298.
[11]ANDERSON,W.P.,JR.,& NILES,S.G.Important events in career counseling:Client and counselor descriptions[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48):251 -263.
[12]MULTON,K.D.,HEPPNER,M.J.,GYSBER,N.C.,ZOOK,C.,& ELLIS- KALTON,C.A.Clie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important factor in career counseling[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1(49):324 -335.
[13]HEPPNER,M.J.,O’BREIN,K.M.,HINKELMEN,J.M.,&FLORES,L.Y.Training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in career development:Are we our own worst enemies?[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96(24):105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