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泽
浮夸风是指中国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期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盛行的一种事前对可能取得的成绩信口开河、事后上报不切实际建设成就的不良风气,也是“大跃进”运动的标志性错误之一。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近十年时间里,中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于1957年完成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国家与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形势下,中共党内高层滋生出了骄傲自满与急于求成的情绪,意图利用中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群众蓬勃的建设热情进一步加速国家建设,从而草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为了迎合“大跃进”运动所提出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一种大搞浮夸风、大放高产卫星的癫狂情绪,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蔓延开来。
1.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迸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建设激情。至1957年为止,中国利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但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以及加速发展,甚至在一直较为薄弱的工业方面,也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将要达到1952年的223.4%”[1],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基础。
总而言之,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也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建设氛围推动下,以及较之建国前足可称为辉煌的建设成就的取得,自高层领袖至普通百姓,全国人民无不信心膨胀,逐渐不满足于现实的稳步发展,力求取得跃进似的腾飞,这也成为后来“大跃进”及浮夸风得以滋生的温床。
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然而,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却停滞不前,法制建设也缺乏明显成效。一党执政的体制导致党政不分问题十分严重,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缺乏对各级党委足够的监督及制约机制。同时,国家权力与党内权力均高度集中的现实,导致实际最高权力始终握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手中,关乎国家未来走向的重大政治决策出于极少数人之手,无论其正确与否,除党内部分高级干部得以参与其中之外,其他对此有异议的党内外人士均无力更改甚至无权提出针对性意见,这也为将来的浮夸风畅行无阻提供了良好环境。
3.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
同时,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自红军长征以来便孜孜以求的、并在延安整风时期最终得以确立的军内、党内最高权威在建国后达到顶峰。在宣传机关的工作下,全国范围内对毛泽东近乎盲从的普遍崇拜导致其已成为事实上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乃至精神领袖,毛泽东与中央政治局其他成员实际上演变成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党内有人所说:“毛主席有些高居政治局之上了,已很难像以往那样经常同政治局的同志坐在一起平等的商讨问题。”[2]
因此,毛泽东的个人意见足以影响政治局决策,进而成为国家政策。所以,部分政治局成员虽然对频放卫星的浮夸风表示怀疑乃至否定,但却无法形成与毛泽东个人权威相抗衡的反对力量,从而使得毛泽东大为赞赏的浮夸风不但未能受到遏制,反而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行开来。
4.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与国际竞争的日渐加强。
建国以来,作为在世界上不占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加之本身衰弱的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较为低下,且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国际环境十分险恶。朝鲜战争结束后,世界局势整体上暂时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而1958年美国在台湾海峡面对金门炮击后表现出的色厉内荏,使得中国立志利用这一段国际环境相对良好的时期大力进行国内建设。
同时,在被西方孤立以及与苏联交恶的综合作用下,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更是促使中国抓住短暂机遇力争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发展之路必须循序渐进,全国上下所期望的一步登天在实际中不可能出现,为满足国内对于发展过高的预期,对实际取得的建设成就进行大量夸张以作宣传也便成为必然。
5.社会主义赶超思想的传播与世界革命中心中国论的流行。
二战结束后,大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导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弥漫着乐观主义情绪,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覆灭指日可待,社会主义制度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来,进而集体产生了一种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全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思想,中国也概莫能外。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要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之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再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3],首次提出了赶英超美战略,且此后计划时间不断缩短,直到毛泽东提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4]标志着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达到顶峰。
随后,斯大林之死以及中苏关系的交恶使得毛泽东认为苏共高层犯了修正主义错误,世界革命的中心已转向中国,中国必须要实现超越苏联速度的发展才能符合其世界革命中心的地位,才能受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尊重与对中国社会主义领袖地位的承认。要实现这一点,中国不仅要实现本国的高速发展,还必须加大对外援助力度,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在短时间内大量提高各类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以满足对外援助的需求进而实现输出革命的目的,为了完成以上不可能的任务,在统计工作缺少监管的情况下,虚报被普遍认为是象征国家实力的工农业产量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
