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拓展对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念与实践》评价

2013-04-11 01:29张武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公平理论研究

张武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武汉 430074)

扬子潮

深入拓展对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念与实践》评价

张武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武汉 430074)

社会公平问题,自人类出现阶级以来,始终成为人们所关注、追求和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最重要的是关乎到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资源和利益分配、享有是否公正和公平。社会公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世界上的众多问题,如和平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住房、医疗、交通等等,实质上都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

社会公平又是一个古老复杂和崭新的问题,古今中外,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解决都有过论述和应对。但不同时空、不同地位的认识主体对它的理解截然不同,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又有重大不同。西方自19世纪以来产生影响的有边沁、马歇尔、庇古等人的功利主义公平观,诺齐克、哈耶克等人的自由主义公平观,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所表达的平等主义的公平观。这些理论为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参考。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公平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科学武器。

实现社会普遍公平,既是人们期盼的理想,也是现实的积极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为社会公平的解决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条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要实现的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公平问题解决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远性。因此,研究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实践探索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它涉及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观问题,涉及到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合理性等政治哲学问题,也涉及到个人价值和追求等社会伦理问题。从实践上来说,它规定和制约着各项具体体制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直接影响到优化社会结构、调整利益分配规则、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方面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与社会增长加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与此同时,剧烈的变革也给社会带来了利益再分配、社会结构分化、竞争和规范重组等多重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和享有失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在当代中国,追求和期盼公平正义已成为发展转型期最强烈的民生诉求。在这种背景下,深入拓展对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对改革的公平导向进行了研究,从最初学术界的“公平和效率之争”,到新世纪以来关于“公平与和谐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主题的研究,都是对公平认识的逐步深入。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青年学者张艳丽副教授的新作《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念与实践》是值得关注的。该书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观念到实践对策上拓展了对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研究空间。当代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属于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张艳丽副教授作为一位年轻学者,能直面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身就具备了极大的理论勇气,体现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人文情怀。在课题研究和成果写作过程中,作者不辞辛苦地查找资料,虚心地向知名学者请教,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发表过十几篇有分量的相关论文,显示了其作为青年学者对学术的执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本书中,作者关注和探讨了涉及当代中国公平的若干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的形成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的基本内涵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理论与实践;公平与效率、平均、和谐、市场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当代中国社会公平实现的基本思路和政策等等。对这些重要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作出了有见地的回答。虽然有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但总的来看,本书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课题研究奉献了一份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

一、拓展了公平研究的新视野

在公平问题的研究中,学术界通常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经济公平或者归于经济公平。但作者在注重经济公平这一狭义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狭义研究的拓宽。为了提高公平理论对更多重要社会问题的覆盖面和阐释能力,作者立足于广义的社会公平研究,作者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包括伦理公平、政治公平、经济公平、文化公平在内的综合性的社会公平概念。这一公平概念包含伦理学和价值观、权利和制度、社会政策三个层面。而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观则是将对公平的概念和一般性质的理解与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国情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提炼出公平的内涵与要求:基本权利保障的公平;机会公平与条件公平;建立在合理差距基础上的分配公平。而这一公平观又包含了三个基本原则:“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原则;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机会公平和社会补偿相结合的原则。

二、突出了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公平问题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对它的研究涉及到权利与义务、资源与财富的分配问题,因而它需要聚焦现实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但这样的研究也容易流于纯粹的对策性研究而缺乏理论支撑,没有充分的理论论证和理性思考的对策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既难以形成系统而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难以发挥道义上的吸引力和逻辑上的说服力。作者恰恰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正如书中所强调的,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立足于“观念与实践”,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盲目的实践,本书先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理论与观念,作者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的历史性、具体性思想中吸引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思考提供了基本原则。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实现社会公平的若干关系

该书在阐述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如对公平与公正、正义、均等、平均等易于混同的概念进行了区别和辨析。另外,为了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作者独辟一章专门探讨了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的若干重要关系。首先重点分析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作者对这一永恒矛盾的传统的简单思想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公平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伦理等多个领域”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张艳丽.当代中国社会公平:观念与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132),即使在经济领域,公平也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只有把公平理解为结果公平时,公平和效率才有矛盾,除此之外的公平,与效率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互为条件的。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公平与平均、公平与和谐、公平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最后,作者对公平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公平的理想尺度和现实尺度进行了分析,从而为人们正确看待现实社会中的公平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提出了推进与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思路

作者对中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行性因素进行了发掘和分析,在承认自然和历史因素、既有的制度转型因素、以及政策体制因素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实现的同时,也强调可资运用的有益的制度、社会和文化资源,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法定地位、“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均贫富”的文化观念。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生成新的有利因素:如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国际地位的提高、执政理念的进步、市场机制的确立、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以及观念的更新,这些因素为社会公平意识的形成和实现提供了条件。最后,作者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实践思路。不仅要求矫正以往错误的公平观,把公平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公平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而且通过民权保障制度、法律法规制度、司法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变革,来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而在政策和管理层面,具体设计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调整,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周刚

猜你喜欢
公平理论研究
公平对抗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怎样才公平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笨柴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