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给中国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整改。
2004年,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据悉,在2014年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将再次对这三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届时的评估工作不仅仅限于检查这些地质公园是否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提出的十项问题和建议进行有效改进,而是一次正式的、全面的检查评估。如果没通过,这三家地质公园将会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除名。(据1月13日《南方日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的黄牌警告来得十分及时,倘若此警告能敲醒中国所有景区的公益意识,将他们在与公益南辕北辙的急功近利大道上一路狂奔中拉回来,那是中国景区规范化的开始,是中国游客的万幸。
一直以来,在纳入市场化之后,旅游企业一经接管景区,便将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据为私有,随意收门票,随着游客的增加再任意涨门票价格,而乐于旅游的国人除了表示愤懑之外,依然难以抗衡旅游业顽固的潜规则,无奈地在旅游陷阱中被宰、被骗。尽管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也在时不时地对旅游业进行整顿,可仍然不能驱除充斥景区的铜臭味,而公益一词根本就不在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旅游企业的词典之列。
中国人是最喜欢旅游的,而中国人旅游的质量又是最低的。由于几乎所有景区公益性的荡然无存,使本该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旅游,变得走马观花,索然无味,唯一剩下的记忆,就是一遍一遍地从口袋里掏钱买套票,以及旅客与导游、与景区的无谓争执。再加上景区游客之众,所有火爆的景区,只能人挤人、人看人。旅游既不能让人放松和休闲,更谈不上徜徉于山水之间生发的感悟和洗礼了。
对旅游公益性的恶意剥夺,使旅游变味了,变了味的旅游使人烦躁窝气、身心疲惫——这实质上是对游客享受旅游公益权的无情剥夺。
如何让景区回归公益?
仅仅让景区本身警醒,是不能有质的变化的。景区固然会整改,否则被从世界地质公园名单中删除,将使景区含金量大跌,损失过重,精明的商家是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公益意识没有根植景区管理者的脑海,所有的整改之举只能是表象。应付检查是中国人的强项,检查过后一切照旧,换汤不换药。当然,最终的评估可不是中国式检查,而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没有实质行动,定然难以蒙蔽国际专家的法眼。唯有景区公益意识的培植,才能使景区公益性回归成为可能。
而景区公益意识的培植,靠景区自身形成是没有可能性的,必须由相关法规予以约束。这就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法规和制度,公益景区不能收费的,就要坚决叫停;该承担公益宣传的,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执行,如果做不到,对旅游企业该关停的就关停,该罚款的就罚款。
是到时候对所有景区进行新一轮论证的时候了,而论证的唯一标准,就是景区是否具有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