1.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1957年,在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部分中共高层干部却错误的将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斗争。在这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中,大量以所谓右派为代表的各类专家及高级知识分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有益建议被无视,反而被视为“向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大举进攻”[5]。甚至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猖狂进攻,直至演变为凡是提出批评意见的专家学者与不盲目赞同左倾冒进的党内外人士均被视为右派。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导致大量有知识有经验的人才被打倒,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与打击,其为国家建设提出的合理建议被搁置,而其余未被打倒的少量专家学者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而只能噤口不语,这也为后来左倾冒进主义的盛行,乃至“大跃进”运动和浮夸风的蔓延埋下了伏笔。
2.左倾冒进主义盛行。
随着过分且无限上纲上线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中央数次批评反冒进之后,本已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优势的左倾冒进主义愈发无所顾忌,最终产生了更为狂热更为冒进的“大跃进”运动。而当面对这一运动明显存在的浮夸风与高产卫星时,鉴于之前曾秉笔直言的专家的右派遭遇,已少有人敢于出面加以质疑。科学观念被抛至一旁,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6]为代表的唯意志论开始盛行,并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信念。甚至本应实事求是的统计部门也顺应形势,树立统计工作必须为政治服务的错误观念,声称“党政领导需要什么统计资料,我们就提供什么统计资料”[7]。这一切都使得浮夸风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产品各项产量都提出了较之去年数倍的高指标,为在数字上完成任务,虚报产量就变得不可避免。“大跃进”运动的发动,也正是浮夸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1.高层领袖——浪漫与轻率。
浮夸风的兴起同部分中共高层领导干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结束长期的戎马岁月之后,很多领导干部对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不了解,也不熟悉基本的科学知识,无意中成为了“大跃进”的根本发起人与浮夸风的坚定鼓励者。在总结“大跃进”失败原因的一次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就坦白地说:“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8]然而这种知识上的不足却没有带来深思熟虑的思考,反而直接导致一些轻率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台,1958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计划在制定前没有经过任何调查研究,就要比1957年增加一倍。而与匮乏的科学知识与轻率的计划目标相反,这些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干部们从不缺少丰富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们对国家发展、经济走势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情况大部分时候过分乐观,完全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正是基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以及浪漫主义的泛滥,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才以完成过分拔高的计划为目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也正是为了满足“大跃进”提出的高指标,浮夸风应运而生。
2.地方官员——浮夸与隐瞒。
建国初期,地方干部的监督机制及政绩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尤其在左倾冒进主义占据主流的形势下,许多恪守事实拒绝虚报政绩的干部不但没有仕途进取,反而被打成右派甚至反革命分子。因此全国各地干部无不大放“卫星”,虚报工农业产量以及科教文卫事业取得的成就,以求有所升迁,更加助长了左倾冒进之风。各地虚报工农业产量等量化指标、隐瞒工作失误等的弄虚作假行为在“大跃进”时期达到了极盛,许多基层干部们热心推动“大跃进”的开展,积极大刮浮夸风,以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在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干部“为了争名誉、出风头,不惜向党作假报告,有意夸张成绩,隐瞒缺点,掩盖错误。”[9]浮夸风的兴起是干部们明目张胆虚报政绩迎合上级的现实需要,也为地方干部虚报政绩以求升迁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3.普通民众——悲情与梦想。
在将主要责任归咎于部分高层领导干部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群众运动的兴起,都并非任何个人一时头脑发热就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然而在整个运动中,人民群众却以空前的建设热情投身于意图改天换地的劳动之中,力图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除去人民群众对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个人崇拜的原因,不能否认,整个中华民族在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压迫百年的历史才是使得中国人民纷纷不惜血汗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深层原因。在这种百年悲歌的精神感召下,急于振兴国家的赶超意识和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的狂热民族情绪高涨,加之具有强大号召力的领导人的鼓动等几方面条件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浮夸风带来的极具煽动性的、足以抚平伤痕实现梦想的统计数字,在群众中普遍流行开来。这也为浮夸风的兴起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大跃进”运动是一场意图利用人口优势及革命斗志发动起来的企图改变新中国建国初期落后面貌的群众运动,而浮夸风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组成部分。浮夸风的蔓延,其原因十分多样,但其根源在于中国人民被扭曲的不甘落后的精神与急切期盼国家富强的愿景。这种精神与愿望是可敬的,但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即任何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都不是凭借精神与意志的能量就能实现的。无论建设或者发展,都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伟人的幻想之上,而是需要以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为前提,加之科学的指导与详尽的规划,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使国家走向一直以来萦绕国人心头的强国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富强。
[1]欢呼国庆八周年.人民日报,1957-1-1.
[2][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60,723.
[3]乘风破浪.人民日报,1958-1-1.
[4]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73-274.
[5]这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人民日报,1957-9-18.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8-27.
[7]薛暮桥.苦战三月,改变全国统计工作面貌,实现全国统计工作大跃进.统计工作,1958,(14).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