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祥
(湖北省荆楚理工学院校医院,湖北 荆门448000)
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共12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40岁。两组术后发病最早8天、最迟3个月,病程均在24h内。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28例,外伤性肝破裂术后16例,外伤性脾破裂术后2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断裂术后1例,肠套叠术后4例,结直肠癌术后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术后1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8例,胆系手术后14例,妇产科手术后19例。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排便停止,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无明显肠绞窄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因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选择性使用抗生素,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另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药用大黄15g,枳实10g,厚朴15g,莱菔子15g,芒硝10g,赤芍10g,桃仁10g,佛手15g。大黄、芒硝后煎,去渣,过滤取汁200mL,每天1剂,抽空胃液用胃管注入每剂半量后,夹管2h,观察变化,不管有无肛门排气,均需开放胃管,继续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间隔6h后再进行1次,应用时间视病情轻重程度制定,儿童量视个体情况酌减。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方法同观察组。
临床治愈:腹胀腹痛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呕吐停止,经放射检查提示梗阻消失,恢复半流饮食,不再出现肠梗阻症状。中转手术:周身情况渐差,肠梗阻症状没有解除,腹胀及腹膜刺激症状加重,或虽然短时间有所缓解但病情反复,且全身有中毒现象出现。
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两组治疗1~5天,平均3天,治疗组临床治愈54例(87.1%),中转手术8例(12.9%)。对照组临床治愈44例(68.7%),中转手术20例(31.3%)。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13,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粘连性肠梗阻在急性肠梗阻发病率中占首位,尤以术后发生较多[1]。过去对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多先考虑手术为主。开腹手术后并不可能解决某些粘连带来的严重后果,腹腔手术次数越多,粘连机会越广泛、越严重。单纯采用非手术治疗进行胃肠减压、解痉止痛、补液、使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梗阻缓解时间较长。
粘连性肠梗阻因气不利则胀满,血不和则疼痛,因而出现痛、吐、胀、闭等。“六腑以通为用”,治当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尤以通里攻下为要。复方大承气汤中厚朴宽中下气以消气壅,枳实行气导滞以破气结,莱菔子消食降气,大黄、芒硝通里攻下消积泻热、润燥软坚,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肠绊的血流量、加强通里攻下的效果[2]。但是,治疗需注意中病即止,还应根据年龄、体质、病情轻重调整药物剂量。研究表明,大承气汤能增强肠管平滑肌细胞的电兴奋性,促进肠管收缩,增进肠道推进功能[3]。大承气汤能降低门脉血中血管活性肽的含量,增强肠道张力和蠕动,恢复肠功能[4]。
治疗中,要注意纠正梗阻所致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改善全身情况。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吸出粘连梗阻以上部位的消化道气液体,从而减轻腹胀和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内毒素吸收。
[1]黎介寿.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74-1077.
[2]吴忠和,襄家天.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2):72.
[3]郑正葆,张素勤.复方大承气汤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2例临床分析[J].中成药,1999,21(9):461.
[4]杨文修,金正根,许文胜,等.大承气汤和大黄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