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萍
(内蒙古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让学生拥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语言是社会的语言,为交际服务。何自然等(2003)指出,语言运用要受到言语交际对象、交际模式、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Su mmers(2003:982)也认为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和说本族语的人有很大的差异[2]。因此,要做到话语得当,也就需要提高语用意识,逐步培养语用能力。大学英语属于综合性课程,所占课时多,所涵盖的内容广,课文基本涉及到各种语法现象,是大学生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学习经历。由于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洪岗(1991)明确提出,课堂如何实践语法和语用的适时结合已经成为语法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3]。文章根据教学实践,从语用学视角出发,分别从时和体、句型、情态动词和副词的使用这四个语法范畴来探讨语法规则的语用功能,旨在丰富大学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和学习者对语法中语用功能的敏感度,从而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
语法提供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它为人们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语言提供了基本规则,用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语言建构,而语用学是用来解释建构后的语言使用上的意义,它主要对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如何运用语言和理解语言进行研究。洪岗(1991:59)的调查研究说明,“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就强,即有很好的语音、语法、语汇的知识,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3]。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都会使交际失败,但语法错误显示于表层结构,只是缺乏足够语言知识的表现,但具有基本意义的简单的词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成为误解的来源,尤其是在一定言语行为的施行和理解方面。如:Would you mind if I looked at the letter(我看看这封信可以吗)[2]?这个句子中的动词用了过去时。按照语法规则,过去时表示一事件在一个特定的过去时间发生或表示某事在一个特定的过去时间是事实[4]。这句话显然不是指过去。在实际的交流中,过去时态可以理解为一个礼貌的信号,表达间接、委婉语气[5]。再看Sleep well(睡个好觉)。这是一个祈使句。根据语法规则,祈使句通常用来表示命令、请求等,但这句话却是用祈使句型表达了一种愿望[6]。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请别人坐下,我们只需说:Have a seat(请坐)!或只说Please(请)!即可。如果用 Will you please sit down(你坐下好吗)?并重读Please,很可能是对一个顽皮的小孩子说的。但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会认为这句话很好,并在任何场合都会使用这句话。因此,在语法教学实践中提供及渗透必要的语用信息是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语用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根据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第二册)的实际教学内容为例,以语用学为指导,按照Long man Dictionar y of Contempor ar y English提出的语用现象(2003:982-985),分别从4个语法范畴来探讨语法现象的语用功能:即 时 和 体 (tense and aspect)、句型(clause types)、情态动词(modal ver bs)和副词(adverbs)的使用,明确语法教学中所应指出的重要语用信息,创造让学生顿悟语言的机会,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进行体表示一定的感情色彩[7]。例如:第一单元课文 A(注重时间的美国人)中Ti me is,t heref ore,al ways ticking in our inner ear(因此,时间总是在我们心中滴滴答答地响着),其中进行体表达了作者感叹时光如梭的心情。第六单元课文B(以貌取人)中一位奢侈品商店的售货员一直在监视打扮寒酸的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当看到他们准备走进商店时,说You’re not really going there,are you(你们不会真想进去吧)?进行体的使用形象地表现出这位售货员不屑一顾的厌恶情绪。这样的语用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以此类推,给学生做如下知识扩展,让学生体会其中说话者的感情色彩:I’m hating this assign ment(真讨厌这样的任务)[8]!She’s not believing a word he says(他的话她一句都不信)[9].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进行体所提供的特殊信息。
