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人才管理思想及育人方法研究

2013-04-11 01:29周群英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尚贤墨子育人

周群英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成都 610045)

墨子人才管理思想及育人方法研究

周群英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成都 610045)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关于优秀人才关系国家兴盛的认识,对当政者重视人才和培育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人才管理思想中强调发掘人才、尊重人才和激励人才等方面,又突出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对今天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墨子;人才管理;育人方法

“国以才兴,政以人治”[1](p8-12)、“为政之道,惟在得人”[2](p47)这些都是在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优秀的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人才一般来讲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学问和品德修养而且能够创造出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在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为一个企业或单位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法宝。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突出强调人才是宝,指出人才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墨子认为:“人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以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3](p46-56)在其这种认识之下,墨子在其思想论述中关于选才、用才和育才等方面问题都有着独到见解,体现了别具一格的人才管理思想和人才观。

一、墨子人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思想基础

墨子姓墨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科学家。因其杰出才能和重要贡献而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中华民族三杰”。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生卒年月无从考证,对于其国籍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论,史学家公认的说法是墨子为战国时期的宋国人,后长期定居鲁国。有一则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墨子学孺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从这则史料中可以看出墨子早年曾经学习儒家思想,但是因为儒家过于崇礼重乐,因而墨子对这些学说不太赞同,因而另立学派,并且在其思想感召下,门下学生众多。他提倡“兼爱、非乐、尚贤、非命、节用”等思想,并形成了与儒家学说截然不同的一种重要派别。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墨家学说是反对儒家学说思想的一个重要产物。

墨子的思想作为一个与儒家学说对立的门派曾经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所以孟子曾经惊讶到“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也曾经说过“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墨家学说在战国前期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墨家学说抓住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一点也是它优于儒家学说的重要方面所在。墨子基于自己所抓住的新形势从而提出了一些前人没有提出过的学说和方案,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墨子根据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认识到国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形成了“兼爱、尚同、尚贤”的管理思想,其中“尚贤”是墨子人才管理思想的核心,尚贤的思想阐述了由什么人来领导社会、领导国家的问题,这种思想认识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墨子看来,尚贤是为政之本,他特别指出为政最根本的就是要任用贤能的人。[4](p90-92)一个国家的国君如果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就掌握了为政的根本,那么国家就会富强,人口就会增加,社会就会安定下来,对外部而言,别的国家就不敢侵犯。对于百姓来说,贤能的人才就不会克扣、盘剥,不会发动不义的战争,从而人们可以过着安稳的日子。基于人才对国家和百姓的这种意义,墨子极力主张尚贤,并在这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学说。他关于贤士的定义就是人群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今天看来他说的贤士看重的是综合素质,不仅德行敦厚、能言善辩,还必须精通治政之术,这类人才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国君是否尊重人才、使用贤能,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兴衰。战国初期的用人标准基本上就是任人唯亲,延续周朝的用人标准,使有识之士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只能看着周朝的国势日益衰微,墨子对这种社会现象极度不满,因而提出“尚贤”的主张。

二、墨子人才管理思想中的管理者修养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在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管理者自身修养往往通过其言行举止可以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发挥着重要的聚拢作用。先秦诸子都很注重自身的修养,儒家追求君子的高远人格、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虽然诸子百家的思想各不相同,但是在对自身修养这个问题上却有着同样的认识:“正人正己”。

墨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性的初衷是非常纯洁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性本来没有善恶之分,人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善恶都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因此,他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并且他认为修身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墨子》一书中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格修养论。

墨子认为人才管理者应该具有的修养是:廉洁、仁义、慈爱、利人等。[5](p5-10)墨子并不是仅仅把这些修养作为理论来谈论,他希望这些理论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实践中,他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提出的理论修养。在修身方法上,墨子所倡导的反省是最为可贵和重要的,墨子认为反省是一个人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有效方法,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还指出,每个人都应当经常反省自己,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名誉才不会虚假。如果自己所作所为受到他人的诋毁,首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在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采取切实行动改正缺点和错误,提升自身素养,提高自我品质,由此自然就会打消别人的诋毁。另外,墨子认为,环境、后天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关于人性论的认识指出,环境对人的性格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他特别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我们今天之所以说墨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教育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三、墨子人才管理思想中的育人方法

