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井明,牛曼兰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程部,安徽 合肥 230088)
排舞英文译作“LineDance”为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是一种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并以艺术审美的方式进行健身和娱乐,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舞蹈健身运动,也是一门身体与艺术相融合的艺术.排舞是能够有效锻炼人体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的健身项目,由于其时尚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群众性的特点而深受喜爱.近年来作为全民健身项目引入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逐渐红火起来.目前排舞已发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特的舞步.作为新兴运动项目,本研究着手排舞引入高校后开设情况如何、师资情况如何、在排舞教学组织如何,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为排舞更好在高校推广提供理论研究.探究高校排舞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合肥市普通高校普及与开展排舞教学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陕西省部分高校排舞课程开设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合肥市12所普通高校,含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对从事排舞教学的体育教师以及开设该课程高校的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并走访了安徽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相关专家,并对在校上体育选修课的240个学生经行问卷调查.
论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问卷发放前,就问卷的信效度问题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后,进行发放.发放教师问卷80份,回收率95%,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240份,回收率80%.
2.1.1 排舞教学在合肥市普通高校开展的状况分析
安徽省共举办3期排舞培训,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举办1次,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举办2次,参与培训的大学体育教师达到近110人次,共培训了近60余支排舞曲目.被调查的50位教师中,有98%的老师认为在高校开设前景好,适合于全体大学生普修,也适和俱乐部及高年级学生选修,但是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调查和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大学一年级主要以传统体育武术太极拳、健美操、篮球为主,80%的老师认为排舞可以作为大二学生的选修课.在被调查合肥市12所高校中,开设排舞课程的院校共有10所,其中在开展排舞课程中有4所院校是将排舞内容融入拉丁舞和健美操课程中,7所院校开设了排舞选项课程,其中2所学校将排舞课程纳入1年级普修课,但被调查的1所体育院校(系)中,还未开设体育专业的专修课程.调查中了解到,选项课上男女生比例很不协调,女生占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男生班,只有少数男生选择该课程;从排舞课程开设时间来看,开设排舞课程1-2年的院校比例超过了80%,而开设时间在3年以上的院校较少.排舞选项课在合肥市高校总体开设情况较好,开课率比较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很好,合肥师范学院没有开设排舞课程专业课,希望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得到开设.
2.1.2 排舞在合肥市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分析
担任排舞教学的30位老师中,女老师占90%,有15位(50%)老师是体育舞蹈专业,有6位(20%)老师原来从事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操教学,9位(30%)的老师原来是(球类田径武术等专业)的.担任高校项课或俱乐部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及专业基础,但调查显示担任排舞教学的老师专项情况较为特殊,这与该项目是新兴休闲健身项目,引入我国高校的时间较短有关.通过合肥市普通高校排舞教师的学历的调查发现: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一个都没有,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共有3人,占总数的1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有17人,占总数的85%.分析原因,由于现在社会高学历的人数不胜数,高校要求教师的学历普遍都高,所以使得高校的教师基本都具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可以分为以下4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山东省普通高校排舞的教师中,教授职称的有2人,占总数的7.5%;副教授职称的有5人,占总数的17%;讲师职称的有18人,占总数的60%;助教职称的有5人,占总数的17%.总体来说,高职称的人数相对较少,低职称的人数相对较多,有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不够系统,教学质量相对较低,职称结构不是很合理.
2.3.1 排舞课程教学内容
调查中教师在选择排舞课程教学内容时,主要是从培训过的内容中选择,或者自己亲自培训,或者学校派出其他教师学习过的内容,80%的教学内容从培训的内容中选择,20%的内容是自己上网学习视频或通过其他途径学习的如当今最时尚的骑马舞《江南style》,容易教学.排舞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大学生特点,又要考虑排舞的各种风格特点,既能满足大学生追求美和时尚的要求,使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进行排舞锻炼养成一种体育生活方式.因此,各高校要组织排舞教学研讨,优选适合大学生教学的内容.
