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再探

2013-04-11 15:30:04王宁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主体

王宁

(滨州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大学生素质教育再探

王宁

(滨州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大学生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其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征和品质;大学生素质发展涉及主体、环境、规律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渠道包括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道德教育等方面。

大学生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大学生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其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征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

一、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要素

大学生素质发展是指大学生的素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紊乱到有序、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以中等教育阶段形成的素质为起点,以高等专门人才素质为目标。大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其主体是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能弥补发展环境的缺陷。

(一)主体

在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在素质发展中我们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注重特色,即注重发展专业素质和个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学生将来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事不同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会都去从事设计工作,还可能会从事这方面的教育、营销、制造或者开发工作,而不同的工作对大学生的素质会有不同的要求;二是大学生各有所长,素质发展的最佳办法是扬长避短。

主体意识鼓励创新。在服从意识盛行的地方,特别是在对权威性见解顶礼膜拜的地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主体意识才是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真正土壤。爱因斯坦回忆大学生活时,对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在那种环境下,可以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也可以独立工作,自由进入任何图书馆,查阅已公开的任何资料,绝不存在任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级别限制。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而不是传统观念认为的学生只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只是“材”(木材),而不是“人”,不是那种有权决定自己学习发展方向、发展速率与最终发展程度、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素质教育则要求我们平等地对待有差异的个体,平等地看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

(二)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土壤,它既为大学生素质发展提供条件,同时也对大学生素质发展起制约作用。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1、社会环境

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大学与社会的壁垒将被打破,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们的积极方面为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服务。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在更广阔的范围、更复杂的环境中锤炼大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

2、校园环境

大学生素质发展受多种校园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学术氛围、教风、学风、信息、教育设施、教育技术、校园文化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一所大学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它深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的深层体验,这种深层的体验将影响大学生的一生,可见,校园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规律

大学生素质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它是一个在大学生素质与社会发展要求矛盾的推动下,内化与外化相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1、内化

在学习中,学生从课堂及各种载体中获取了大量信息,其中部分信息被大学生理解和认同。这些被理解和认同的信息相互碰撞、结合、强化,逐步序化、稳定和成熟起来,凝聚成知识体系和基本能力。

2、外化

大学生素质的外化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素质外化的结果形成大学生的实践力量,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我国,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实践,学校或者教师常常对实验和实习采取不认真的态度,对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漠不关心,这些都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大敌,应努力摒除。

3、量变到质变

大学生素质内外化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产生作用。当这些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素质元素甚至整个素质产生质的突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渠道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在学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系统传授知识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因此可以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体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实施素质教育,目前的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所谓知识性教育模式,以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判断人才的优劣,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给人才培养造成虚假现象;二是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这种教学缺乏生气,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三是课堂教学成为单向性的“教师、学生”交流模式,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为使学生能自由学习、自主发展,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陈旧框架。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素质教育观,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建立起真正与素质教育相协调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素质教育中的教师应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

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当确立一种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和追求健康成长的权利,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再次,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一时所谓的差生。

2、新时期的教师要确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

教师形象的设计或塑造实质上就是教师个性和精神风貌的提升和改善,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首先,具有主体意识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具有钻研教育现象的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法、新趋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喜欢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有时刻对自己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愿望和趋势。

其次,准确定位教师的形象。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定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扮演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等角色。新型教师形象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意。

再次,昂扬的精神面貌。昂扬的精神面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年轻化的心理。年轻化的心理,是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自信心。年轻化的心态,能使教师的思维、精神、态度和风貌“保鲜”。

(三)将德育放在人才素质培养的首位来抓

在学生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同时,要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之中。

应该肯定的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责任编辑:闫丽君)

G640

A

1008—6153(2013)03—0135—02

2013-04-12

王宁(1977-),女,山东潍坊人,大学学历,滨州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教学科助理实验师。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