(一)以“兼士”培养的人才标准。

墨子认为社会的改良必须通过人才发挥作用来实现,而他的理想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这样的社会理想就决定了他培养人才的标准为“兼士”,最后通过这样的育人方法来实现政治目的。这个标准的具体育人方法是:

第一,厚乎德行。首先,墨子的利益出发点是“农与工肆之人”,[6](p127-129)因而他认为贤士最应该具有的就是人格品德,具体内容就是“兼爱”和“正义”。墨子提倡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有差别的爱,既然是爱就应该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不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爱,那样的爱是狭隘的。同时贤能的人士必须守正义,因为人只有心目中常常保持一种正义感,才能在行为上不会肆意妄为。他时常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利天下而为之,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7](p205-207)其次,墨子提倡克勤克俭。在这方面他极力反对儒家的铺张浪费、繁礼缛节、厚葬等,他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勤劳从事、吃苦耐劳,主张节俭反对浪费。墨子把能够做到节俭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节俭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忽视却可以导致国家的危亡。因而,他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8](p36-38)再次,守纪奉公。墨子在培养人才方面对其规定了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定制度,每个愿意成为墨子弟子的成员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其约束,而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一种自觉性,否则将会被赶出师门。例如,其钜子腹鲸为行“墨者之法”而决然杀子;孟胜等180余人英勇死难,而无一人畏死逃避。这些充分说明了墨家纪律的严明和人们的高度自觉性。墨子在平时的育人中还十分重视克己奉公,他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贤能的人士在百姓需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二,辩乎言谈。墨子的育人方法中有一条就是贤士应该能言善辩,因为贤士实现自己和国家目标的途径就是进入社会上说下教、劝以教人,如果不具备能言善辩的特点就不能顺利地在社会上推行自己的社会主张。自己的主张被社会、被世人接受的主要途径就是运用自己的言谈来使人接受自己的思想。因而墨子认为他的弟子在说服别人之前应该思路清晰、词能达意。墨子认为明辨的目的,就是利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最合理的思想折服对方。基于这样的理论观点,他将辩乎言谈作为育人的重要方法,因此,墨子是中国首先运用逻辑教学的教育家,同时为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博乎道术。墨子的育人方法除了注重能言善辩之外还十分重视道术。他认为人才应该多才多艺、多技多能。只有具备多种技能和能言善辩才能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贤能人士。博乎道术中的博字就可以看出墨子对其学生要求的严格,人不能只具有一种本领,应该具有多种本领。首先他要求贤士要有自食其力的本领,能够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虽然不要求弟子成为农耕的行家但是每个人必须学会基本的播种和收获技能,墨子所做的这些都是想让自己的弟子有一技之长,可以自食其力,因此有人称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其次,他认为贤士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能力。虽然墨子不主张战争提倡和平,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知道战争是难于避免的,战争不会因为自己的一篇《非攻》而彻底停歇。战乱的年代和社会环境迫使墨子在育才方法上多了一条掌握战争防御和城郭守备的知识能力,因为只有这样,贤士才可以在战争中保全自己进而保全人民,在他的眼里贤士不仅是一个反对战争的勇士,还是能够成为一个参加战争的斗士和爱好和平的贤士。

(二)以尚贤任能为宗旨的用人方略。

第一,尊重人才。墨子极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尚贤”思想足以表达他的观点,“尚”就是尊重、崇尚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墨子对待人才的基本态度。他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来源于他将人才和治世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他认为国君能否招贤纳士、尊重人才、大胆使用贤士关乎国家的命运。他从阅读大量的史料中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君如果能够广纳贤士,积蓄人才,就会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起来,否则如果缺乏人才,社会就会积贫积弱,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因此他在讲学和传授思想的过程中非常尊重人才,并且他也时常告诫统治者要懂得积蓄人才的道理。

第二,使用人才。对人才的尊重可以使一个国家留住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才是对人才尊重的实际表现。在使用人才上它讲究四个标准:其一,富之。墨子深深知道,贤士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就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只有保证贤士在生活上有保障、在经济上是富裕的才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二,贵之。贵之就是给贤士以一定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因为这些是贤士发挥其才能的保证,如果贤士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在实行一些方略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阻碍,难以顺利完成任务,无权则无威,无威则无法服众。其三,敬之。敬之就是让贤士得到充分的尊重。一个国家从上到下要有一种礼贤下士的态度,养成尊重贤士的社会风气。其四,誉之。誉之就是给贤士一定的荣誉。当贤士取得成绩的时候统治者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这四点非常符合今天管理学上的人才管理思想,因为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物质层面还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机制。

