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林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广大青年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新时期,健全青年利益表达机制,有效反映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是提升青年政治认同,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江苏“面对面”活动的调研分析,尝试探讨当前健全青年利益表达机制,对于推进实现青年梦和“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路径。
青年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逐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青春能量。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青年发展进步与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他表达了对青年担负起实现“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殷切期盼,号召“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习近平还强调了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其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诉求的重要责任,要求共青团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走进青年,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3]。
青年利益表达机制建设水平,会直接影响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青年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青年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有效表达和切实维护,会直接影响这一利益群体对于社会制度体系的认同和支持,进而成为国家发展与政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4]。实际政治实践中,各个社会成员构成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主体,其生存本能决定了其必然的利益诉求。利益的驱动,实际地构成了社会成员形成和强化政治认同的动力和保障。任何一个政治体系只有获得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才能获得发展和长久生命力;而一个社会个体只有在高度的政治认同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体系及其推行的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忠诚度。因此,切实健全青年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特别是加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建设,将不仅有利于更好维护青年群体的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凝聚青年的政治认同,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重要的青春能量。
“面对面”活动,作为共青团组织在新时期的重要工作创新,初步构建了一个青年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渠道和工作机制。“面对面”活动是在人大和政协“两会”制度的总体框架下,由共青团组织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化途径,使得青年利益群体的意见与利益诉求有效“进入”(Access)政治体系。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开展“面对面”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面对面”式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青年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促进青年对于相关问题的有效反映和实际解决,也有利于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提升其有序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在这一层面,健全青年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构成了优化中国政治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今民主政治中,利益表达均是政治运行的重要基础环节。“表达意志的机制向来都是被强调的重点。”[5]
近年来,“面对面”活动这一青年利益表达机制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当前,进一步完善“面对面”活动工作流程,健全这一青年利益表达的重要机制,是为“中国梦”增添青春能量的重要途径。
作为首批试点省份,江苏省于2007年正式启动“面对面”活动,确定了以省级层面率先示范,逐步向市县推广的活动方针,陆续在全省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代表性的活动包括:2010年1月,团省委邀请了7名全国和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省公安厅网络安全监督处、省文化厅文化市场管理处、省通信管理局技术保障处、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的代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专家等20余人参加座谈,研讨“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南京市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宋玉兰设立“宋警官在线”平台,并在南京市城区一千余名中小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开通12355网络专家咨询热线,并围绕“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牵头推广使用青少年安全上网防护系统”等主题,多次开展“面对面”活动,形成了系列人大代表建议等成果;无锡团市委在市“两会”开幕之际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络直播、报纸等载体,采取面对面访谈、“两会”代表对话网络青年等形式,与市青联发起了一场“‘两会’代表对话网络青年”的活动。
江苏团省委通过不断推进“面对面”活动,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共青团工作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相结合的青年利益表达机制,不仅有效提升了“面对面”活动的品牌效应,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对于该活动及中国特色“两会”政治制度的认同感。江苏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也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提出了推进共青团与“两会”双赢的重要指导思想,即把“面对面”活动打造成为共青团需要、人大和政协也需要的品牌活动。“面对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级团组织与人大、政协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推进,只有充分调动各级人大、政协机关及其代表、委员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面对面”活动当中,才能确保活动的各项成果有效上升为提案、建议等。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将团组织在该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于围绕青少年利益诉求,服务于各级人大、政协,这就使“面对面”活动不仅成为共青团履行自身基本职能的全新增长点,也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框架下的“两会”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推进力量。
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注意到了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围绕“面对面”活动的主题,细化具体议题,选准主攻方向,积极开展联系、沟通,争取政府部门、人大与政协相关机构,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支持和认同。南京市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宋玉兰设立“宋警官在线”平台。连云港市聘请30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青少年社情民意“观察员”,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机制。
