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与专业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对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3-04-11 02:22殷红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馆藏个性化中心

殷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图书馆 上海 200233)

1 前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世纪之交的2000年,上海图书馆界提出了建设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图书馆发展计划,形成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读者服务的“联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界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的兴起,它具有的主动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个性化服务特征,将对中心图书馆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笔者长期从事基层专业图书馆的工作,一直关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以下对第五媒体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对中心图书馆建设所能作出的贡献,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2 第五媒体在图书馆界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从媒体发展的轨迹来看,在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基础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近年出现的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等移动新媒体形态被称为“第五媒体”。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8.59亿户,用户规模居世界首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64.4部,其中上海普及率最高,达每百人122.9部;北京位列第二,为每百人121.4部。第五媒体研究中心于2010年发布的首份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称,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手机网民数近3亿,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已经覆盖了超过60%的人口。预计至2015年,中国市场手机用户将达到13.8亿,手机网民10.6亿,渗透率接近77%。可见,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必然对其他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也正在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一场新变革。

2.1 第五媒体在上海中心图书馆的应用已具良好开端

第五媒体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处于国内图书馆界前列,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目前手机图书馆已能实现同时提供基于手机短信、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全方位的移动服务。2005年5月,上海图书馆推出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2009年,中心图书馆启动移动服务,推出第一版手机图书馆网站,它具有IPAC书目检索、一卡通服务查询、中心图书馆导航、阅读电子书、讲座查询与预订功能。2011年又推出2.0版手机图书馆网站,对手机IPAC书目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同时又增加了手机语音识别功能,进行书目检索等等。

2009年,在上图家谱精品展上首次使用二维数码技术,运用手机识读,一键上网,通过手机可以即时显示展品的详细内容信息,或收听展品介绍,可以将展品的图片、文字介绍立即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箱。在此基础上,推出运用手机的地图软件,对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分布地图,进行基本的信息阅读以及实时导航。同年,中心图书馆推出了基于网上统一认证的“我的图书馆”系统,它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方式,管理读者的个人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定制服务。在“我的图书馆”起步阶段,主要提供读者个人信息和借阅流通管理以及手机移动服务等功能。此外,还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联手,推出“新载体、新阅读、新体验”活动,集中展示室内外IP-News电子报栏、多点全息触控屏等电子报纸、电子图书阅读的新型载体,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方式的体验。

2001年,率先在国内图书馆界推出“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目前有上百位咨询专家(包括境外专家),37家图书馆(境外7家)为用户开展咨询服务,充分展示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在服务用户方面的优势互补。在技术应用上,在国内最早应用了商用聊天软件。2004年应用MSN提供实时咨询,2009年应用LIVE800商业实时咨询软件,更新服务界面,并将进一步尝试第五媒体技术的运用。

2.2 手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第五媒体在中心图书馆之应用已有良好的开端,但第五媒体的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独特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仍有待图书馆界进一步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中心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各馆之间需要统筹协调,公共图书馆因其受众面广,在手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面难以面面俱到,而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互补功能,完善第五媒体背景下中心图书馆的特色服务。

2.2.1 手机图书馆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上海中心图书馆推出的手机图书馆网站移动服务、“我的图书馆”服务、数字多媒体阅读,还处于将第四媒体网上图书馆服务功能翻版至手机服务的初级阶段,比如运用手机对馆藏图书书目信息、数字化资源、订购和自建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查询、阅读、借阅和管理,努力实现个性化服务。

2.2.2 手机图书馆的主动性服务

手机的特征之一是可以主动联系手机用户。图书馆应运用手机的此项特征,开展主动服务。可以根据手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定制信息,并将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送给手机用户。上海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也已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服务产品。如舆情监测,用彩信即时发送;手机支付文献下载费用;预约上图讲座听讲券。而作为中心图书馆的建设,更应该发挥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优势。

2.2.3 手机图书馆的即时性服务

基于手机用户可被主动联系的特性,手机图书馆的即时性服务功能就显而易见。手机用户可向图书馆定制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要求将所需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手机上,或提醒手机用户及时链接转至相关WAP网,了解更详细的即时信息。这就要求对订购或自制的数据库、电子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精确分类,才能满足手机用户对即时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由于覆盖面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对于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用户需求,可以通过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转由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来承担服务。在中心图书馆的统一规划下,通过第五媒体发挥其互补功能,是指日可待的。

2.2.4 手机图书馆的互动性服务

目前手机图书馆网站,对读者(手机用户)的响应,是由系统借助计算机辅助加以认定,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但“人-机”对话不够生动,不如QQ群、博客、微博的“人-人”对话互动性强。中心图书馆建设应在“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互动性基础上,引入第五媒体,进一步依靠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力量,体现第五媒体的互动性功能。

3 第五媒体环境下,重新定位专业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正在蓬勃发展,它所具有的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有别于其他媒体形态。为了适应第五媒体的语言和模式,体现新媒体特色,专业图书馆必须对其特色馆藏进行“特色定位”。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受众定位”,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功能定位”,专业图书馆通过对服务模式的重新定位,能更好地支撑第五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心图书馆服务体系。

