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初探

2013-04-11 15:30:04吴世芳郑清峰李薇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系体育

吴世芳,郑清峰,李薇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101)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初探

吴世芳,郑清峰,李薇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101)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在实现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日渐受到重视。体育课程的评价能够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应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激励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体育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激励作用

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克服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高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对此,专家学者们已提出了许多改革的对策,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等,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在实现体育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一、体育课程的评价及其功能

体育课程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指依据教育目的对体育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提供信息,实现它的导向、激励、竞争、协调、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可以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同时,它又是“破坏”这个平衡的手段,在“破坏”中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从而建立新的平衡。这就是体育课程评价促使体育教育遵循“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规律。

二、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

(一)评价目标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受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中学阶段相比无明显区别,体育教学评价更多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基本技术评价这一范围内,评价目标强调基本技术的掌握,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等都未予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评价只会使得学校体育教育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体现不出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二)评价体系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人的个体有生理差异,若忽视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只能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难以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理念,更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喜欢体育课。

(三)评价标准简单固定,影响学生兴趣发展

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了成绩,教学安排常年以考试项目成绩为主要参照,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而忽视学生身心素质、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更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过关被迫上课,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和兴趣,严重挫伤了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四)评价内容存在局限

由于体育教学目标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评价体系不提倡体育知识、健身方法、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不提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使得“体育”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课程,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评价内容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

三、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和设想

(一)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新走向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对学生体育教育的评价也应如此,尤其要关注身心健康、个性品质、体育习惯养成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改革体育课程“千校一面”、“千人同标”的现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的设置上,依据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及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及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要抓住素质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主体性等特点,以此明确高校体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并设计出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办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在课程体系的建立构架中,要把体育理论知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知识、传统运动基本技术、新兴运动、休闲运动等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状况,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等。

(三)建立身体素质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立多选一的考核项目,如对一年级身体素质课程作针对性考核项目的设计,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几大类(体质测试)考核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水平,选择自身掌握较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测试。其次,针对开设的单项运动技能(专选课)课程,根据学生对同一运动项目学习的程度,设计不同层次而又不影响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爱好的不同考试项目;针对特殊学生开设的运动保健课程评价,重点考察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否能实际运用到自身锻炼中;针对各专项代表队开设的运动队训练课程的评价,将单纯的校代表队训练提升为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考核参照指标是参加训练的量(出勤次数)、竞赛成绩、成绩提高的程度等。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一般采取定量的方法,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但是体育教育极为复杂,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包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及新世纪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求趋势告诉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要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诸如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指标又不像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掌握动作的数量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指标那样容易量化。因此,单靠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必须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五)充分发挥激励在评价中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女生群体。运动是人的天性,青少年应该喜欢从事体育运动,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厌倦情绪却与日俱增呢?除了教法不当、教材内容安排不科学等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评价手段还不太合理,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锻炼效果,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应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在评价过程中,对后进生、中等生只做自身纵向比较;建立后进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学生素质的提高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通过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来实施和实现,另一方面,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又必须遵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规律。但无论是从体育的内源(自身)、内需(体育课程体系与评价的改革)还是从外在环境(社会各方面等)角度出发,都要转变、更新对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观念,才能使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才能有效地改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

[1]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2):105-107.

[2]吴洁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7):134-135.

[3]王卫宁.培养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7):146-147.

[4]宋盛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09).

[5]赵苏喆等.高等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4).

(责任编辑:闫丽君)

G807.4

A

1008—6153(2013)03—0133—02

2013-03-28

吴世芳(1963-),女,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系体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