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特点及要求

2013-04-10 20:14杨卓轩
史志学刊 2013年5期

杨卓轩

浅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特点及要求

杨卓轩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不断发展,很多省市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把编写地方综合年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提上日程,许多省市县(区)也陆续出版了本地区的综合年鉴。但是这些年鉴在编纂方面还有一些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地方综合年鉴的特征,提出地方综合年鉴要突出地方特色,内容要体现服务功能及创新性,各地要重视地方综合年鉴组稿工作,最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地方综合年鉴 特征 功能 创新

一、地方综合年鉴的特征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位,其应该具备的特征:

1.资料的权威性。年鉴是具有政府公报性质的资料性工具书,内容必须材料可靠,简单明白,事实数据准确翔实,客观公正,准确无误。

2.资料的完备性。即年鉴所提供的资料必须“全”,是年度内自己区域内应涉及的全部资料,凡基本的、主要的、典型的资料不能缺漏。

3.资料的系统性。即力求编排有序,必须把众多部门、系统的文献资料按最便于查阅的形式加以编排,体现出年鉴条目体的特征。

4.资料的时效性。即资料要“新”,这也是年鉴的珍贵之处。因为它可以向读者提供最新的,经过核实后的权威性资料和数据。

5.资料的便于检索性。汇集的资料必须便于检索,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作用。

基于以上特点,地方综合年鉴的主要功用和社会意义很明显了,是其他工具书难以取代的。

二、地方综合年鉴要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的内容涉及地理、人文景观、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地理位置。年鉴首先要写明所载城市或地区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有哪些特殊的建筑、与兄弟地区相比有哪些特点。此类内容一般在概览、综述、概况中交代。一般情况一般交代,具有特色的内容重点交代。2.辖区内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形成特色的要重点记载。3.辖区内一年中发生的新、特、大、要事件。4.当地政府在施政中采取的新方法、新措施,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5.当地出现的英模、典型、见义勇为等事例,能够代表时代文明特色的。6.当地的名牌产品、风味小吃等。7.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社情民意等。8.由自然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与发达城市或地区的差距,尤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以及现实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此类带有地方特色的问题多在公安、综合治理栏目中体现,用实际案例说明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特色,比如当地人的嗜好、勤劳与懒惰程度、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等等。

啤酒大麦的生产对发展啤酒业有巨大影响,可靠稳定的啤酒大麦生产能良好促进啤酒产业的发展[1]。在我国,由于国产大麦市场的多元化,导致大麦种植比较杂乱,使大麦的品质和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基本需求[2]。因此,试验适宜地方种植的品种,对提高啤酒大麦生产效率和稳定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啤酒大麦的生产基地[3-5],本试验以河西地区民乐县三堡镇新庄村、民乐县洪水镇、民乐县顺化乡为试验点,分别种植了7个大麦品种,以探究不同啤酒大麦品种在3个地方的适应性及产量表现,从而为指导该地区种植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依据。

为更好地把握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应做好以下6点:

1.最基本的要求是注重发掘、准确地把握本地域独有的特点。发掘自己独有的特色,并在框架中加以体现,不必固守传统年鉴的排列顺序,把地方特色突出的内容位置加以调整,对特色事物独立设置类目、分目,以示突出,地位上去了,其特色自然就会显露出来。

2.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年鉴必须全面真实地记录一年内一个地区的全貌,使读者通过年鉴这面镜子看出一个地区一年的发展变化。

3.要记述好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时代本质的东西。在每个单位内容的取舍上、条目的拟定上,努力按历史的价值和读者的需要,对纷纭复杂的现实剪裁取舍,从最有特点的工作,最具实力的成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社会的聚焦点,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等方面做文章,力求做到每个条目都有时代特点。还可以突破限制,把部分栏目资料截止时间推迟到出书之前。每个条目的特点突出了,整部年鉴的地方特色也就浓郁了。

4.年鉴的框架结构要在逐年调整中不断优化。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前提下,每年都要对年鉴框架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各栏目的内容,有的要压缩或弱化,有的要增加或强化,还有些过去没有的新事物,要开辟新的栏目予以记载,有的栏目则需撤销、归并。

