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笔者用《伤寒六书》再造散治疗流行性感冒6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共12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5~80岁,平均46岁;病程1~15天。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5~78岁,平均45岁;病程1~20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按《内科学》[1]和2011版卫生部颁《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单纯型流感。突然起病,高热,体温39~40℃,可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排除流行性感冒中毒型,流行性感冒胃肠型,肺结核、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其他内、外科疾病。
对照组:用乙酰水杨酸2~3片(每片0.162g),1日3次口服;伪麻黄碱滴鼻液局部给药,1日2次,每次1~2滴;复方甘草片3片,1日3次口服;奥司他韦75mg,每天2次,口服,连服5天[1]。
治疗组:用再造散。人参5g,黄芪12g,桂枝12g,羌活12g,细辛6~12g,黑附子1~12g,川芎12g,防风12g,赤芍15g,炙甘草12g,生姜15g。咳喘明显加麻黄6g,咽痛明显加桔梗12g。日1剂,清水1500mL,浸泡30min,后武火煎沸,文火煎30min,留汁600mL,日3次,每次200mL。
两组均5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痊愈:症状消失。显效:中毒症状消失,稍有咳嗽。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加重。
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流行性感冒属中医“伤寒”或“疫疠”范畴。明代医家陶华毕生研究《伤寒杂病论》,临证精于脉诊,随证立方,不拘成法,多有奇中[2]。尤以《伤寒六书》独树一帜,创再造散治疗虚人伤寒,疗效奇佳。再造散应用于伤寒病,一方面避免了麻桂发汗之峻猛,伤人元气;一方面鼓舞正气祛邪于体外,符合《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陶华在《伤寒六书》中谓再造散“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阳之汗,以天之雨名之。太阳病汗之无汗,是邪盛而真阳虚也,故以参、芪、甘草、姜、桂、附子大补其阳,而以羌、防、芎、细发其表邪。加芍药者,于阳中敛阴,散中有收也。入第知参、芪能止汗,而不知能发汗。以在表药队中,则助表药而能解散也。东垣、丹溪治虚人感冒,多用补中益气加表药,即同此意也”。
流行性感冒治疗应遵循《伤寒论》中辛温解表的基本法则,使邪有出路,然麻桂发散有余,鼓舞正气不足,再造散实补麻、桂之不逮。当然,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在所禁忌,否则必冰伏邪气,致病情迁延不愈,或稍愈,遗留咳喘数天或数月。临床上常见流行性感冒早期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辛凉解肌药,致使病情恶化、久久不愈。再造散组方温补、辛散相结合,补而不滞、散而不耗,使正气足、邪气祛、肺气宣散有序。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4.
[2]熊曼琪,王庆国,关庆增.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