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洁祺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都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组织与实施,是目前众多学前英语教育的共性.但如果能够将幼儿英语教学置于“整合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将会发现新的教学色彩,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动力.
这里提及的“整合教育”非传统意义上的将几种不同的学科整合起来的整合课程教育.由美国著名教育家、诗人特雷莎·朗格内斯倡导的“整合教育”,是将品格教育、学业教育、艺术教育、调解技能、服务教育整合起来,其中品格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一教育模式常常被形容为由5根辐条组成的车轮,这5根辐条分别代表了孩子的头脑、双臂和双腿.头脑意味着人格或道德教育,提供获取为人类服务技能的动力;左手代表了学术及为品格教育服务的技能;左脚是艺术和音乐能力的加强,并能向公众展示;右脚则代表了解决冲突方面的技能;右手是基本的人道主义服务,是品格教育的表达和实现[1].只有经历了这5个环节,孩子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真正开展了有意义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整体性的变化,养成他们的品格,才是一个完整的“整合教育”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儿童语言学习理论.布伦姆和莱希提出的“三环学说”,强调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综合习得的状态下完成的.美国学者乌尔福克和伦奇提出了儿童语言学习“四范畴理论”,指出儿童语言教育应该使儿童的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在语言操作实际中得以锻炼[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在ZDP理论的基础上,布鲁诺提出了帮助儿童超越以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的“建构主义”理论[3].研究表明,孩子的语言学习是在与人、事、物等的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中进行的,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4].第二语言学习有其特殊性,但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母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整合教育”下的学前英语教育,无论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活动组织和实施等方面,首先必须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必须遵循以品格教育为核心、以良好习性培养为线索、以多种活动为手段、以利他服务为目的的原则.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导,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专家结合幼儿阶段年龄特点,将幼儿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性、增加语言的敏感性、发展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体悟多元文化的差异性等方面[5-6].显然,以往的儿童语言教育更多地强调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关注的是儿童的认知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而“整合教育”是以利他性品格为核心整合多学科领域的学习,让儿童潜移默化地获得生活中的基本美德,同时也培养利他的服务意识与全球责任感.
以“Here you are.”和“Thank you.”教学内容为例,以往的教育目标可能定位在“能理解对话的含义,让孩子知道在别人给自己东西时要使用礼貌用语”.但如果你能深入思考语言背后的另一层意义,你就发觉除了表示礼貌外,从人的美德习性培养来看,“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是这一组对话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深藏于语言后面的人的重要品格.“整合教育”常常用这样一个品格目标贯穿某个课程单元,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一切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过程也不只是语言习得,人的培养与人格的形成成为其中的新的意义.“Here you are.”和“Thank you.”这些语言的练习也有更高层次的价值.
所有的教育活动内容都应当趋向于品德教育的目标,在自然而然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听到知识背后道德的声音,感受道德和精神的力量.儿童是通过与人互动的方式学习使用语言的,因此,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情景中主动理解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让品格的教育在自然中进行.
我们还是以“Here you are”教学内容为例,创设情景“分苹果”,让一个孩子分苹果,拿到苹果的小朋友说“Thank you”.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设计,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中通过与别人的互动,理解并尝试运用礼貌语言.接下来我们将该内容的品格教育目标定为share(分享),活动设计作适当的调整,可能会产生新的诠释.还是创设情景“分苹果”,分到最后两个人只剩下一只苹果,怎么办呢?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苹果切开,将其中的一半分给别人,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水果.请比较一下这两个活动设计,第二个活动中增加了一个“切”的环节,孩子们不但能理解在别人给你东西时要说“Thank you”,同时也懂得学会分享,并体验分享的快乐.
又如“I like birds.” 该句表达了人们对鸟类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小鸟翅膀受伤不能飞的情景,教师可以用同情、爱怜的口气把受伤的鸟儿抱在手里,并说“I like birds.”……接着可以进行“帮帮小鸟”的手工活动,和幼儿一起将受伤小鸟的翅膀修补好,最后放飞小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情景创设、教师说话的语气,还是手工活动,都围绕着“关爱和助人”的主题,在这一主线的牵引下孩子们学习了语言,同时体验着关爱和助人带来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十分重要,正如特雷莎说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蕴涵丰富宝石的矿藏,教育者的作用就是帮助他把自己的宝石挖掘出来,擦亮,让它们闪烁.”
有研究表面,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优势在语音,引导幼儿在唱唱、念念、说说的过程中,自然获得英语语感,增长第二语言的敏感性[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说明了艺术教育形式对帮助一些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在语言教育中运用音乐、美术、儿歌、童谣、故事等形式,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增长语言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将“整合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利用音乐和艺术展露自己的才华,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强信念,增进记忆,提高认识技巧,进而强化品格教育主题
以“My kindergarten”主题为例,语言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幼儿园内的活动设施,如see-saw, swing, slide.品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学会谦让、合作的意识,怎样将谦让、合作这一品格主题在艺术教育中体现呢?通过一首节奏简单、旋律熟悉的仿编英语歌曲“This is the way we share our see-saw”和童谣“Let’s play together”,将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品格教育中,孩子们在吟唱中不但学习语言,也强化品格的主题.
This is the way we share our see-saw(歌曲)
This is the way we share our see-saw.
Share our see-saw.
Share our see-saw.