5.在图片彩页内容的编排上要设计出最能体现本地特色并能充分展示自身特点的框架。要下工夫在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真正从本地域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造和创新,创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图片彩页设计要力求高档次、高品位,要体现清丽、高雅、大气的风格。我们在组稿中每年都要求各单位尽可能地提供代表本行业特色的照片、本地区标志性建筑、重要景点景区、地方特产和优势产业的照片。编者对这些照片作精心安排,每年有计划、有选择地刊登,再配以众多全市重点行业的宣传彩页,这样既突出地方特色,又成系列,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6.必须增加稿源征集渠道,走多渠道资料征集之路。有些优势行业,可以单独约稿,有特点的内容,可以派专人去组稿。一是调整供稿渠道。原有的组稿渠道有的涉及不到这些行业,有的虽能涉及但管理权限已经很小,很难写好。我们把组稿单位扩大,这样保证了行业特点的完整性。二是广揽媒体资料信息。从年度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量媒体信息中筛选和发现有记载价值的东西。这样做弥补了年鉴内容的单薄与不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借助各单位的文件信息简报。这些资料更多地反映党委、政府的动态和意图,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有较强的资治、教化、存史价值。四是在现代化网络上搜集资料。直接从网上获取大量的所需资料,走一条资料取舍多、快、好、省之路。通过多渠道采撷资料,把年鉴所需最好、最丰富、最有吸引力的资料拿到手,综合年鉴的地方特点自然就会突出。

三、地方综合年鉴内容要体现服务功能及创新

1.地方综合年鉴服务功能的体现。地方综合年鉴发行量普遍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鉴的有效信息含量不足,满足不了读者诸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体现年鉴的人本思想,增加有效信息容量,增强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年鉴内容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年鉴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近两年,在县市年鉴中,我们发现有些年鉴风格单一,框架设计呆板,年复一年变化不大。有的内容单调,缺乏灵活性,对焦点、热点问题反映不够,特别是深层次的记载。如:党政机关固定栏目,长期以来主要是记述大量事物性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对大众有用的、值得长期查存的资料较少,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深层次资料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记述不充分、不到位。不少年鉴所记述的内容表面上洋洋洒洒、全面周到,其实可利用的资料十分有限。随便拿一个行业的基本情况来看,除了几个统计数据之外,都是一些大体年年如此的事务性工作总结。有些年鉴条目既看不到行业的年度发展特点,也见不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甚至于该行业的统计数据有很多还不是全社会同行业的统计指标,只是部门的。像这样干瘪的资料,自然很难满足领导机关的决策参考需要,对于普通读者更是难有所获,即便从存史的角度看,其资料价值也是十分有限的。

年鉴不但要为官方服务,也要为公众服务,反映民生所需。基于这种思想,在设计整体框架时,每年要根据信息变化,充实和调整部分篇目。在遵循年鉴编纂体例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开设特色栏目,淘汰过时栏目,尽可能为读者所想,为读者所用,增加贴近民生的社会信息,突出年鉴的实用性和时代特色。

2.地方综合年鉴的创新。综合年鉴有效信息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质量高低、作用的大小、发行面的宽窄。因此,创新综合年鉴的一个重心就是要充实年鉴内容,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量,千方百计地提高年鉴的有效信息率。增加综合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有必要挖掘、拓展深层次资料。可采取增加照片和统计图表数量,增加横向对比资料和增加指南性资料等方法来增加有效信息量。年鉴记述深刻反映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内容不是很多。比如多数年鉴大事记里都记载了不少当地领导人视察、考察工作和例行工作会议以及日常事务性工作,有不少重要性内容也写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提高年鉴质量,就应该删去那些平庸内容,抓住那些最能反映本地各个领域发生本质变化的主体资料、典型资料,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难点问题,深入挖掘其内涵。这类资料在编排上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多媒体、立体化的模式,图表、照片也应该随文用上,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深层次挖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典型资料,就增强了年鉴的资治作用,也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增加大量有效信息,不仅要增加与普通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化、指南性信息,如求医指南、办事指南、购物指南、求学指南、投资指南、置业指南、就业指南、养身保健指南、出行指南、旅游指南,以及餐饮、娱乐场馆、车船飞机售票点、各种热线电话等,还应该增加为特定人群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如投资政策、行政赔偿、司法救助、税收政策、征用地管理等信息。这样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拉近与社会普通群体的距离,服务于社会大众才是地方综合性年鉴逐步走向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在材料的具体编排上,各类信息既可以分布于各个部门、行业的工作之中,也可适当、合理地相对集中编排,作为“附录”资料来反映。主要是从需求对象来考虑,反映出具体的、实用的信息,而不是空洞的大政策、大道理。在资料的征集和编纂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图表和照片来反映这些信息,尽量节省叙述文字。在版面设计上,我们也可以借鉴报纸版面的设计方法,图表样式各异,版面灵活多变,图表疏密相间,色彩浓淡相宜,让读者觉得这部年鉴实用、美观,爱不释手。