其次,“一般过去时并不永远表示过去的时间,它也可用来表示客气的询问(尤其是请别人帮助)”[10]。在以hope,think,wonder等为动词的主句中,这些动词的过去时形式比一般现在时形式表达的语气要委婉。如,比起I wonder if you coul d give me a lift(我想知道是否可以搭个便车).另外一句过去时的应用I wondered if you could give me a lift(我在想您能否让我搭个便车).这是语气更客气的一种表达方法[10]。如果主人想问客人想不想吃点什么,Did you want so met hing to eat?这里用did要比用do语气更委婉。因此,口语中一般过去时可以代替一般现在时,使语气变得委婉客气一些,带有更多商量的口吻。用过去时再加上进行体来表示现在的想法,可以取得类似的效果。第三单元课文B中安排了未婚夫和自己的母亲见面,想到I was hoping she woul d say so met hing first concer ning Rich(我希望她会先提起里奇).这一例句用一般过去时代替了一般现在时,还用了进行体,因此具有较浓的试探色彩。类似的例句有I was just wanting to invite you to a gathering(我想邀请你去参加一个聚会)[8].I was hoping you could lend me$10(希望你能借给我10美元)[8].其中,进行体的使用也都达到了婉转提出请求的目的。
应当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认为时体的某种搭配一定会带来礼貌的效果。要向学生明确具体交际中时体的选择一定要适应不同的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交际者的身份等,才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传达时体的语用意义。
句型和言语行为(speech acts)有着密切的关系。Huddleston &Pull u m(2005)指出,我们可以使用句子来做许多事情:如陈述事实,进行询问,发出感叹等。一般情况下,陈述句是用来做陈述或说明的,疑问句用来进行提问,感叹句是表示感叹,祈使句被用来表示命令和请求等,但在交际过程中每一个句型与它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并不总是对等的[11]。先以陈述句为例。“I want you to mow the lawn t his weekend(我想让你这周末就去整理草坪).”表示请求或命令[11];“It’s going to rain any minute now(随时都会下雨).”表示预测[12];“I’m sorry about the delay(抱歉,耽搁了).”表示道歉[11]。因此,陈述句不单纯是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还具有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等言语行为的功能。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对不同句型的深层次理解,如第九单元课文A(不要做生活的逃兵)中Get yourself up and make so met hing of yourself,buddy(孩子,起来,做个有出息的人)!这一简单的祈使句表达出母亲对儿女的鼓励和期望。第三单元课文B(里奇拜见未来的岳母)中作者知道她母亲引以为荣的是厨艺,就提前告知未婚夫“Just be sure to tell her later t hat her cooking was the best you ever tasted,believe me”(千万记住在饭后告诉我妈妈,说她做的饭菜是你吃过的最可口的,相信我的话).通过祈使句表达一种建议。第五单元的课文B就是以祈使句开头的,Stop Spoiling Your Children(别再溺爱孩子).作者以平实的语言例举家长造成家长溺爱孩子的原因,阐明这种现象的严重性,读完之后让人感觉溺爱孩子的确是对家长和孩子自身的伤害,因此标题的祈使句也表明一种建议。学生可以根据以上语用信息理解以下例句的内涵,如Sell now while t he prices are high(趁着价格高赶快出售吧)——提建议[11];Feel free to contact me(随时都可 以 联 系 我)——表 示 一 种 邀 请[11];Mind the step(走路小心)——给人警告[6];Give me one more chance,I beg you(求求你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表示说话人的乞求[6]。
疑问句也可以表示不同的言语行为。有一种语用问句(prag matic question)的使用就强调加问号并不总是表达询问[6]。如对话:A:Ed’s co ming r ound tonight.
艾得今晚来。
B:Is he?I didn’t know he was still in London.
