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滢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已经遍布全世界。深圳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使用RFID进行流通管理的图书馆,之后汕头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也纷纷引入了RFID系统。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主要应用于自助借还、24小时自助还书、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快速盘点、图书定位导航、图书自助分拣和安全防盗等功能,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自助借还服务,而自助借还也被认为是早期引进RFID技术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最重要的原因,自助借还大大方便了图书馆的流通作业。图书馆在使用自助借还机后,一方面增加了借还服务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使馆员从机械化的借还工作中脱离,减少了人力。依靠RFID技术的支持,读者的借还书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当读者将所需要的书籍放置在借还机上时,不再需要像传统借还书过程一样一本本读取条码,机器中可以批量读取到书籍中的标签,一次性完成多本图书的借还,且在这个过程中对标签的防盗位也进行了更改,不再需要充消磁工作。这样,大大减少了借还书所需的时间。
馆藏调整是图书馆流通部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行的馆藏调整方式是通过修改系统里的图书馆藏标识,使用条码枪将图书一本本扫描进系统。而使用RFID技术后,可以在RFID馆员工作站中设置馆藏标识符,将所需要转换的图书放置在RFID馆员工作站上,批处理需要调整的馆藏。经测试,一个熟练的图书馆馆员扫描修改104本图书所需时间约7分半钟,使用RFID技术修改59本图书用时约1分20秒。根据测试数据,馆藏转移过程中的数据修改速度大约是目前的3倍。
传统的图书校架方式是工作人员人工查对书架上图书排放次序,这样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主观性较强。RFID系统在书库典藏管理方面所发挥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是条形码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利用RFID远距离读取、批次处理的特点,无须将书一一从架上拿出,可通过手持式清点设备对书架的排放顺序进行检查,只要手持清点设备掠过书架,即可全自动瞬间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当扫描到系统认定排架错误的图书后,设备将会出现声画提示。RFID系统大幅度减少了追踪查找馆藏资料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点的精确度,节省了对人力资源的消耗。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公共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后,流通部门馆员对于新技术误解较多,有抗拒心理,认为使用新技术后增加了大量工作。馆员的消极抗拒心理,不利于RFID技术推广,造成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不佳。
RFID标签是一种电磁标签,在它中间有一个集成线路IC,这个IC储存了一个编码,电子标签中还有一个线圈与IC进行连接。这种环形线路设计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RFID标签的读取受到金属、电子设备、扫描距离、角度等影响。
3.2.1 磁针对RFID标签的影响
传统图书馆都是靠磁针和电磁门禁进行防盗的。这样,穿插在图书中的磁针对RFID标签的读写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超高频标签由于其自身细小、与磁针相似的粘贴方式,与RFID标签相互干扰显得尤为突出。经测试,同时使用磁针和超高频标签的情况下,自助借还一次成功率仅为80%。如果只是用RFID超高频标签,而不使用磁针,自助借还一次成功率为100%。磁针对RFID自助借还成功率的影响,影响了图书流通工作。
针对此类问题,建议新书不再增加磁针。不仅节约成本,还提高自助借还机读取RFID标签成功率。
3.2.2 金属对RFID标签的影响
电子设备由于其自身的金属电磁性,对标签的读取有较大影响。经过测试,金属、人体,电脑等电子设备,对于RFID标签都有显著影响。将手机、金属、锡箔纸等对RFID标签具有屏蔽作用的东西覆盖住标签,RFID读取器都无法对图书进行正确的读取。
3.2.3 标签读取距离问题
从技术上看,除了金属、电子设备、潮湿水气等因素影响RFID读取率外,标签的读取距离有其一定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标签就无法读取。若RFID读取器发射器所发射的电磁波与图书内电子标签天线平行,会无法读取数据,也就是当图书与读取器成特定的角度时,图书内电子标签就无法被读取。标签的读取距离也有其一定的范围。
在读者使用图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书籍损坏的情况。人工归还时,工作人员能够分辨出是哪位读者损坏图书,并进行相应的处罚。而使用RFID自助借还后,读者自己对图书进行归还,那么工作人员即使发现损坏的图书,也不能区分是哪位读者并要求其进行赔偿。
使用RFID技术后,借还工作能够减少人手,但在实际使用中,增加了顺架、清点工作,总人数未见减少;流通部门人员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在RFID技术使用初期,可以有选择性、分阶段地对某一个书库、阅览室开展RFID的应用。这些小范围的试验,根据使用情况,做深入研究,为全馆大规模实施RFID项目积累宝贵经验。如汕头大学在2009-2012年间,分两个阶段在新馆实施RFID应用的战略规划,逐步扩大实施RFID的藏书规模和各种RFID设备的数量。复旦大学图书馆在进行RFID项目时,将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和文科馆学生阅览室作为试点,并在后续的工作中,结合各分馆图书借阅情况,计划在3年左右时间内,采取从少到多、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的策略,使RFID系统覆盖全馆开架书库。这样,由点及面,积累经验,加强技术人员与流通部门人员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打消馆员的顾虑,保障RFID技术的顺利实施。
RFID是一项技术,把所有的安全问题交给RFID是不现实的。在使用RFID技术时,要做到人工和技术相结合,发挥技术的最大作用,减轻劳力。
对于安全问题,需要应用其他设施进行管理,与RFID技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例如在自助借还机处安装监控摄像头;在读者使用初期,由工作人员在旁边指导。另外,加强善意的提醒也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在图书馆内张贴或者在书籍上加盖宣传标语等方式,以加强安全监督防范。
对于污损馆藏的处理,要求工作人员将还书箱的书籍及时整理上架。在整理上架过程中,发现污损馆藏,可以通过查阅流通历史日志的方式,了解还书人员信息。虽然不能做到完全准确,但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RFID标签自身的局限性,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装置进行弥补。例如,在自助借还机旁边设置一米线隔离带,使借还书的前后两位读者适当保持距离,以降低误读的可能性。超高频标签贴在图书书脊处,自助借还操作时,书脊朝下放置效果最好。为了使读者达到最好的操作体验,可以在自助借还机上放置挡板,以确保读者在借还书时图书书脊朝下竖放,大大提高图书借还的成功率。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RFID技术也不例外。我们既要看到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要看到技术的局限性。不过随着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推广,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将会更加显著。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这些问题和难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1 赵瑞宏.RFID技术导入高校图书馆效率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11(5)
2 李秋彬.浅析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无线通讯技术,2008(4)
3 刘绍荣,张丽娟,杜也力.RFID在图书馆使用现状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
4 严枫,王玲,李若惠.RFID技术在中小型图书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10)
5 杨勇军.关于图书馆业应用RFID技术的调研分析.兰台世界,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