墨子在吸引人才、招纳人才采用以上四个优惠政策,这种高官厚禄吸引人才的方法看似庸俗,其实不然,因为墨子对人性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人不仅需要满足自己的物欲而且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对于贤士而言就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四个政策是其对人才尊重的充分体现。

第三,管理人才。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只有做到管理到位才可以实现人尽其才。墨子对人才的管理主要体现为:首先,任前考察和试用。墨子主张人才在任用之前应该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然后才可以慎予官。任前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时候别人举荐的贤士不是真正的贤士只是符合举荐人的贤士标准。只有经过考察确认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其次,用人要做到不拘一格,用其所长。墨子纵观古今发现大部分的贤士都是桀骜不驯的,不愿苟同世俗,因而在用人的时应该对其进行包容和理解,不能只看其傲气的一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正所谓“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道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至君见尊”。再次,人尽其才。在管理人才的时候要做到根据个人才能的大小,进行合理使用,做到职位与其才能相对应,如果用人不当就会贻害社会,大材小用会带来人才对统治者带有怨恨心理,小材大用难免会酿成小人当道最终耽误国家大事的后果。最后,墨子在《尚贤》中说道:“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是也……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可见墨子非常重视后人的评说。

四、墨子人才管理思想的意义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其学说虽然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但是却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朵奇葩,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因而吸引力众多弟子的追从,继承并发展了墨子的思想。墨子的管理思想渗透着一股强大的人格魅力,他有着“兼相爱”的强大人文关怀,身体力行自己的理论思想,注重修身,强调反省、言行一致,为中华文化注入了积极的内容。

墨子的人才思想影响深远,给今天的人事管理和制度改革留下了重要的借鉴作用。首先,社会要形成尚贤的风气。墨子在《亲士》一文中指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因而,他希望整个社会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要形成尚贤的风尚。历史已经深刻证明社会因人才而治,事业因人才而发达。在今天仍然是十分有用的,因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代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立身必须有之一强大的人才队伍。国家也不例外,无论从外交还是科研都离不开一些掌握一定专业的技术人才。例如,微软的成功就与其拥有一大批计算机精英是分不开的。因而,国家应该形成一种尚贤的风气,使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戴,让才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用人要注重德才兼备、不拘一格。墨子在育人上首先注重厚乎德性,德与才是不能偏废的。德是一个人施展才华的保证,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大的才华而缺少德,那么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会大于正面影响。这个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经常听到的高官落马或经济诈骗就充分说明了有才无德的危害性。在重用人才的时候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品性,考察其是否良好的修养。用人要不拘一格,在充分保证人才品性的前提下,要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大凡有一定才华的人都是性格孤傲的,对待这样的人才,管理者不能过分苛求,要看到其身上的闪光点,对其性格或语言的不逊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不能因为只看到其性格的因素,就不对其进行重用,从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作为管理者要有一定的修养,要能对下属的缺点进行客观的看待,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看到两点论中的重点。

再次,要建立人人平等的用人机制。墨子用人思想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崇尚“兼”而反对“别”,对人才的评判和考察要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人与人之之间要相互尊重。在今天看来就是管理者在用人和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忽视城乡和学历的差别,任人唯才。墨子的尚贤理论,为现代的人才管理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墨子敢于突破血缘关系主张任人唯才,倡导在贤才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推动人才管理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墨子的尚贤任能管理思想及其育人、用人方法,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孟祥才.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2]王丹.为政之道要在得人[J].实践,2002,(10).

[3]徐希燕.墨子的政治思想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4).

[4]王裕安.墨子的人才观[J].齐鲁学刊,1995,(10).

[5]钱永生.墨子人本思想的结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黄世瑞.墨子重农思想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7]吕海滨.论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涵摄及其当代价值[J].求索,2012,(7).

[8]张俊相.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J].道德与文明,1994,(1).

责任编辑高思新

B224

:A

:1003-8477(2013)07-0110-03

周群英(1979—),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尚贤墨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墨子号”与墨子
墨家“法理”与“尚贤”、“尚同”
为什么民主尚贤制适合中国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