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媚, 庄 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正确认识“为人”与“为才”的先后次序,是培养大学生德才兼备的首要条件。我国现代文学艺术翻译巨匠傅雷在他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的《傅雷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中,对儿子傅聪、女儿傅敏的道德培育贯穿始终的是“先为人,次为才”的道德教化思想。《家书》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傅雷在《家书》中对儿子强调:“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道德的?我完全相信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并以“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2]作为教育傅聪的信条。由此看出在《家书》中,傅雷始终把“为人”的教育,即培养高尚人格的教育放在了首位,明确地交代了“为人”、“为才”两者的次序。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大学的校园中也到处充斥着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当代的大学生们似乎只对高校为自身所带来的“光环”和毕业后成为一个有什么技能的人感兴趣,而毫不在意自己是一个具有什么品行的人,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形成了一种“先为才,次为人”的道德观。面对当代大学生这种“先为才,次为人”的道德观,傅雷在《家书》中所暗含的优秀的道德培育思想,为探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扬心系祖国,争做祖国骄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识。《家书》中傅雷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称傅聪为“祖国的儿子”,无时无刻不叮嘱着傅聪心系祖国,希望他具有“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提点着他的一言一行“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3]不仅如此,傅雷夫妇在家书中还称傅聪为“幸运的孩子”、“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在他们看来傅聪之所以能够拥有眼前的学习机会,都是祖国所赋予的;傅雷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推进傅聪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希望他能为祖国争光,做祖国的骄子,也正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4]做祖国的骄子并不只限于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同样重要,正像《家书》中所说:“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情是没用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5]而这种“道德实践”并不一定是指“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6]傅雷在《家书》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做人先要爱祖国的道德要求。
当代大学生所拥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都得之于祖国,国家是大学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爱国是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调节大学生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是大学生学会“为人”和“为才”的出发点。当代的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努力完成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用一颗赤子之心去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做到心系祖国,用国家的立场来代替个人的立场,用胸怀祖国的热情去规范自己的德行,督促自己的学业;更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分做起,“苦修苦练”,为国争光,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争做祖国的骄子,努力完成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是当代大学生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
培养大学生具有“视名利如浮云”的正确的名利观,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最终培育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开阔的胸襟去面对人生的其他挑战。人生难免尝试失败、经历挫折、面对名利的诱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身处异国的傅聪可谓尝尽了人生种种,而《家书》成为了推动傅聪继续向前的动力。傅雷在《家书》中写道:“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7]他信奉孔子所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认为“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的富贵之列”。面对名利的诱惑时,傅雷希望傅聪能够做到“目光远大,胸襟开朗”;经历挫折时,他希望傅聪能够学会坚强,相信“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8];尝试失败时,傅雷希望傅聪能够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9],这无不对傅聪成为一名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信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也是如此。
正确的名利观是当代大学生端正道德品行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智尚不成熟,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应对机制,在面对商品经济的浪潮所带来的各种诱惑时,很容易走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系列的价值观误区,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家书》中“富贵于我如浮云”、“淡泊名利”的名利观思想教育大学生,使每个大学生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中能够摆正名与利的位置,摆脱上述的价值观误区,成为了锻炼和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大学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名利观引导,才能促使当代的大学生摆正“为人”与“为才”的先后顺序,才能保证当代的大学生以开阔的胸襟、坚强的意志、把得失置之度外的气度去迎接由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并最终形成当代大学生本应具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努力汲取“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把“知书”和“达礼”有机统一起来,有助于缩小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促进道德实践活动的发展。说《家书》是一本“全人生指导的范本”[10]全不为过,傅雷在《家书》中对傅聪的道德指导不仅涉及道德的认知方面,还涉及道德的实践方面,他把对子女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音乐的培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他告诫傅聪,“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11]傅雷认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12]即使针对傅聪的细小的行为习惯,傅雷也再三叮嘱:“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直立。