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端平
席端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副教授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运动,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时间长达14年之久。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廷对立的政权和组织,有力地震撼和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思之令人扼腕痛惜。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纵观中国农民战争史,在理论上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均匀保暖的愿望表达的最为淋漓尽致,并且酝酿按照这种设想来重塑中国社会的,首推太平天国。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它的思想概括为“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其核心是土地制度,提出了土地归天下人共有、“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的主张,否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还提出了一个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这种平均主义可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范文澜先生认为太平天国使旧式农民起义的面目“为之大变”,“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平等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在很长时期内这个观点一直是国内研究太平天国的主流观点。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因而,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只能是空想,更谈不上去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这个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直接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表现出革命纲领本身的落后性。另外在实施此纲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做保证。太平天国实施的封建体制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太平天国内部,洪秀全尊为天子,从杨秀清到两司马构成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普通士兵和从事后勤劳务的一般人员处在社会最底层。在这个大家庭中,众人理论上都是兄弟姐妹,但实际关系却呈金字塔状,上下尊卑泾渭分明。兄弟姐妹的划分不是按年龄的大小而是按官职高低和资历深浅,大一级者称小一级者为小弟,湖北、江南百姓称湖南、广西百姓为“老兄弟”等等。
如何维系这种关系?那就是“礼”。洪秀全的《幼学诗》《天父诗》等都是要求人们在等级制给自己圈定的位置上对号入座。“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为了维护这种礼治秩序,太平天国同样强调正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
太平天国还建立了一套礼仪制度,颁布《天平礼制》,规定称谓。定都后,太平天国礼仪制度日趋完善,从府邸、官印、仪卫、舆马到饮食、服饰、婚姻(能否娶妻及娶多少),均按官职大小严格区分。
这种思想和制度还被正式写进了《天朝田亩制度》。它将所有社会成员分为两类,即“功勋等臣”和“后来归从者”。规定前者“世食天禄”,而后者则承担“杀敌捕贼”、“耕田奉上”的义务。总之,《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并不是一个无君无父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既有尊卑之别,又洋溢着手足亲情的太平盛世。这是封建社会农民所能萌发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在推崇礼仪人伦的同时,反复强调世人都是兄弟姐妹,试图借虚拟的亲情来化解君臣、官民之间的隔膜和矛盾,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值得称道的。但如何使两者并行不悖,这却是太平天国无法解开的一个死结。太平天国要求人们按人伦关系中的名分行事,并且切实推行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从思想到实践,都没有跳出传统的窠臼。
以绝大多数人的卑贱来衬托极少数人的尊贵,这就注定了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最终只有宣传层面上的意义。在太平天国每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衣食温饱乃至荣华富贵,威风排场,完全取决于是否为官和官职大小。这是中国农民对幸福生活较为通俗、朴素的理解。太平天国也时常借此来进行打江山的动员,如“出则服御显扬,侍从罗列,牵马者有人,打扇者有人,前呼后拥,威风排场”等等。因此当太平军进入江南地区后,人们长期遭到压抑的物质欲望便迅速膨胀起来。尤其是到后期,大小官员对升迁趋之若鹜,贪渎之风盛行,而官场恶习又反过来腐蚀社会风气,形成恶性循环。
很明显,上帝赐给人们的恩典并不均匀。为了安抚人心,太平天国十分重视思想教化,在倡导移孝作忠的同时,不断向人们灌输禁欲、坚耐等观念。如“眼前荣光一阵烟,坚耐享福万万年”、“欲享天堂真实福,须从克己苦修来”、“不历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越受苦,越威风”。还强调“贫穷富贵皆皇上帝赐给”、“总是贫富天排定”、“富贵在天生死命”、“富贵功名天分定”等。即人伦关系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人们应安贫乐命,循规蹈矩,否则就犯了逆天之罪,便是“妖”。这就不难理解,太平天国何以会在宣扬“上帝好生之德”、“胞与为怀”等观念的同时,却又施行五马分尸、点天灯等酷刑,因为受刑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妖。
时代的局限是真正的局限。作为一个农民的宗教,上帝教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农民小生产者固有的思想烙印。事实证明,在太平天国时代,洪秀全等人根本就没有萌发近代意义上的平等思想。上帝教的外在形式虽然不无新意,但在本质上并不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决不可能引导太平天国挣脱封建制度的六道轮回。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太平天国内部两极分化,吏治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上帝信仰便逐渐从神圣归于平淡,乃至遭到唾弃,导致人心冷淡。而一旦失去广大兄弟姐妹作为其忠勇的守护者,“天国”也就难逃陨落的厄运。
孙中山先生说:“嗟乎!洪氏之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此曾国藩诸人所以得奏满洲中兴之绩也。”为何会发生天京事变,首先得从太平天国领导层的权力格局和彼此之间的微妙关系谈起。
