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贵军
( 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 泰州 225300)
首先,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向蜂蜜产业尤其是养蜂业倾斜。我国蜂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曾畅销世界各地,当时我国尚属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都是高浓度的成熟蜂蜜,蜂农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政府按质论价,还有行政补贴,大家都以高品质产品为荣,此类蜂蜜仅需简单过滤即可灌装上市。但从20 世纪末以来,部分蜂蜜生产经营者为利益驱使,不再以质论价,转而按量论价,并进一步压低原料蜜的收购价,这种做法直接引导蜂农转向生产低品质的蜂蜜。在每年的盛花期,不少蜂场基本是上午放蜂采浆,下午摇蜜,如此生产出来的蜂蜜虽然量大,但由于没有自然酿造成熟,浓度低、水分大、营养物质少。蜂企需经过滤、脱水浓缩才可保证产品不易发酵变质。浓缩的蜂蜜无论品质还是感官都无法与原生态蜂蜜相比。而且,如此频繁的采浆摇蜜,加之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蜜源植物逐年递减,日夜劳作的蜜蜂极易染病。蜂农们不得不私自使用一些兽药以保持蜂群的基本活力,而这又为成品蜂蜜成品中兽药残留埋下诸多隐患。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蜂蜜市场上一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掺假蜂蜜,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伤害了蜂农利益。内忧外患,我们的养蜂业可以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下的中国,国民经济已飞速发展了几十年,但我们的蜂蜜行业却一直停滞不前。养蜂酿蜜技术没有突破,养蜂业机械化程度低、蜂农经济收入低、养蜂业后继无人,加之生态环境破坏、农药泛滥、假蜜成灾……一个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亟待政府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我们认为,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加强引导并发挥市场经济主体——蜂蜜企业的作用。扶持优秀的蜂蜜生产企业和蜂农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优质优价的蜂蜜,带动有技术的蜂农采酿高品质的原料蜜,继而调动所有蜂农持续科学的生产成熟蜂蜜。一般蜜蜂每生产一公斤成熟蜂蜜的时间,可以生产3 倍以上的初始蜂蜜,但生产成熟蜜既可以减轻蜜蜂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强壮蜂群体质,消费者也能吃到更营养健康的蜂蜜,可谓多赢。如此生产优质成熟的蜂蜜,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养蜂业的管理,保护蜂农、蜂企的权益,引导行业不断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使蜂蜜行业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其次,针对不同的生产模式,分类加强巡查监管。当前,我国各地的蜂蜜企业大致有四种生产模式。第一种,以大企业为主。这些企业都拥有自己长期签约的蜜源基地,如陕西地区的洋槐树林、河北的枣树林、东北兴安岭的椴树林等,都是各企业固定的原料蜜产地。同时,这些企业还会通过部分地区的蜂业合作社长年签约收购蜂农的蜂蜜。拥有了固定的优质的蜜源供给,各企业都能够较好的控制蜂蜜产品品质。第二种,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或直接与产区的蜂农议价收购原料蜜,或通过各级原料蜜经销商收购品质不一的蜂蜜。由于产地、蜂农每年都有更迭,加之经销商多会为了利润极尽所能的压低蜂农的收购价,产品的品质也随之波动较大。第三种,以蜂农自主创业为主。这部分人养蜂出生,兼有养蜂技术和经营能力,也拥有自己的蜂场和固定蜜源地,春暖花开之际,都会外出到蜜源植物的主产区放蜂采蜜。只要蜂蜜市场行情利好,这些企业生产的蜂蜜品质应该不会低。但是令人不无担忧的是,苦于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这类企业的市场正被假蜂蜜一点一点的挤占。还有第四种,兼顾生产蜂蜜的一些食品企业。蜂蜜并不是其主打产品,且其蜂蜜产品多是以销定产或仅为节假日市场需要生产。这类企业只求利润最大化,往往有意无意的以低价购入低品质蜂蜜抑或掺假蜂蜜,这类企业的产品蜂蜜潜藏着诸多质量隐患。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他三类企业制售假蜂蜜的可能性。所以,针对不同的生产方式,监管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督促企业做好的原料验收、生产等记录,定期对原料产地、进货渠道、收购价格、质量指标、原辅料的使用、成品产量、销售价格等方面综合核查蜂蜜企业的生产详情。
第三,鼓励蜂蜜企业引用NY 5134-2008《无公害食品蜂蜜》、GH/T 18796-2012《蜂蜜》等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这些行业标准中有真实性判断及质量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好的弥补当下国家标准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们还应鼓励企业在标签上真实、客观的标注原料蜜的产地、原料配比等信息。
第四,敢于利用蜂蜜现有的相关检测方法打击蜂蜜制假售假行为。目前,在我国蜂蜜标准体系中,有国家标准近50个,其中仅有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为强制性标准,但可操作性不高。其余四十多个标准皆为推荐性的有关蜂蜜中重金属、农残、兽残和理化等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且绝大部分标准仅仅给出了检测原理及具体方法,没有就各指标的限量以及结果判定给出明确的说明。反观蜂蜜产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市场或多或少存在掺杂造假现象,对我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蜂农、蜂企和消费者的权益。相对于蜂蜜造假手段的繁多,我们的检测手段却十分有限,而且每种检测方法也只能对某一种掺假方式起作用。但正因为有限,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科学运用。目前,国内鉴别蜂蜜掺入糖浆物质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T 18932.1-2002《蜂蜜中碳-4 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GB/T 18932.2-2002《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薄层色谱法》、GB/T 21533-2008《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和GB/T 18932.22-2003《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通过对比检测结果和产品标签中的名称、原料、标准等信息我们可以判断产品有否掺杂掺假。
我们应该相信随着蜂蜜新国标的完善,相关鉴别方法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检测标准的公布,我们会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鉴别蜂蜜的真伪,为净化蜂蜜市场,保护蜂农、蜂企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力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