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环境研究

2013-04-06 02:30:42黄长春郭培志
关键词:渤海新区发展

杜 伟, 刘 峥, 黄长春, 郭培志

(1.河北农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沧州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河北 沧州 061000)

随着渤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和国内产业向该区域加速转移,河北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沧州渤海新区作为河北省“东出西联”战略的桥头堡,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基础,在环京津、环渤海区域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具有重要地位。沧州渤海新区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弱等。因此,拟以SWOT分析为研究手段,以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渤海新区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外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渤海新区产业发展概况

渤海新区成立于2007年7月,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山东、北依京津,规划区面积3 300 km2,是河北省重要的沿海战略增长极[1]。全区下辖“一市三园”,即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 400km2,人口60万,海岸线长130km,区位、资源、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十一五”以来,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快速。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12亿,增长4.4倍,同比增长18%;其占整个沧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8%上升到2011年的16%。2009年,渤海新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0亿元。第二产业成为推动渤海新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渤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呈现出“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的特征。

二、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4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该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依据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拟通过对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环境进行SWOT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一)渤海新区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渤海新区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得天独厚,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突出。渤海新区距离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空间较短,在承接国际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此外,新区拥有黄骅大港、铁路、高速公路、集疏港路和国省干道,境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等级较高的立体交通网络。其中,黄骅港腹地纵深而又广阔,依托丰富的口岸资源和良好的开发潜力,成为了加快腹地经济开发开放的“窗口”,为河北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资源优势 渤海新区拥有“海、地、盐、油、电、煤、人”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区域内有307km2滩涂、1051km2浅海、1700多km2的非农用地,适宜布局大型重化工业项目。因此,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大企业将其产业向港口附近区域转移集聚,从而催生新的临港经济增长点。沧州市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亿t,天然气282亿m3。区内盐田总面积3万hm2,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在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和其他配套产业方面,具有良好条件。渤海新区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拥有海洋生物1 000余种,年产水产品8万多t,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优势条件。另外,新区内林木、果树等资源丰富,冬枣和小枣、苜蓿等具有区域特色。

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包括黄骅古贡枣园、海兴小山火山熔岩地貌、黄骅港海滨、赵博生旧居、千童文化等57处旅游资源(其中9处红色旅游资源)、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南大港湿地占地19万km2,90%的植被为芦苇,拥有6万多株环港林木,270余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如丹顶鹤、白鹤、中华秋沙鸨、大鸨等。

渤海新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适龄青年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此外,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渤海新区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产业优势 渤海新区规划了260km2的产业园区,重点谋划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合成材料、冶金、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中捷产业园、南大港产业园、临港化工园、保税区等“十大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为主的4大产业集群。目前,法国液空、美国嘉吉、香港华润、中海油、中石油、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项目已成功落户新区,部分园区建设已初现成效。特别是临港化工园区,其以沿海临港和化工产业为优势,已经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二)渤海新区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1.支柱产业竞争力弱,创新乏力 渤海新区“四梁八柱”的产业格局表明新区的主要产品为传统资源依托型。这些工业产品虽然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受资源约束强,并且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除煤运、电力化工等行业外,多数行业尚缺乏大的龙头企业。虽然新区在大力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目前这些产业仍然比较弱小,除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外,工业中其他行业的比重均未超过5%,整体规模小,科技投入少,发展缓慢。

2.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互补性较差 目前,渤海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传统资源依赖型的第二产业。在渤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中,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6%,高科技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不够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综合服务能力偏弱,对新区的支撑能力不足,难以承担对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带动功能。