2.3.2 排舞教学教材使用状况
对合肥市12所高校的调查中,教学中都有排舞音像参考资料;但有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的学校有10所,占80%;既有音像、又有文字或图解教材的学校3所.调查显示,合肥市高校排舞教学中没有使用专门的教材,所有高校仅通过培训学会各种曲目就进行教学,但是只有2所学校正在进行排舞自编教材工作.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排舞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学生在课外要预习、复习,同时学生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没有专门教材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排舞的教材建设急需得到加强.
2.3.3 排舞课程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是指教学排舞课程时所采用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教学课时,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教授排舞知识,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首要条件.根据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体育理论部门的学时不得少于全年体育课时的12%(大约每年8—9课时).在本文调查的开设排舞的7所高校中,排舞实践教学课的开设时间较少,排舞理论教学课的开设时间更少.有2所高校开设了1个学期20—22学时的排舞教学,占总体的34%;有1所高校开设了2个学期的34—36学时的排舞教学,占总体的18.7%;还有3所高校是在健美操课程中穿插了排舞的教学内容,占50%.而理论教学课的开设多数高校则为1—6节,相对实践课数量较少.适当的增加理论课数量.只有保证教学课时的数量,才能更好的开展排舞教学,从而提高排舞教学质量.
2.4.1 普通高校排舞专业教师相对较少,教师教龄短职称低
排舞专业的教师相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的专业教师较少.他们大都是由别的专业转变到排舞专业,例如健美操、体操等.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所以对于排舞方面的知识也是了解甚少.并且他们对排舞的专业技术也不是很娴熟,非专业的排舞老师可以说是“现学现卖”,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排舞在普通高校的发展.教师们由于跨专业的原因,使学生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排舞的学习兴趣.
2.4.2 普通高校排舞专业教材紧缺,课时安排少
排舞的舞曲很多,风格多样,在合肥市普通高校中开设排舞一般为1—2个学期,课时数有限.因此,增加高校中排舞的课时数,对提高排舞教学质量,推广高校排舞运动发展很必要.
2.4.3 普通高校排舞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教师教授时会根据其他专业教学大纲直接嫁接,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不合理,没有统一的模式,追赶进度,忽略了部分细节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掌握情况降低.尤其是理论课的课时数较少,学生对排舞的认识浅薄,不够全面,影响了排舞运动在高校的有效传播.
2.4.4 普通高校排舞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排舞的教学场地设施首要物质条件合肥市普通高校场地多为水泥地,虽然排舞对场地的要求较低,但是场地是不比较令人满意的.只有在音乐的伴奏下,才能更好的体现排舞的魅力所在,然而大多数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大都使用录音机,移动小音响,设备滞后,也是制约排舞在高校推广的一个因素.
3.2.1 在重视程度上,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积极开展排舞运动,把排舞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修科目,为排舞的开展提供绿色的通道.
3.2.2 在师资队伍上,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引进排舞方面的专业人升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有效采取奖惩措施,增强教学与科研能力.
3.2.3 在教学组织上,强化排舞教材建设,统一排舞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排舞教学时数,注重排舞理论课学习.优化排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来满足广大学生对排舞的求知欲.
3.2.4 在场地设备上,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舞馆的改造,完善舞馆的设施,为排舞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保障.
3.2.5 从参与排舞的群体人数和团体组织活动上,积极调动男生参与排舞练习的的兴趣,建立自己的排舞表演队,经常深入到基层社区进行传授,由高等院校的学生组织建立排舞社团,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优势,积极举办高校排舞比赛,让每一个热爱排舞的人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风采与活力.
〔1〕Bill Bader.The history and spread of line Dance.PA.L Workshop Notes,2004.
〔2〕唐戈婷.成都市普通高校排舞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
〔4〕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2010年修订版).2010.
〔5〕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7〕董俊.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