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充分重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作用,将其作为全省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在“面对面”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按照“扩展到县、规范流程、完善制度”的要求全面开展“面对面”活动。江苏团省委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意见》,该文件对“面对面”活动的宗旨、主题、流程、形式、次数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市、县等层面推进“面对面”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南。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是社会民众进行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充分利用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效路径。在具体操作中,共青团可以以共青团界别组集体提案,也可以使用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和人大代表的联名建议。在这一层面上,江苏团省委积极利用省级优秀提案和政协1号文件的经验值得推广。例如,2010年各地“两会”前夕,团省委主持提交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常州市政协提交的《加强网络管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被以1号文件的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也观察和注意到江苏团省委推进“面对面”活动中存在的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是“面对面”活动逐步走向成熟和实现品牌化的重要工作。
探索和更有效地实现“面对面”活动与现有人大、政协“两会”机制的结合,既是这一品牌活动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全这一青年利益表达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通过“面对面”活动,积极促成在“两会”开会期间形成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来有效反映青少年群体利益诉求,是“面对面”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随着“面对面”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江苏省、各地市团委不断加强与人大、政协机关以及代表、委员的日常交流,实践了定期送阅信息,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工作汇报、知识讲座等沟通方式。但总体而言,“面对面”活动与现有人大、政协的运作机制和工作进程的更好结合,仍缺乏必要的法理支持和制度化渠道。
江苏团省委在深入开展“面对面”活动中,遇到的一大瓶颈就是难以确保该活动真实代表和反映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青少年群体分布十分广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群体,不仅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着较大差异,而且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且,随着青年的高度流动、高度分化,各界青年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实中,“当政治利益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表达,或已经表达的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时,青年可能会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感”[6]。“面对面”活动直接获取的是少数青年或部分青年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表达不能等同于广大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江苏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在如何把握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上,遇到的难点突出体现在主题设置环节上。统一的主题设置,通常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这些未必是青年群体自身最为关注的问题,因而也未必能构成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有时,全国性的普遍性问题,可能不是地区一级(特别是县一级)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
青年参与度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面对面”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青年的参与度不足,是江苏团省委推进“面对面”活动的另一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共青团连接广大青年的能力尚有欠缺,找不到足够的渠道使广大青年充分参与到“面对面”活动中。在实践中,很多青年对于“面对面”活动尚不知情,虽然团组织在积极推进“面对面”活动,但大部分青年却因不知情而没有实际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二,青年对于“面对面”活动的认可度不够。虽然“面对面”活动的开展已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其社会影响力尚未得到大部分青年的充分认可,这也直接制约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拓宽接近广大普通青年的渠道,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更加有效和广泛地引导青年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也是深入推进“面对面”活动的重要任务。
“面对面”成果的跟踪落实,直接决定着这一品牌活动能否具有长期发展的生命力。如何确保“面对面”成果的落实解决,是江苏团省委推进“面对面”活动遇到的实践困境。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遇到了有效造势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一方面,各级“两会”前,团组织积极宣传和推进“面对面”活动,引起了社会和广大青年的关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势,使众多青年认同和参与到“面对面”活动中,并有效形成了提案、建议等“面对面”成果。但另一方面,各级“两会”后,作为“面对面”成果的提案、建议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解决,会极大伤害广大青年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其对该活动的认可度。目前,在落实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扯皮。提案、建议等交办过程中,对于办理上难度较大或职能上存在部门交叉的问题,有时会出现扯皮现象,导致问题反复交办或无法按时交办;二是提案、建议等交办的“死循环”,即由担任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委员提出的提案或建议,在“两会”上转了一圈后,又重新回到了该委员所在部门进行办理的情况。这里,问题提出人实际成为了主要承办人。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解决大多会落空。
江苏团省委在推进“面对面”活动中,遇到了主题设置与活动长期发展的内在矛盾。由于“面对面”活动的基本立足点在于有效反映并推进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因此,活动主题往往是社会的难点问题,在一年的活动周期里,有些可能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这种情况下,如选择回避,实际等于避开了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如选择去做,极易出现在第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做好,而第二年将开始启动新的活动主题,原有工作必然会被搁置下来的现象。江苏团省委的调研活动反映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面对面”活动虽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或者是使该主题下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但是由于年度主题轮换的变化,原有活动主题就常常被搁置起来。主题是“面对面”活动的灵魂。主题设置上的局限性,不仅会直接影响“面对面”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也会极大制约该活动的长期发展。