(三)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加速。渤海新区和日韩隔海相望,海上交通便利,为渤海新区推进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群化提供了机遇。渤海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扩大与日韩合作,将渤海新区培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另外,由于渤海新区在机械电子、钢铁、石化等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等产业领域是冀东南经济圈的核心地区,具备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因此,京津冀都市圈的国家战略地位以及《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渤海新区参与京津冀地区的全方位、紧密型、实质性合作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此外,沧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渤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加强了渤海新区与周边城市的互助、合作,这将为推进京津冀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四)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沿河北省大陆海岸线,自北向南排列着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及黄骅港。这一港群体系,虽然有利于环渤海出海口岸做大做强,但由于空间距离短,功能定位基本相同,导致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等传统行业密集。而且由于目前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突出,渤海新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新区周边众多的开发区在产业配置、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方面对外来投资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受行政区利益的驱动,北京和天津两市的产业扩散主要集中在行政区内进行,对渤海新区难以形成持续和强有力的扩散辐射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渤海新区要想利用港口优势实现充分发展,就必须考虑与其他港口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渤海新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渤海新区产业发展目前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因此,应立足于渤海新区实际情况,为渤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渤海新区在第一产业方面,要加快发展优质林果、绿色有机蔬菜、特种养殖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3]。要依托环渤海优势的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捕捞、近海养殖等产业,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渤海新区第一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在第二产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工业结构。积极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提高技术进步在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工业的发展,提高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引进优质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此外,要积极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渤海新区第三产业规模和水平。

2.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 沧州拥有“中国冬枣之乡”、“中国裘皮之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等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产业基础好,区域特色明显,经营颇具规模。渤海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在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推进重大农业项目的同时,凭借在石油化工、造船、钢铁、电力能源等方面较好的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一批能够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的项目。

3.加强区域合作,实现错位与联动发展 渤海新区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京津冀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积极参与不同层面的区域合作,主动争取同天津渤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等的合作,增强借势发展的能力,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强同日、韩、欧美及我国台湾和内地临港区域的合作,优化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中的定位,有效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促进渤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4.升级旅游产业,合理开发湿地旅游 新区文化遗存众多,自然景观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自然景观以南大港湿地、海兴湿地、古贝壳堤、小山火山遗址等为代表,历史文化景观以徐福东渡地、黄骅烈士墓、张宗禹墓等为代表,新建的工业或建筑景观以黄骅港、黄骅新城为代表。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亮点。

升级旅游产业,必须加强与相邻市、周边省区的跨区域旅游文化交流合作,延伸旅游链条,构建新的黄金旅游线路。建立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小火山地貌、南大港湿地、历史文化景观、黄骅新城等优质资源开发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生态佳境旅游区,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把渤海新区建设成为新的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

5.创建高教园区,培养特色人才 加快产业发展,技术是支撑,人才是保障。2009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7.5km2的科教园区正式启动。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与渤海新区正式签署“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起点,渤海新区要继续推行高校引入政策,创建高校园区,强化地校合作,充分发挥大学城的独特禀赋,推动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有效探索大学城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为渤海新区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高校要调整学科结构,发展已建优势学科,促进新学科建立,培育特色人才,凸显大学城的科教资源对产业园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以适应学科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同时,要创新管理机制,鼓励教师和大学生成为创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释放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1]沧州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沧州渤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EB/OL].[2013-01-01]http://wenku.baidu.com/view/00dae4ee856a561253d36f01.html.

[2]张春平,任秋艳,邵青艳.沧州渤海新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及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2(4):75-77.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EB/OL][2013-02-27]http://wenku.baidu.com/view/d814041959eef8c75fbfb379.html.

[4]姚腾霄.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64):98-99.

[5]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赵永平.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河北沧州发展沿海经济纪实[EB/OL].[2013-02-13]http://archive.wenming.cn/wmzg/2009_11/05/content_18142294_2.htm.

[7]金颖,赵文武,王恩杰.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与挑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9):14-15.

[8]张艳丽.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6.

[9]李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战略性产业选择的新方法[J].现代财经,2008(8):70-73.

[10]王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渤海新区发展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7期)2022-12-18 01:42:44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经济与管理(2022年3期)2022-05-20 10:38: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雄安新区的期许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