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13]可见傅雷运用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等诸多的为人之道和自身对道德的认知,对子女给予积极的道德行为引导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也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现如今,家庭和高校关于道德方面的教育往往忽视了礼貌、礼仪的培养而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方面,相应的考察也多数集中在试卷上,但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道德素质。不仅如此,相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高校在道德实践方面的教育也可谓沧海一粟,这样就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对当代的大学生做到全面的道德培育。针对大学生所表现的这种“知书不达礼”现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努力做到活学活用,充分地认识到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训练作为大学生本应具有的道德素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大学生应该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把“知书”和“达礼”结合起来,努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已有的道德认知去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做到“与人恭而有礼”,“于己知书达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全面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注重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劳逸结合,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来说是不无裨益的。傅雷先生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不是与社会无关的某一家庭的私事,而是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乃至人类的进步密切相关,家庭作为重要的环境,应为子女成才提供适宜的条件,“对孩子给以熨帖的指点”,促使他们成长[14],作为一位父亲,傅雷在《家书》中所表达的对子女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在生理方面,傅雷总是在叮嘱着傅聪的起居饮食,“平日仍望坚持牛奶、鸡子、牛油。无论如何,营养第一,休息睡眠第一”[15];在心理方面,傅雷希望傅聪在“练习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跑得好”[16]。足可见傅雷的心思细腻,对子女在各个方面都呵护备至,这无不值得当今的家长们学习和借鉴。而这其中傅雷最强调的还是子女治学及生活中的劳逸结合,他常常劝导傅聪,“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17],“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存了‘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那样无挂无碍的心,包你没有问题的。第一,饮食寒暖要极小心,一点儿差池不得。比赛以前,连小伤风都不让它有,那就行了”[18],在傅雷看来,只有从长远里看,注重劳逸结合,保护好身心健康,养精蓄锐,才能精神饱满地打赢每一场仗。傅雷所倡导的这种劳逸结合的、极力维持心理健康和精神平衡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符合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要求,无疑是培育其健康素质的一剂良药。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19]身心是大学生做人成才的载体,一个有道德和渊博知识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只有具备了良好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才能为“为人”和“为才”提供身心上的保障。此外,大学生在注重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劳逸结合,注重调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比例,做到既不“过劳”,也不“过逸”,并针对自身状况的不同,找到不同的途径来“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学习儒家经典的“吾日三省吾身”思想,一日三省,努力培育当代的大学生用大勇若怯的精神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傅雷极注意对孩子自我批评精神的培养,他认为只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能进行自我教育,才能精益求精,永不自满,在事业和人格修养上不断进步。[20]所以在傅聪的音乐备受肯定、屡获殊荣的时候,傅雷都会在《家书》中为傅聪敲响警钟。在傅雷看来,一个人的“才气越高,越要提防”,所以他希望傅聪在功成名就之时更能够做到“用solid的学识来充实”自己;“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21];用毫无懦怯的心理,前所未有的勇气,一日三省自己,并最终做到彻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傅雷相信“唯有真正能做到这一步,而且终身地做下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22]。傅聪听取了父亲的教诲,有效地利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有利的武器”,做到了“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地检讨”[23],一次次地奔向了事业巅峰,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家。努力做到一日三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为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以及使其树立“先为人”、“次为才”的道德观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一日三省是一种增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人就总结出了“省察克治”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来讲“一日三省”也是培养其良好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对此,当代的大学生要努力做到一日三省,做到无论在面对各种境遇的时候,都能用大无畏的、不怕看到自己丑脸的、真正的勇气,去进行彻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不至于被虚伪的自尊心所蒙蔽而变成懦怯,也不至于为了以往的错误而过分灰心,消灭了痛改前非的勇气,更不至于茫然于过去错误的原因而将来重蹈覆辙”[24]。大学生在反思省察自己的同时,能否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其道德修养的养成至关重要,而这种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的锻炼,也为当代的大学生充分磨炼自己的意志,为踏出校园从容应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为真正成为具有大勇若怯的品质的人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2][3][4][5][6][7][8][9][11][12][13][15][16][17][18][21][22][23][24]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59,209,90,61,57,141,56,116,74,207,81,116,116,118,123.
[10]王善峰,刘胡权.《傅雷家书》: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范本[J].中国教师,2010(23):58-59.
[14]韩向前.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J].南京师大学报,1996(2):58-60.
[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9.
[20]韩向前.论傅雷的德育观[J].中国德育,2006(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