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四川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以学生弹性学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专业指导为辅助,并与学年制相对应的现代教育形式之一。“学分制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学分制可以作为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安排等计算的依据。”[1]
德国在十八世纪末首创了能适应现代工业化进程和自由经济体制对人才需求的选课制。“1779 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首先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也有人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分制产生于1872 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在我国,“1918 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率先实行以学分为计量基础的‘选科制’。此后的二三十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2]7。1952 年,受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并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废除了学分制,全面实行学年制。故此,“中国大学在20 世纪50 年代初起采用苏联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的学时数的规定和苏联大学的规定相近”[1]。直至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才开始试行学分制。1983 年,学分制的试行从重点高校扩大到非重点大学。1985 年5 月,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要积极进行包括学分制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实验”[3]17。特别是在1987 年国家教委发出的《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中,作出了更为具体的“实行学分绩点制,把学生选修的质与量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的政策指导。实际上,学分绩点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以显示每门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它较科学地反映了学分数相同情况下学习成绩的高低,是高校推行学生激励机制重要的量化标准,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试行学分制的高潮。当前,以学分绩点制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并已成为高等学校一种常态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但以高校为依托的成人教育还基本停留在学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这既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更是有悖“以人文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成人教育的诸多规律。
1.1.1 从教育社会学的层面考量
第一,“学分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52。即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计划教学,成功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方法培养适用人才的教育模式上。第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52。允许学生按照个人情况及将来就业意愿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4]52。能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学分制下的选课自由促进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1.1.2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观照
一方面高校实行学分制,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其收费行为;另一方面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对缓解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产生的学费难题也有积极的意义。英国当代著名的终身教育学家、《国际终身教育》杂志主编彼得·贾维斯曾在其专著《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的“需要和要求”章节中展示了这样一种观点:“成人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满足三类需要和目标:(1)个人的需要和目标,(2)机构的需要和目标,(3)社会的需要和目标’。”[5]57同时,在成人教育“阻扰参加的障碍”的分析里进一步表述道:“在可能参加学习的人中,费用问题是最普遍的环境问题。”[6]190
如果把学分制的优点和彼得·贾维斯所指出的成人教育的“三类需要”及“费用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在高校成人教育中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有着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
1.2.1 避免学非所用的“工学”矛盾
成人教育的学生基本上是在职的工作人员,由于个人发展及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更新。有关专业人士曾指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文化、科技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同时,经济、科技、文化之间呈现出高度兼容和紧密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专’,还要‘通’。只有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博才取胜。”[6]51因此,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习与学年制普适性的课程设置产生了尖锐的工作应用与专业学习的矛盾。而学分制以人为本,增加成教学员自主的选课范围,使其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避免了学非所用的“工学”矛盾。
1.2.2 缓解家学矛盾和各种冲突
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已成家,如果不是现实的紧迫,是不会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劳烦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到高校学习。“在学年制下,为了保证学员按时参加面授,不少成人高校还对学员的出勤率作出硬性规定,低于一定数额便无资格参加该课程的考试。这种管理体制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事实上违背了成人学员的现实情况而变得毫无科学价值和意义。众所周知,成人学员是已经走上各种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他们一般都已成家,面临着工作、家庭和学习的三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成人学员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有时工作缠身,便难以保证上课出勤,甚至有时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7]74。同时,因成人教育的招生政策和招生模式,形成了学生因工作特性、生活状况、年龄结构、学习经验、文化程度、智力因素等差异而导致的人员构成的复杂性,使得部分成教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相关的学业。而过于程式化的学年制不仅使成教学生原本就存在的家学矛盾更为突出,相当钢性化的学年制也与成教学生客观要求的弹性学习方式发生了难以调和的冲突。而弹性的学年制既可缩短成教学生的学习年限,又可延长毕业时间,能缓解成教学员的家学矛盾及因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所产生的冲突。