是吗?我不知道他还在伦敦。
B的问句“Is he?”就不是询问,不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用来表示说话者对新信息的一种惊讶或是感兴趣的态度。在课文中诸多的例子也说明疑问句的语用功能:第三单元课文A(跨国婚姻)中Why the haste(干嘛这么匆忙)?Then why the rush(干嘛这么着急)?这是当盖尔的父亲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异族男士时产生的疑问,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赞成跨国婚姻的态度。当父亲提到异族通婚会让孩子遭受某些苦难,女儿的回答是Maybe our chil dren will have so me pr oblems,but whose children don’t(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谁的孩子不会呢)?这样的疑问句同样是表示异议,有力地反驳了父亲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异族可以通婚的坚决态度。还可以给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练习如何正确理解疑问句的语用功能:“Will you feed the cat(喂喂猫行吗)?”表示请求[11];“Why don’t you take an aspirin(吃片阿司匹林吧)?”表示建议[11];“Didn’t I tell you Ki m woul d be co ming(难道我没告诉你吉姆要来吗)?”表示埋怨[6]。
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实际交际中句子类别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与礼貌程度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在使用陈述句时,善于掌握运用语言技巧的人通常会采用间接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想说不介意某人做某事,我们用I don’t mind要比用I don’t care礼貌得多。例如别人邀请你去购物,你想拒绝,如果直接说I don’t want to go shopping(我不想去).看上去语法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却会使说话人显得非常不礼貌。我们最好说:Sorry,I am not keen on going shopping now(不好意思,我现在不是特别想去).这样会显得说话者很礼貌,不伤害邀请人的面子。同样,恰当的间接表达方式可以让听者从说话人语言中得出相关的恰当的推测。如Your tie is not straight(你的领带不太正).这个句子就给对方留下余地去做推测,要比直接说Straighten your tie(整理好你的领带)礼貌得多[13]。
当我们涉及到与别人相关的事时,往往使用情态词。如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准许别人做某事情;劝别人做某事或接受别人的劝告;对别人提出要求或建议;或答应别人的请求或提议等。在用词和说话方式两方面都可以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文明礼貌[10]。在日常的言语交际行为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情态动词表达以下语用功能:表示说话人对某种可能性感到的不肯定或肯定的程度:might,may,coul d,can,shoul d,ought to,woul d,will and must,这几个词用在句子“You____be right/have been right.”中的肯定程度由十分不肯定(might)到很肯定(must)[10]。因此,可以根据说话者的意图,选择不同的情态助动词。例如,第四单元课文B(纳粹统治下的爱)中最后Ro ma在问作者怎么知道她在纳粹集中营给士兵送苹果的事情时所用的“But ho w on eart h coul d you possibly know t hat?”中could一词用于表示推测时,增加了话语的肯定语气,又用possibly加以修饰,可以分析出当时Ro ma从作者的回答中既能肯定自己的判断但是又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这种惊讶和欣喜交加的复杂情感。第三单元课文A(跨国婚姻)中“You may be right.But I still think that waiting won’t hurt.You are only 25.”意思是:你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再等一等没有坏处。你才25岁。由于跨国婚姻涉及种族问题,作为家长发表意见,用May可以体会到家长不赞成的口吻。按照这样的语用信息,学生可以明确说话者的肯定程度大小,清晰地理解如下例句:That might happen,but we’re not going to worry about it(那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吧,但我们不会为此担心)[8];Oh,no,a traffic ja m.There must have been an accident(噢,天哪,堵车。肯定发生交通事故了)[9].
情态助动词还“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对所述内容的态度,或者关心所述内容对谈话或书写对象所产生的影响”[4]。如在第六单元课文B(以貌取人)中的句子“You must go to the t wentieth floor.”(你得上到20楼)很显然是命令的口吻,但是这是一位豪华宾馆的门卫说的,对象是打扮寒酸的作者和他的朋友,must这一个词就不仅是在表示命令,更重要的是表示说话者的权威的态度,这位门卫以貌取人的歧视态度就表露无遗。同样,第一单元课文B(文化冲击)中“You must be cautious,however.”(但是你必须谨慎)中Must并不是表示命令,而是作者在谈到文化冲击问题时建议读者的生存手段使用要谨慎小心,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第二单元课文A(学习奥林匹克爱的标准)中当那位前苏联教练在作者进行滑雪训练时说“You must be patient.”很显然是一种提醒或警告。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更加明确说话者的态度,从而对课文其他类似的语言现象加以重视,能够有效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情态助动词还可以用来提出请求和给别人建议。例如:第八单元课文A(人生的意义不只是工作)中有Coul d you please send in so meone who can distinguish right fr o m wr ong(是否可以请您叫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来)?因此,如果想比较委婉客气地提出请求,用以表达一种愿望或倾向,可以使用coul d一词,如Coul d I tal k to you f or a minute(能和你谈谈吗)?如果想非常礼貌地提出建议,可在陈述句中用 might:You might like to comment on his latest pr oposal(你可以评价评价他这一最新计划).