四、要重视地方综合年鉴组稿工作

做好年鉴组稿工作,就必须认识年鉴组稿与其他报纸、专业杂志组稿的不同点,即年鉴组稿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纸及某些专业杂志拥有记者、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保证了刊物重要稿件的来源。报社都拥有庞大的记者队伍,地方上的风吹草动,记者马上就介入采写,这些稿件往往在12小时内便可见报。许多杂志也有自己的记者、通讯员队伍。年鉴编辑部没有记者、通讯员队伍,每年组稿都是由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发文,各单位按文件要求指派专人撰稿,有些单位常常是今年张三写,明年李四写。如此,稿件的质量难以提高,供稿的速度难以加快。

2.报纸及专业杂志被各级领导重视。报纸、专业杂志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许多单位、部门都千方百计地让报纸宣传自己的成绩、经验,有些单位还下达硬性任务,要求有关部门和个人每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论文,否则没有资格参加年终的评先评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也是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事情,评定职称,需要一定数量的论文。而为年鉴撰稿则缺乏这些激情。由于年鉴价格较高,单位及个人购买较少,许多人不易看到,不少人对年鉴不熟悉,不了解年鉴的资料性作用,仅认为宣传自己的业绩年鉴没有报纸来得快,对年鉴撰稿不重视。还有的人认为即使文章在年鉴上发表,也不能作为论文去评职称。一些年鉴撰稿人抱着应付工作的态度来对待年鉴撰稿,有的把工作总结改个头去个尾换个标题就寄到年鉴编辑部,有的干脆把工作总结原封不动地寄到年鉴编辑部。

3.报纸及专业杂志稿件来源多。刊登的稿件常常是十篇选一、百篇选一。这在客观上保证了稿件的质量。而年鉴稿件则不然,几乎没有挑选的余地。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发文把撰稿任务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又把撰稿任务落实到某位个人头上。稿件写好领导审阅后基本上就完成了任务,为了讨好领导,稿件中不乏虚夸之词、恭维之词,内容空洞乏味,编辑收到这样的稿件哭笑不得。这种稿件只能修改,还不能不用,因为没有其他稿件可代替。

五、意见和建议

质量上乘的地方综合年鉴有以下3方面值得借鉴:

一是框架独到,特色鲜明。专业年鉴有专业特色,地方年鉴有地方特点。许多地方年鉴能够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抓住地方的强项和独特之处,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框架。二是内容广博,概全率高。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内容资料的博大精深是年鉴的优势所在。许多地方综合年鉴通过开辟新的栏目、扩大附属资料选题选材的时空范围,有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文献资料的品种和数量,使年鉴内容显得比较充实和丰满。三是体例和谐,可读性强。年鉴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这些规矩的总和就是年鉴的体例。体例不但决定年鉴的表现形式,而且直接影响年鉴的内容质量。不少地方综合年鉴通过改进体例,完善体例,从严掌握文稿编写的体例规范,精心梳理和编排,拓展了检索渠道,使年鉴的表现形式更加得体、和谐,可读性明显增强。

[1]陆奇.借鉴方志学 构建年鉴学——初论构建中国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黑龙江史志, 2012,(20).

[2]农应忠.年鉴健康之杀手——臃肿.云南史志, 2012,(5).

[3]王守亚.年鉴条目编写中常见的问题.安徽地方志,2012,(4).

[4]许家康.年鉴条目的编写基本要领.江西方志, 2012,(3).

[5]阳晓儒.论年鉴的功能.广东史志,2012,(4).

杨卓轩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年鉴处

助理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

(责编 高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