“两会”制度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青年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两会”的制度化渠道,完善“面对面”活动,健全青年利益表达机制,将有利于广大青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从而有效激发其青春能量,使其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立足“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推进“面对面”活动应立足服务青年的基本定位,积极探索构建团组织、人大和政协职能部门三方参与的协同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具体而言,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面对面”活动的主题设置,应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选题征集,有效提取最广大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选题征集是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各级团组织通过各个渠道,征集“面对面”活动的主题。重点是要建立多渠道、经常化倾听和了解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强化共青团与普通青少年的直接联系,主动收集和发现青年带有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并使其成为主题选择。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完善每月举办的共青团倾听活动制度,更好了解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倾听活动应邀请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共同参与,使其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二是建立同街道、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联系制度,倾听和了解青年利益诉求;三是建立社会化工作队伍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诉求的工作制度。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热心关注青少年事业、具备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士中,组建青少年事务顾问、青少年权益使者、青少年事务联络员等社会化工作队伍;四是健全网络渠道征集青少年利益诉求的制度。可在当地共青团网站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平台上开辟“征集意见建议”栏目。
在主题设置上,基于保持“面对面”活动长效性的考虑,可以分为五年规划主题和年度主题两个层次。五年规划主题为各级团组织统一实施任务。年度主题包括了团中央统一部署的年度统一主题和地方基于本地实际情况设置的年度自选主题,地方团组织可选择年度统一主题,或结合本地实际条件自定年度自选主题。年度自选主题由省级团组织制定,并报团中央审批。其中,五年规划主题,可由团中央根据各地“面对面”活动推进的实际情况,针对涉及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重大社会问题设置五年规划主题。五年规划主题具有普遍性、重点性、难点性特征,可由团中央根据中央领导指导精神中涉及的青少年重大问题以及有关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批示、指示,汇总分析前一阶段各省级团委征集的活动主题选题来制定;年度自选主题,可由省级团组织根据本地实际,针对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并报团中央审批。
在启动时间上,“面对面”活动的启动和开展周期应紧密结合各级“两会”的周期。目前,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已经形成了在每年3月3日和3月5日分别召开的惯例,省级两会也逐步规范并向全国“两会”时间靠拢,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2月初,地市级“两会”和县级“两会”的时间虽然尚较为分散,但多数也是集中在年底或者年初召开。因此,“面对面”活动应在每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尽早启动。这样,既有助于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便于给各级团组织开展前期活动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
当前,应重点发掘“面对面”活动与现有人大、政协具体工作机制的有机结合。应积极探索代表建议、议案和委员提案以外的“两会”制度资源,进一步深化和丰富“面对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应积极探索“面对面”活动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题调研与视察工作制度的结合。专题调研和视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闭会期间履行职权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两会”对国家机关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有效获取青少年利益诉求的有效途径。各级团组织在青少年权益工作中,应积极向相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青少年权益问题的详细资料和案例素材,协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和进行视察。此外,还应重视政协全体会议期间的大会发言。大会发言是政协不同于人代会的一个意见表达途径和制度安排,作为政协开会期间的一项重要的会议日程,历来为党政领导和部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与舆论所普遍关注和重视。
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是真实反映青年利益诉求的基本渠道。切实完善调研制度,将有利于更好把握青年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各级团组织应深入广大普通青少年之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问卷调查、座谈、“面对面”访谈等工作制度,了解掌握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调研中,应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有关部门的支持,邀请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与人大、政协机构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制度,联合开展调研,力求推进调研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将专题调研与青联活动日结合;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团组织应将“面对面”的调研活动,与人大、政协的日常调研和视察等活动结合起来;四是完善共青团现有资源,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有效捕捉青少年利益诉求。
“面对面”活动中,应积极拓宽广大青年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青年广泛地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有效倾听广大青年的利益诉求。具体而言,当前可重点推进的路径包括:一是每年“两会”前,应围绕年度主题的开展情况,邀请青少年代表,参加同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人大和政协机关负责同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集中性座谈会,就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如何有效进行青少年利益诉求达成共识;二是各级共青团可组织青少年旁听同级“两会”,使青少年更好了解“两会”这一重要政治参与渠道,并切实参与;三是在“两会”期间,可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向网上直播间,就青少年权益问题,与广大青年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四是地方团组织可尝试联合报社、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介,组织小记者参加“两会”的采访报道,以使青少年直接参与收集和反映自身群体的利益要求。
“两会”后,要做好“面对面”成果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要抓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落实。要加强与提案、建议相关办理单位的工作联系,做好重点问题的追踪落实。具体而言,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沟通,可通过设计、实施相关的主题活动,吸引社会共同关注,推进具体问题解决;二是积极推进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党政一把手牵头督办重点提案等实现路径;三是加强与提案、建议办理单位的联系,组织提案办理答复会;四是重视人大代表工作站、“代表之家”、政协委员联络处等对于“面对面”活动的支撑作用。可尝试组建专门针对青少年事务的“青年人大代表之家”、“青年政协委员联络处”等。
[1][2][3]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4]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1.
[5][美]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47.
[6]邓志强.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