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50例

2013-04-07 22:22河北省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任丘062552
陕西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绞股蓝甘草酸姜黄

刘 健 刘 莉 河北省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任丘 062552)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青少年,笔者应用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斑秃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符合斑秃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5~48岁,平均27.75岁。病程在1年以内。皮肤损害为1片或数片,边界清楚,秃发总面积均<10cm×10cm。活动期48例,静止期32例。排除假性斑秃、雄激素性秃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d,同时外用姜黄消痤搽剂(姜黄、重楼、杠板归、一枝黄花、土荆芥、绞股蓝、珊瑚姜等,国药准字Z20025149),2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国药准字H20073723),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疗效标准 痊愈:新发全部生长,分布密,毛发粗细,色泽同正常头发;显效:脱发区长出黑发至70%,毛发粗细,色泽接近正常;有效:脱发区长出黑发30%;无效:脱发区长出黑发<30%或未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斑秃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愈率35%,总有效率80%;对照组40例,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治愈率12.5%,总有效率47.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6.90,P<0.01),治愈率差异亦有显著性(χ2=5.59,P<0.05)。

讨 论 斑秃是一种良性非瘢痕性秃发。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根据范围分为斑秃,全秃和普秃。根据病程分为进展期,静止期,恢复期。斑秃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以往多认为与遗传、情绪应激、机体劳累、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斑秃与自身免疫有关。亦有报道斑秃皮损部位病理改变主要以炎性改变为主[2]。斑秃治疗机制可能在于抑制毛囊周围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循环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从而中止斑秃的发展,促进毛发生长。

复方甘草酸苷片由甘草甜素、甘氨酸、蛋氨酸组成,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其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构相似,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而基本无皮质激素副作用。主要通过阻碍考的松和醛固酮的灭活,发挥类固醇样作用,抵制肥大细胞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从而发挥其抗过敏作用,同时甘草甜素还具有T细胞活化作用,干扰素诱导作用,自然细胞活化作用,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及抵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等作用[3]。因此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作用。中医称斑秃为“游风”“鬼剃头”“鬼舐头”。中医理论认为与肾虚、血枯、肝郁有关。治疗以补肝养肾,血祛风为治则。姜黄消痤搽剂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姜黄、重楼、杠板归、一枝黄花、土荆芥、绞股蓝、珊瑚等组成的复方搽剂。其中一枝黄花、绞股蓝、珊瑚清热解毒;杠板归、土荆芥燥湿杀虫止痒;姜黄活血行气助消炎;诸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姜黄消痤搽剂具有直接消灭痤疮杆菌,疏通毛囊,消除炎症作用。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35%、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有效率(12.5%、47.5%),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亦有显著性(P<0.05,P<0.01),说明中西结合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即缩短病程,又提高疗效,而且简便易行,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7.

[2]陈丽芳,史维平,郝树媛,等.23例斑秃患者皮损部位病理改变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9):523.

[3]陈 勇.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3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69.

猜你喜欢
绞股蓝甘草酸姜黄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姜黄素对人胃癌AGS细胞自噬流的作用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平利绞股蓝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