副词多数在句子中做状语,因此从“情态”(modality)的角度副词包含了特定的语用功能[13]。
例如,副词可以表示说话人语意的模糊程度[13]:第一单元课文A(注重时间的美国人)中“The US is definitel y a telephone country.”(美国无疑是一个电话王国)以及课文B(文化冲击)中“Certainly,it is a new experience.”(这当然是一种崭新的经历)都表明作者非常肯定的态度。下面两个例子如“She has certainly been enthusiastic about her wor k.”(的确,她对工作一直充满热情)和“Reall y you’ve noticed t he diff erence?”(你真的注意到他们的不同了吗)中Certainl y和reall y都增强了句子语气 的 力 度[12,13]。 再 看 “P er haps t hat’s why she didn’t go to sleep.”(或许这就是她为什么睡不着觉的原因了)中Per haps的语气比definitely(确定)和certainly(肯定)要弱许多[12]。这样的信息渗透为学生进行语言实际运用提供了丰富的指导意义。
“许多副词和副词短语还可以表达说话人(或写作者)对自己所说的话或对谈话(或写作)对象的态度”[10]。如第二单元课文B(奥林匹克的卓越标准)中“Sur prisingly,young Carl Lewis was encouraged to pursue music lessons rather than track by his parents.”(令人惊讶的是,卡尔。刘易斯的父母在他年幼时鼓励他去上音乐课,而不是去参加田径训练)及第六单元课文A(人如其名)中作者提到黛比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It surel y hel ped.”(但是这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用以说明作者的观点: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因此,如果听到如下的话,学生就可以明确说话者的态度了:Fr ankl y,I am not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说实在的,我对你的工作并不满意)[10].Well honestl y,I don’t know(实话实说,我不知道).
综上所述,就外语学习而言,语法能力应当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然而真正的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为了使语法这个让学习者学会如何使用语言的基本工具发挥最大效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当明确侧重点,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语法规则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通过详细讲解和渗透,提供语境信息适时引导,增加语言使用情景等强化课堂信息输入,在语用学的指导下用系统的语用信息来补充语法教材及教学中涉及到的交际能力的空白,逐步探索出能体现英语语言使用能力培养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全面地让学习者获取成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何自然,陈新仁.英语语用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5-221.
[2] Su mmers,Della.Long 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 y English[M].London:Long man,2003.984.
[3] 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4] 辛克莱,约翰.英语语法大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任绍曾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塞尔斯-穆尔西亚,玛丽安娜,戴安娜·拉森-弗里曼.英语教学语法(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M].马晓蕾,熊金霞,刘晖,孙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6.
[6] Huddleston,Rodney & Geoffrey K.Pullum.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61-173.
[8] Celce-Murcia,M.& Diane Larsen-Freeman.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2nd edition)[M].Boston:Heinle & Heinle,1999.114-121.
[9] Yule,Geor ge.Explaining English Grammar[M].Oxfor 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0] 亚历山大,路易斯.朗文英语语法[M](Long man English Grammar).雷航,甘美华,田路一,王春丽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1] Huddleston,Rodney &Geoffrey K.Pullum.A Student’s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2] Biber,Douglas,Stig Johansson,Geoffrey Leech,Susan Conrad & Ed ward Finegan.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3] Quirk,Randolph,Sidney Greenbaum,Geoffrey Leech&Jan 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8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