This is the way we share our see-saw.
No pushing. And please wait.
对于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基里尔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全球钾肥供应商都在关注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以及谈判价格,虽然中国市场价格谈判尚未盖棺定论,但我们认为,中国和印度的钾肥进口价格的敲定,将成为未来的国际市场的一个新的基准。”
Let’s play together (童谣)
Push the swing, way up high.
Push your friend to the sky.
Wait in line as they slide.
Share the see-saw, now both ride.
故事教学是幼儿英语教学中十分有效方法,故事的语言特征是简单明快、具体形象、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以及具有启发性,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整体理解,并深入感受其中所呈现的心灵习性.故事《受伤的小鸟》就是结合品格教育目标“关爱、助人”和语言教学重点“I like…..”编写的,它通过简洁明晰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各种动物对小鸟的关爱,体验到大自然中动物们和谐相处的场景.关爱这一主旋律必定会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故事涵盖了语言教学的重点,孩子们在教师反复诵读中也自然习得了语言.
A Bird(故事)
Up in the tree, a bird is in the nest. The wind blows.Crack!
Monkey.Monkey comes and says:“I like Bird.”
Look! Who comes to help?
Rabbit. Rabbit comes and says: “I like Bird.”
Look! Who comes to help?
Bee.Bee comes and says: “I like Bird.”
Monkey, Rabbit and Bee come to help.They all like Bird.
总之,利用音乐、美术、儿歌、童谣、故事等形式,组织丰富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在情景中学得或习得语言是学前英语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将品格教育融入语言学习和幼儿生活经验的最佳途径.
人道主义服务教育是“整合教育”一个阶段的完满循环的终点,它将师生与社会联系起来,它将语言学习转化为行动,通过这种服务实践品格特征,是品格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学家对利他个体与利他群体发展关系的研究证实,前青春期是培育利他品格的最佳时期[7].教育改变孩子的道德取向,帮助孩子在人格形成期发展利他品格,服务社会的驱动力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快乐和信心,因为只有来自生命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支持其完成学习的过程.
以“Going to school”主题为例,语言学习的内容是文具用品名词和礼貌用语“Give me a…,please.”,结合“爱”这一品格教育的主题,在这一环节设计一个“爱心活动”,请幼儿将家中多余的文具、书或玩具带到幼儿园,捐献给民工子弟.活动中由教师或小朋友分别扮演“爱心大使”,用“Give me a …,please.”在小朋友中间收集文具、书或玩具,活动结束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募捐的东西送给那些有需要的小朋友.在这里礼貌用语只是语言的外壳,而爱心、友善的心则是影响孩子的精神内核.再如,“I like birds.”主题中的手工活动“帮帮小鸟”,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受伤小鸟的翅膀修补好,并放飞小鸟,也体现了爱护动物、服务他人的意识.总之,当孩子们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将学习和利他性的服务活动联系起来时,才能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英语教育,就好比一个滚动的车轮,通过了以品格教育为核心的五大要素的完全整合,完成一个完满的循环,接着新一轮学习又开始,周而复始.基于“整合教育”理论,遵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儿童语言学习理论、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整合教育”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教育者要尊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因为,“整合教育”提倡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倡导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整合,倡导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和谐统一[7].而道德的深层本质是发于真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是人内在生成的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要唤醒人内在的道德需求.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知之”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升到“好之”与“乐之”的层面,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吸引幼儿,打动幼儿的心灵.
语言学习是在与人、事、物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而语言的学习与社会交往是密不可分的;人的德性发展也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只能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实现.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所学的内容与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幼儿才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理解、吸收、生长出新经验,完成“整合教育”的一个循环.如果教育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脱节,儿童不熟悉、不理解、不需要,则很难对幼儿产生积极作用.
语言学家提倡真实情景中的语言学习,离开了情景的语言对幼儿缺乏价值;人的心灵习性的培养也不能靠说教,整合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学业教育、调解技能、服务教育提倡的是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做中学”,使语言的学习赋有意义.教师教会孩子的是活的语言、是承载意义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语言,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得或习得的语言,幼儿才能慢慢体悟美好的心灵习性,将语言转化成行动.
多元智能理论和全语言教育理念的研究告诉人们,在儿童语言的学习中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如音乐、美术、律动、体育、舞蹈等,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识学习,也有利于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这也是“整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整合教育”注重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内在生活与外在生活、心灵与头脑、精神与学术、技能训练和道德情操等充分整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实际行动中把利他主义与自我实现充分结合在一起[1].
“整合教育”即以人格的培养为目的,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方式.爱、尊重、善良、友谊、欣赏、忍耐、奉献、合作、创造力、欣赏差异等这些原本游离于幼儿英语教学以外的德育教育内容,在“整合教育”背景下作为语言教学的核心得以展开.学前英语教育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将幼儿视作合作群体的一分子,浸入情景学得或习得、体验艺术教育、学会与群体融合、解决个人与环境冲突等是我们带领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手段,而让孩子初步感知基本的美德习性,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才是学前英语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angness T.Habits of Helpers[M].The United Stated of America:Full-Circle Learning Topanga,2005.
[2]吴丽兴.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4-7.
[3]Susan H.Foster-cohen.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Cameron L.Teaching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余珍有.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作定位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6.
[7]特蕾莎·郎格内斯.整合教育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