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看日本文化精髓

2013-04-11 04:28赵瑞琦
关键词:精髓省略意图

赵瑞琦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日语教学过程中常会频繁地出现一些特定表达,如何在正确的场合对恰当的对象使用这些特定表达,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的表达是以说话人的意图为载体的,说话人的意图促使了语言的产生,从说话人的意图也能进一步了解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及促成这种心理状态的文化根源。本文从日语语言的表达形式来讨论它的分类,并依次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说话人意图,以归纳出日本文化的精髓。

一、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形式分类

日语语言表达形式不一,在生活中较为频繁使用的主要有日常用语,即固定的句型表达形式、词汇表达形式和省略表达形式3类。

(一)句型表达形式

句型表达方式是日本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用法,是具有代表性的日语语言。可以说,外国人学习日语的精髓,就在于是否能掌握句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并像日本人一样用形似更神似日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下面以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主要句型为例进行说明。

1.“我要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

「いただきます」来源于「いただく」这个单词,「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自谦语,表示从对方那里得到,也就是领受恩惠的意思。「いただきます」是日本人饭前坐到座位上,一拿起筷子就会脱口而出的用语。作为饭前的寒暄语,无论是独自用餐、和家人一起还是被人宴请,日本人都会毫不吝啬地说出这句话。

2.“什么都没准备”(「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

日本人在款待客人时,常常在一番忙碌之后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什么都没准备,请您尝尝看)。外国人对于这样的表达通常会难以理解,桌上的食物明明已十分丰盛,却仍要说“什么都没有”。

3.“对不起”(「すみません」)

这句话原本用来谢罪,一般理解为“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当给别人添了麻烦、想要表达感激和内疚之情时,也使用「すみません」来代替「ありがとう」(谢谢)。用「すみません」来表达问候,替代「こんにちは」(您好)更是屡见不鲜。可以这样说,「すみません」已成为万能句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日本人都将其挂在嘴边。

(二)词汇表达形式

能否正确使用日语中的特定词汇,成为掌握日语、特别是能够讲一口地道日语的基础。尤其是其使用的场合和对象,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はい」

通常用于对疑问进行肯定回答,或应答召唤。如:

a.これは本ですか。——はい、それは本です。(这是书吗?——是的,那是书)

b.兄ちゃん、ちょっと待って。——はーい。(哥哥,等等我!——好的)

这种表达更多地用于会话过程中听话人对说话人的附和。据某项调查所知,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附和与点头的频率高达几秒钟一次[1]。与日本人交流的外国人常常不解,对方明明一边点头一边说「はい」,为什么事后不算数?而在和外国人交谈时,日本人则对对方的冷淡不知所措,常常产生“他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这种疑问。显然,这些误会是由于不了解「はい」还有表示附和这一功能造成的。

2.「ちょっと」

「ちょっと」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既能表达数量程度少,时间距离短,如:そのチーズケーキをちょっとだけ食べたいな。(我想吃一点奶酪蛋糕);也能表达以轻松的心情做某事,没有实质的意思,如:ちょっと行ってくる。(去去就来);还可以表达程度之深或和否定形式呼应表达“不太…”的意义,如:この問題は、彼にはちょっと難問かもしれない。(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可能是个相当难的问题)、又如:ちょっと信じられない。(不太相信);更可以表达婉拒,如:明日はハイキングに行きませんか?——明日はちょっと…(明天去远足好吗?——明天啊,明天不太方便…)。正是由于用法丰富,误用的场合才特别多。外国人若想正确使用「ちょっと」,必须掌握其在各种场合下的深刻含义。

3.「遠慮」

作为日本社会中常见常听的词,不得不提到「遠慮」。无论在图书馆、博物馆,还是在机场、车站,都能经常地看到它。在日语中,学者将「遠慮」翻译成“回避”“谦辞”“谢绝”等含义,它与汉语中翻译成“禁止”的语气区别非常大[2]。因此,看到这个词时,常会有被委婉提醒的感觉,进而规范了动作者的行为。

(三)省略表达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开场白方式的省略表达

日语表达常常在发话前使用一些开场白,使得话题不那么突兀。由于这种表达方式能给对方思考和回应的时间,也能顾及到对方的感受,所以使用频率很高。当有意见要陈述时,往往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先委婉暗示,如:率直に申し上げると…(坦率地讲…)或ご不満もおありでしょが…(我知道您有不满,但我还是要说…);当自己有事要拜托对方,哪怕是对方举手之劳的事,日本人也会先说“無理なお願いであることは承知しておりますが…”(我自己也知道这有点强人所难…),然后再详细说明整个事件。

2.文末未说完的省略表达

日本人之间的交谈常常在一句话没有说完时结束。这种用法频繁地出现在拒绝、道歉、解释原因等场合。假设对方邀请自己去做某事,如果想给对方传达自己时间不方便的信息,就会说“今日はちょっと…”(今天嘛…),而不是直接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之类的话;如果有人在禁烟区吸烟,就会说“あのう、ここ禁煙なんですけど…”(不好意思,在这里吸烟…),而不是“这里禁止吸烟,请你别吸烟”这一类的话;如果在图书馆感觉到喧闹,就会说“あのう、ちょっと声が…”(不好意思,您的声音能不能…),而不是直接要求对方说话小点声或注意一下。