洪秀全是上帝教教主和信徒们的精神领袖。早在秘密酝酿起义时,洪秀全就已经在紫荆山区神秘的黄袍加身,被拥戴为真主。起义后,他又顺理成章地以天王身份,成为太平天国的君主。
冯云山是洪秀全最早的信徒之一,同时也是其就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他一手创建上帝会,打开了在广西传教的局面。
杨秀清与肖朝贵都是紫荆山区以烧炭为业的贫民,属于上帝会大本营的地方实力派。1848年,在洪秀全因冯云山被官府羁押而远赴广州营救期间,一些信徒大搞神灵附体的巫术,致使上帝会一时处于失控状态。结果杨、肖二人联手,分别托称天父、天兄下凡,从中脱颖而出。他俩在以天父、天兄名义发话时,均称洪秀全是天父上帝的次子,天兄基督胞弟,积极拥护洪秀全为真命天子,与洪秀全达成默契,从而确立了各代天父、天兄传言的特殊身份。杨肖二人后来在起义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韦昌辉是桂平金田村人,家境富裕,也是上帝会的核心成员。在筹划起义阶段,他不惜毁家纾难,借打造农具之名暗中打造兵器,然后沉入村西的水潭藏起来。后来韦家又成为组织团营起义的总指挥部,洪正式宣布金田起义的地点就是在韦家祠堂。
石达开是贵县人,家道殷实,他练达老成,为人豪爽,富有韬略,在洪秀全亲自延纳下,石达开成为在贵县的首领,后来召集了约四千人的队伍赶赴金田响应起义。
以上六人均是客家人,共同构成了上帝会的核心人物。约在金田起义前,他们之间又增加了一层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有利于加强领导层的凝聚力。
在此六人当中,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资历上讲,冯云山都应该排在第二,但当杨秀清和肖朝贵天父、天兄的资格被确认后,上帝会原来的权利格局便被打破。杨肖二人身份特殊,举足轻重,所以很快就后来居上。永安封王时,冯云山为南王,位在杨肖二人之后,明确宣布“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将这种人事关系正式固定化。
杨、肖的崛起不仅直接导致冯云山地位下跌,还削弱了洪秀全至高无上的权力。洪秀全虽是太平天国的真命天子,但当杨、肖二人托称天父、天兄下凡时,作为天父次子、天兄胞弟的洪秀全不得不俯首听命。这种奇特的权力格局便为日后的权力纷争埋下了隐患。
不过,由于洪、杨、肖三人之间的互相制衡,以及冯云山居中所起的牵制协调作用,加上太平军在起义初期一直流动作战,处境险恶,所以,首义诸王尚能够同仇敌忾,齐心协力。
1852年6月,冯云山在广西遇袭身亡。9月肖朝贵攻打长沙时遇难。这样一来,以往相互制衡的局面便被打破,变成了洪与杨之间的直接碰撞。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等大兴土木,兴建天王府,天王府富丽堂皇。洪秀全避处深宫,足不出户,军政事务均由杨秀清出面处理。这种现象不禁使局外人感到大惑不解,进而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民间和清方一度盛传洪早已死去,如今居住在天朝宫殿的不过是个木偶,后来说法渐趋一致,认为杨独揽大权,洪秀全徒有其名,形同傀儡。
自定都后,杨秀清居功自傲,专横跋扈,加上拥有天父下凡金字招牌,致使他的个人欲望急剧膨胀。杨秀清出行,其仪仗队多达千余人,浩浩荡荡,招摇过市,伴随这种恣意享乐的是领导层之间矛盾的加剧和激烈的争权夺利,终至发生大开杀戒的天京事变。这时的杨秀清对天王态度还算恭敬。但当杨秀清突然宣布天父附体时,洪秀全只好向他下跪,并且不得不惟命是从。
如果说这个时期杨秀清在洪秀全面前多少还有所顾忌的话,在其他人面前,则是大施淫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动肝火。
杨秀清借天父的名义处罚的人都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他们的罪名大多比较牵强,有些纯属杨秀清借题发挥,发泄私愤。杨秀清利令智昏,专横跋扈,只要看谁不顺眼,就抡起天父下凡的大棒乱打人。此时的天父下凡已经完全变味了,上帝变成了暴君,天父的圣旨变成了一张张罚单,令包括洪秀全在内的所有人谈“杨”色变。
当时,太平天国正呈现出上升的势头。然而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南京却到处弥漫着杀气。杨秀清的行为大失人心,其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天怒人怨。一股诛杀杨秀清的暗潮悄然涌动,就连清政府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杨秀清逼封万岁是天京事变的导火线。1856年8月,在先期将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调离京城,分别派往湖北、江西、丹阳督战后,杨秀清自以为时机已经成熟,终于向洪秀全摊牌,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就在承诺加封杨秀清为万岁的同时,洪秀全的心里已经动了杀机。
诛杀杨秀清的行动的主要执行者是北王韦昌辉。在这场内讧中,北王韦昌辉乱杀无辜,前后共造成两万多人死亡,损失惨重。继两万多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内讧中死于非命后,石达开又带走十余万精锐部队,致使太平军实力锐减,一时间,朝中无将,国中无人,旧的领导机构解体,太平军很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甚至退却阶段。
在经历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士气低落,人心离散,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再难挽回颓势。
在经历了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的矛盾并没有消失,不久便又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不再相信异姓大臣,于是,在事变两个月后,他把大权分成两半,军权给了新提拔的李秀成等人,而政权则分给了族弟洪仁发、洪仁达。然而,洪氏亲属尽管地位显赫,但无一人握有兵权和地盘,这正是后期矛盾的根源。洪秀全一心想营建自己的家天下,对异姓诸王抱有戒心,但他又不得不在军事上依靠异姓人,这是他无法克服和回避的一个矛盾。洪氏宗亲与异姓诸王之间的矛盾沸沸扬扬,就连清方也有所耳闻。在用人方面,洪秀全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陈玉成、李秀成,甚至洪秀全的族弟洪秀玕,都没有赢得洪秀全的绝对信任。人心涣散,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距离败亡的深渊越来越近。
除此之外,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还有诸如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及文化的失落等原因造成,但其主要原因应归之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农民阶级并非社会发展的天然动力,不可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1]夏春涛.天国的陨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
[2]胡训珉.宗族主义是太平天国失败的罪魁.探索与争鸣,2011,(3).
[3]段建新.评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考试周刊,2012,(79).
[4]秦静.太平天国失败新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