1.2.3 促进收费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成人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具有自我经济能力的成人,他们肩负家庭的经济责任,其中教育的家庭经济成本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钱弃学或中途辍学的确是成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学分是计算教师工作量的依据,那么教师教学付出就决定了学分的值数,因此学分能科学的量化出课程设置的经济价值。教育经济学指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8]54接受高等教育即是一种通过购买而得到的高等教育服务。同时,“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具有商品性,教育服务就是商品”[9]54。那么它就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关规律,体现出自愿、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换法则。但现行的成人教育学年制是按学年缴费,既不透明,也不合理,难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交换法则。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如在高校的成人教育中实行学分制,成教学生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自主选课,适用的可以多选,不急用的可以缓选,用不上则可以不选。故此,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不仅能使收费透明化、规范化,客观上也缓解了成教学生因经济问题而造成的求学困难。另外,成教学生这种“按需学习”的选课制也促使教师必须“按需施教”,把竞争机制带入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更能可持续地提升成人教育的整体水平。
高校推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不仅可行,而且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高校有一个熟悉党和国家高教政策的领导班子,他们都是高等教育的专家,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动向。同时,高校的普教序列执行学分绩点制已有多年的工作基础,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分制管理的规章制度。成人教育学分制的实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有关部门配合和支持。因此,这个领导班子能从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做好部门之间协调,整合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校情调整好学校的教学格局,适时、稳健地推行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
其次,高校有一支成教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他们既了解高校现行的普教序列的学分制,对成人教育学年制的利弊也有深刻的认识。这支队伍岗位设置完整,熟悉成教学生的特点,也是成教课程设置的专业人士,如果说科学有效、适用合理的课程开发是成教实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最基本的必备条件,那么他们是完全能担当此任的。因此,可把普教序列学分制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加以借鉴,再根据成教的某些特点加以完善,以适应其规律。如在延长成教学生毕业时间上,考虑到学校整体的教学规划,成教学生的学年不能无底线的“弹性”,必须设限。有专家经研究认为:“一般学制为4 年的可在3 年~6 年内变动,学制为5年的可在4 年~7 年内变动。”[3]32事实上,现已有成功的案例,如在《青岛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关于学分制实施条例》中,该校决定从2009 年新生起,把最长的学习时限定为5(7)年。因为,这个时段既适当延长了成教学生的学年,也可避免个别学生因学年的无限“弹性”及年度累积而形成负面的叠加效应,使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成为难以收拾的“烂尾工程”。
再次,高校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能满足成教学生的选课要求。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核心,故对教师资源有较高要求。如没有学科齐全、人数众多的教师队伍,很难在成教工作中推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实际上,高校的成教与普教抢教学资源,已是不争之事实,如再实行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这个矛盾就更加明显。现在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仍然实行学年制,就是受到这个瓶颈的制约。但应该看到的是,高校除了一支在职的教师队伍外,还有一大批专业知识精深、育人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和副教授。国外的人力资源学者和社会老龄化研究者秉承“人才可持续开发”的现代理念,把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称为“劳动力的银发富矿”。因此,如果把这个“银发富矿”放在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层面上加以深度“可持续开发”,是完全能打通高校的成教与普教抢教学资源这个制约瓶颈的。
最后,高校有着成系列的电化教学的硬件设施,能对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的教学起到很好的物质支持。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与原有的学年制教学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学籍管理的因素外,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规模化的教学会过于“碎化”,甚至是一对一、一对几的授课。如果完全实行面授,必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使教学成本增高。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展区域内的近程,或利用互联网进行校外授课点远程的集合授课,把空间分散、同专业的成教学生统筹到信息化这个平台上,是完全能解决因学分制而造成的教学工作过度“碎化”的矛盾。
21 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十七、十八大一次比一次更高地提升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已上升为国家意志;21 世纪又是我国人口严重老化的世纪,在人口红利逐年消失的时代背景下,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向生产的全要素要效益就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构建“现代继续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那么在“人才可持续开发”的现代理念下,劳动力的再培训就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目标的首要动力。而高校的成人教育是“现代继续教育”及“人才可持续开发”的生力军,担负着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劳动力再培训的社会责任。是否有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又是高校成人教育向社会输送各种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无须讳言,当下社会对高校的成人教育多有诟病,其中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个体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对适用人才的有效需求,从而导致了成教生源逐年下滑。从这个角度说,寻求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是改善高校成人教育生源颓势的唯一选择。因此,以扬弃的工作理念,打破学年制的桎梏,实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是高校成人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当然,要构建好高校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对此多做一些前瞻性的探讨,找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在工作中加以改善和创新,构建高校成人教育弹性的学年学分制体系不仅指日可待,而且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愿景。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倪少凯,陈露晓.学分制导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
[3]蒋太岩,刘芳,杨延东,张福生.中美高校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7.
[4]李颖艳.学分制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4):52.
[5]彼得·贾维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57,190.
[6]蒋国鼎.成人高等教育试行学分制初探[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12):51.
[7]王屏.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新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3):74.
[8]于向英.教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