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虐童事件背后“德育为先”理念的深层思考

2013-04-11 04:53杨雪芬刘娟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客体德育工作队伍

杨雪芬,刘娟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014;2.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对虐童事件背后“德育为先”理念的深层思考

杨雪芬1,刘娟2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014;2.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前要对学校老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合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做好教师的德育工作;转变德育工作方法,把握重心和关键点。

虐童事件;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人为本

2012年10月,温岭虐童照片事件在微博上曝光后,在社会上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回顾近几年屡屡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每次发生后都能引起我们的愤慨,也都能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重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何我们神圣的老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一、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目前的德育为先,理念是否能优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一种过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提出的“德育为先”理念,是目前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是目前,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理念对每个教师能否从内心深处接受,表现出的不适应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德育为先’是一种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指在对受教育客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德育放在较其他各类教育的优先位置,并同时让其发挥主导的作用。”[2]。但是当前,高校教育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教学质量,处于首要地位的是智育,如学校抓升学率和就业指导率。个别学校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率,特别是在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年级,甚至可能会牺牲一些政治公共课的教学时间,例如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社会上找工作,能在教室里安心学习的几乎很少;有的学生即使不出去找工作,也觉得最后一学期了,上不上课无所谓。

其次,高校德育目标缺乏以人为本。当代大学生受国际国内思潮的影响,个性突出,民主张扬的个性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缺乏层次性,没有针对教育客体的不同特点而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例如,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些高职院校,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普通本科院校的一些经验拿过来,最终导致“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体现不到位。

第三,实施教育的主体不优先。德育主体,在整个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有些老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有些教师不努力缩小和学生的思想差距,甚至有的老师会把把某些错误观点和思想灌输给学生,虽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从根本上就违背了以德为先理念,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问题二:目前的德育为先,内容是否“优先”?

回顾前几届党代会的召开,对教育的方针每次都涉及,德育的首要位置也越来越突出。但我们同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德育为先理念的内容首先应当是有效的的学习内容,应当是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有较低层次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有较高层次的需求,即实现自己的理想,超越自我。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德育的日常管理、教学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和实际脱轨,如两课教学、德育专兼职老师的培训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都很匮乏,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有效价值内容很缺乏。

问题三:德育为先的工作方法是否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

有学者说,德育工作方法是:“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客体两者所采取的各种影响德育目标实现方式的总称。”[3]还有学者说,德育工作方法是:“在建构道德主体人格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客体采取的诸多活动方式的总称。”[4]笔者认为,德育工作方法,是指实施德育的各种要素围绕教育客体,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的一种德育过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当前,各高校的德育工作方法更多的是采取灌输式教育,在国家制定大政方针后,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而是一味的照搬课本上的东西,考试内容仍然沿袭传统的考试模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引导学生学习没有相应的引领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参加考试时,只要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就可以顺利过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针对当前在德育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思考一:借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德育水平。

“德育为先”的理念,首先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思想前瞻,行动迅速。所以,抓队伍建设,抓教育主体这支队伍很关键。

首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学老师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于这支队伍,学校不仅要抓好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在日常培训和管理上下工夫,在工作以及生活待遇上提供坚实的保障,做到让这支队伍能安心、用心的工作;对于兼职队伍建设,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退居二线人员的作用,把这支队伍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关心这些同志的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

其次,教育客体队伍建设,主要是抓好学生班干部以及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超越。例如,在日常的学习管理中,可以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以及班干部这支队伍抓好,让这支队伍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思考二:合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做好德育工作。

当今社会,是信息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必须紧抓这条主线。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网络信息资源也及其丰富,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不同于传统模式,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德育内容的覆盖面,是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在这种新环境下,高校必须合理利用高校网络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内容、活动的网络一体化。第一,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通过网上交流、直播课堂、图片的展示等手段,给学生一种崭新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学习模式,例如学校党校的党课学习,可以通过专题网站的开设,让学生暂时脱离课本上的条例内容,学习模式的改变,起到的作用是翻倍的;第二,开辟网络文化建设,集中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高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这种典型可以是全国范围的,也可以是学校自己内部的;第三,开辟网上考试模块,使学生知道,不是只要掌握书本内容,考试就能顺利过关,考试时可以和平常作业结合,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书本外的知识,浏览学习更多的网上资源,拓宽思维,把学习层次上一个台阶。

思考三:转变德育工作方法,把握重心和关键点。

笔者认为,目前,德育工作方法的重心和关键点是转变灌输式教育。何以见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德育工作更要注重引导、感染,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逐步把德育教育转化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转变德育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方法,并不是说抛弃传统的说服教育,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说服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教育内容要因人而随时做出调整,做到有感染力、有的放矢和有互动性,逐步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其次,大力倡导自我教育。要能实现自我教育,就要给教育客体提供自我教育的条件和场所,这种场所可以是跨越空间的,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出去看看,真正体会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让学生的自我需要,上升到高层面上,逐步使教育客体以此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德育问题日益凸显,相信一次次的阵痛之后,新的社会气息会出现,高校更要认真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转变工作方法,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胡锦涛.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2005-1-19.

[2]董国强.运用德育弦论解读“德育为先”理念的本质内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3]顾明远.教育学大辞典.教学学[M].上海:山海教育出版社,1990:129.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17.

(责任编辑:马银华)

G451.6

A

1008—6153(2013)01—0150—02

2012-12-18

杨雪芬(1979-),女,江苏苏州人,工程硕士,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刘娟(1982-),女,山东昌乐人,文学学士,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客体德育工作队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