3.1 积极提倡专业图书馆转型发展

专业图书馆既要服务于本单位,又要服务于中心图书馆体系,实现内外双赢的目标。在第五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未来的图书馆将是高智能、集成化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手段也随之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特别对于专业图书馆来说,要积极提倡转型发展,特别是服务理念的转变,从“在本单位传播知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为“在本单位内外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既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科研工作,又要服务于中心图书馆体系,实现内外双赢。当然这需要本单位的大力支持,单位领导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要有远见。以我院图书馆为例,由于国际问题研究的专业特性,过去我馆服务对象主要限于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然而新媒体的介入,从图书馆事业的全局出发,服务对象应由单一走向多元。用户对象上至中央部委办和上海市有关决策机构,下至对国际问题有兴趣的平民百姓。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要求的信息服务,将使我院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社会声誉不断扩大。

可见,专业图书馆要抓住手机图书馆兴起的契机,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求突破求转型,提高专业图书馆在本行业内外的社会影响力。

3.2 专业图书馆通过特色馆藏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的二次加工,适应第五媒体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对特色馆藏和专业数据库二次加工,是指按照用户需求对学科专业特色文献进行特定分类,然后经过多层次加工、深度整理后,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和多种检索功能的特色馆藏和数据库。

3.2.1 按照用户需求精细分类

按照用户需求对馆藏进行精细分类,能够精确地检索到用户需要的有关信息,主动、即时、互动地提供给用户,适应第五媒体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本院图书馆馆藏分为两个大类:传统馆藏和虚拟馆藏。传统馆藏包括传统文献和动态信息资料,虚拟馆藏包括常规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作为国际问题研究的专业图书馆,本馆馆藏专业性强,因此在细分文献种类时,我们采用了不同于中图法的分类法,首先按照国别地区分类,然后按照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社科、军事、外交、国际政治、国际组织、文化艺术等等分类,其次按照研究主题分类,以此类推。根据用户的需求精细分类,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检索站点,提高检索速度、扩大覆盖面。

3.2.2 加强特色信息资源的二次加工和定制服务

专业图书馆对其特色信息资料的二次加工和定制服务现状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图书馆的出现,二次加工传统馆藏、特色馆藏和专业数据库,为专业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及建成有代表性和多途径检索功能的特色馆藏,显得日益迫切。

笔者所在图书馆馆藏除了传统的国际问题理论研究文献外,有关国际问题的动态研究和我院参与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咨询决策项目的文献(或称为灰色馆藏)正在成倍增长。近年来我馆优先加强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重点课题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同时,我馆还引进了多个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如哥伦比亚国际事务在线(CIAO)、EBSCO、读秀等数据库。此外,本馆还拥有1968年至今的国际问题剪报,是目前国内保留比较完整的国际问题研究资料,正在对其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独有的国际问题研究专业数据库,形成权威的国际问题研究文献体系。

适应第五媒体用户个性化咨询的需要,对特色馆藏和数据库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我院图书馆的国外中国问题研究文献为例,通过对特定年代的论文出版年份、论文引文量、论文主题、核心期刊出版地和种类、作者国籍和地区、作者发文量等等进行数据的统计,制定出相关的数据报表和走势图以及分析报告,用户可以从不同层面的文献统计与计量分析资料中各取所需,进一步挖掘原始信息文献的深度价值。可见,专业图书馆所作的上述工作,有助于中心图书馆适应第五媒体的发展需求。为此,中心图书馆自身需要加速统一的服务平台建设,在统一平台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3 中心图书馆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供相应的人财物力支持

在海量的信息大潮之中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只有通过图书馆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统筹下的多馆特色,取长补短,图书馆的资源才能被最有效地利用。中心图书馆作为本行业的领头羊,要有全局构想,对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根据用户群特定的信息需求,建立各级各类图书馆试点馆,并为之提供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打破馆与馆之间条块限制的局面,加强横向交流与深入合作,逐步完善中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4 结论

面对第五媒体势不可挡的强大渗透力,人们对于传统图书馆的依赖性日益减弱,而手机图书馆进一步淡化了媒体之间、地区之间、社群之间和人们获取信息的边界,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服务向无边际、移动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图书馆的真正价值。目前国内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短信服务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然而国外的手机图书馆都配备有专业顾问和咨询师,能够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其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成熟。因而,在中心图书馆的统一部署下,专业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手机图书馆的先进经验,提倡“发展中求转型,创新中求发展”的理念,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优质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图书馆在地区中心图书馆建设中优势互补的作用。

1 孙淑宁.国内外图书馆手机服务的比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

2 黄志景.3G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新契机——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功能的进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

3 刘云鹏.手机短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方式.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2)

4 陈晓美,关欣.手机图书馆在信息传播的价值.情报科学,2008(11)

5 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图书馆建设,2009(5)

6 姜光远,李菲.基于第五媒体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情报科学,2008(6)

7 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8 中国政府网工业和信息部通报2季度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EB/OL].[2010-07-28].http://stock.sohu.com/2010-0722/n27368/959.shtml

9 移动阅读[EB/OL].[2010-08-26].http://baike.baidu.com/view/1634430.htm?fr=alo_1_1

10 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7-29].http://news.xinhuanet.com/eworld/2010-07/15/c_12337223.htm.

猜你喜欢
馆藏个性化中心
馆藏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