二、日语语言特定表达下隐藏的说话人意图

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与什么样的对象、在什么样的场合、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至关重要。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传达给听话人,所以必然能折射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一)表达感激之情

在独自用餐,家人一起用餐或被人款待等场合下,「いただきます」被频繁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为全家做饭的是自己,日本人也不会忘记这句话。用餐时脱口而出这句话,一方面是对准备食物的人或款待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和礼貌,另一方面更表达出对马上就要吃进嘴里的食物的感谢。人类将一切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剥夺,并将其作为食材进行烹调,从而使得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生存。抱着这样一种对延续自己生命的食物的珍惜、重视和感激,日本人自然地说出了「いただきます」。

(二)表达谦虚态度和尊重之情

日本人在款待客人时,把客人看做贵宾,摆出很多自己认为其可能会喜欢的食物,希望对方能够高兴。食物是否符合客人的口味、是否充足,是招待方非常重视的事情。因此,日本人认为:对于经常能吃到很多美味食物的客人来说,他拿出的食物不值一提。可这是他尽心为客人准备的食物,所以虽算不上什么美味珍馐,也请客人品尝。正是在这种谦虚的心情下「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诞生了。这时并不能按照字面理解成“什么食物都没有”,而是要理解成“对于客人您来说,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是美味珍馐的食物,所以请您不要嫌弃”这种意思。说话者在说出「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的瞬间,既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又展现出自我的谦虚得体[3]。

(三)表达自己彬彬有礼的态度

「すみません」一词之所以能在日本社会被频繁使用,不仅因为它的万能作用,更因为它所展现出的说话人的礼貌态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句「すみません」都能使听话人怒气全消,并顿时感到对方的诚恳。这种表达无形中拉近了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更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另外,日本人会话过程中的点头和附和也常常作为日本民族的鲜明特征被谈论。为了润滑人际关系,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边点头边说「はい」。这样做并非表里不一,而是告知对方自己在听话,表达对说话人的尊重,更体现听话人的彬彬有礼。

(四)表达对对方的婉拒

日本人在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视别人的面子,所有的交际行为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下进行的。婉拒常用于由于自身原因所导致的无法达成对方希望的事情,「ちょっと」是婉拒中的代表性词汇,它的使用既在不伤害对方的基础上委婉表述了事情的不可实现性,又含糊其辞地回避了自己的难言之隐。

(五)表达对对方的体谅之情

“日本人至死也不会放弃体会对方的心情”这种言论并不稀奇。「遠慮」一词的使用,代替了“禁止”等绝对性否定词汇,强烈表达出日本人对他人的体谅、以及既不想给对方带来麻烦,更不想自己被对方讨厌的心情。省略的特定表达在日语中层出不穷,开场白式的省略表达旨在对有可能被对方反驳、对方难以接受或有可能引起对方不愉快的事情提前打好招呼,从而使整体语言柔和;文末未说完的省略表达,是在说话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话说完,对方就能够清晰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既避免了完整表达带给对方的尴尬,又展现出对对方的体谅之情[4]。

三、日语语言特定表达展现出的日本文化精髓

说话者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是基于自己想要传达的真实意图。意图的形成必然有其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以上所述的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能清晰地展现出相关的日本文化,即和精神、体察的文化和以心传心的文化。这3种文化渗透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配着日本人的言谈举止,更为日本人之间的和谐交流与相处搭建了桥梁,可以称之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一)「和」の精神(和的精神)

模棱两可的措辞和永远不会从脸上消失的微笑,是日本“和精神”的完美体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中,日本人都极力回避给对方造成伤害、让对方为难或令对方出丑。正如「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はい」、「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等的使用,因为蕴含着对对方尊重和体谅的深意,所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日本文化中的“和精神”。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日本人对自然也保持着一份尊重和爱护,在这样的“和精神”下诞生了「いただきます」。

(二)「察し」の文化(体察的文化)[5]31

永远将对方的想法和看法放在第一位、不会生硬地拒绝对方、不说激怒对方的话、不做伤害对方的事、从言谈举止中感受对方的真实意图等方面是日本典型的“体察的文化”。「遠慮」一词以及省略表达的运用正是这种文化的完美体现。

(三)「以心伝心」の文化(以心传心的文化)

日本人在交谈过程中,会时刻注视对方每个细节动作、面部表情及每句话中的措辞。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尽量从对方的谈吐、表情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判断对方谈话的真正意图。日本人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之为“以心传心”,意思是心领神会,心心相通。日本人认为只要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文化背景,即使不把事情和盘托出,对方也能完全明白。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了省略表达的频繁使用。

综上所述,日语中的特定表达是在日本社会中各种心理要素和语用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人的心理意图和潜在性格。文化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の精神、「察し」、「以心伝心」构成了整个日本社会最为显著的人际交往基础,可谓日本文化的精髓。上述的特定表达鲜明地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1]木村骏.日本人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J].月刊言语,1990,(9):8.

[2]板坂元.日本語の表情[J].讲谈社现代新书,1978,(5):26.

[3]康乐.从寒暄行为看日本人[J].安徽文学,2009,(12):35.

[4]马安东,王维贞.日语绘画中省略现象的语用分析——利奇会话原则的御用研究之一[J].外语教学,2002,(1):12.

[5]水谷修.「日本語の生態」[M].东京:创拓社,1979.

猜你喜欢
精髓省略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缝补Boro items
中间的省略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