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1.山东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20 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万?亥斯(CharlesRiehardVanHise,1557-1918)领导威斯康星大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他认为,大学除了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外,还应担负起为本州经济服务的使命,因此,万·亥斯以本州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威斯康星大学办学的根本立足点,依托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和研究的功能,为本州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19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高荣誉属于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的话,那么20世纪大学新潮流的开拓者的勋章应当授予万·亥斯领导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1].
万·亥斯在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认为要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不应该固步自封的守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大学创造的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其存在的价值是无法体现的,更不能刺激大学的进步.于是,威斯康星大学开始着力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被正式确立了下来,威斯康星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应该积极参与本州的各项事务.在万·亥斯看来,“为全州服务”的理念是威斯康星思想理论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既然接受了本州政府捐赠的土地,那么就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本州的各项事务中来,万·亥斯认为促进本州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是威斯康星大学对于本州的特殊责任.当时威斯康星大学积极参与本州事务的程度,被美国一位著名新闻记者斯特雯斯(Lincoln Steffens)曾经精辟评价说“在威斯康星州,大学就像猪栏或农具存放室那样贴近勤劳农民的生活.大学实验室被视为能工巧匠生产机器的一部分.”[2]
第二,大学应该与州政府紧密合作.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发展与当时的州长拉福莱特(Robert M.La Follette)是有密切关系的.万·亥斯认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联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州负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威斯康星大学加强了与本州的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采用各种渠道传播知识,向全州公民普及教育.为此,威斯康星大学专门设立了知识推广部,向公民开设函授课程、学术讲座等.同时还建立了流动图书馆,向全州各地传送书籍、信息资料,以帮助本州公民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推行专家服务的措施.威斯康星大学为了将高深知识很好的在社会推广并更好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专门派出一定数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专家教授走出校园,走进政府、企业、工厂参与指导,帮助他们决策和建设.这项举措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第三,大学还应该致力于学术自由.这里的“学术自由”指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学术成果发布的自由,学生同样拥有学习的自由.“每个学生都有在州立大学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高深学术生活的平等权利.任何更狭隘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3]在校长万·亥斯看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
从威斯康星大学模式到美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大学的功能是需要不断拓展和延伸的.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也表明了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像我们今天熟知的斯坦福+硅谷模式不正是在成功的践行威斯康星思想吗?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发源地,在直接推进并保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社会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又在不断推动大学学科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当然,万·亥斯虽然如此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但并没有忽视大学的其它职能,他正确地指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州的实际需要.因此,他经常告戒教授们,不应忘记最大的服务是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和培养新一代的学者.[4]美国大学开创出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这是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贡献.威斯康星大学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双赢发展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伴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自高校扩招以来,一大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教育部共批准设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220余所,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高专高职、师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方式形成的,还有小部分来自于成人高校转制形成,不管是基于何种来源方式,现在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与其他类型学校不同,需要认真思考并给予准确定位.关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的问题,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中.眼下,高等教育的地方化逐步成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的地方化的特点即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资源配置、形成优势和特色都要以此为前提.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地方高校在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过程中,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违背了办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出现了定位模式“趋同”,办学方向“迷失”,为“特色而特色”的倾向.直接造成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生产率与投入不相匹配,而导致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结构性失业的加剧.因此,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若想站稳脚跟,必须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资源优势,找准定位,建立既适应自身发展要求,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之路.
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打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有多种路径可选择,问题在于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方成熟的论证才可确定.我国存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组成,不同类型的大学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在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确立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必须准确分析学校发展和生存的历史条件和背景,科学合理定位,而地方高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地方性”.[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把握“地方性”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紧密依托所在区域的经济支撑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应结合当地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在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方面应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院校的发展规划上,着力于培育具有地方特点的科研特色,实现地方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首先,必须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是以通识为基础、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因而,在培养目标上尤其强调应用性,培养的重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6].在培养规格上,不是“精英”型,应为“大众”型,即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随着发展需要,适量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类型上,不是“研究型”和“技能型”,应为“应用型”,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把握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应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本着专业、学科建设定位服务地方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层次以及相关的行业背景,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培养对口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体到做法上,首先应整合现有资源,对原有的基础性学科专业进行改造,保留老牌的基础性学科,同时设置新的应用型强的学科结构,合并分的过多过窄的专业.其次,在调整专业上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与地方产业达成对接,使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产学研结合机制是指教学、科研、生产三方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的制度,主要表现为:教学、科研与生产的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理论原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结合,互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等[7].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新的趋势,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是指学校如何加强与地方企业和研发部门的合作,也不是学校在办学中除了教学、科学研究外,引入产业这项内容,而是要将产学研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当然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校企合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成果转化,支持校方的科研人员主动与企业联系和合作,同时,就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问题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信息,使培养和需求相辅相成.作为企业,应该充分借助高校的科研资源、科研力量,推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例如邀请学校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技术课题,或聘请专任教师进企业讲学,还可以定期派出员工赴高校进修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此外,地方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的强大后盾,作用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应该树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观念,向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鼓励和保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1〕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1988(4):21-25.
〔2〕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大光.范·海斯的高教思想[J].高教文摘,1990(6):30-32.
〔4〕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1989(1).
〔5〕张国军.浅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及其几对基本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8.
〔6〕向梅梅,刘明贵.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观构建的思考[M].//向梅梅,刘明贵.落实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7〕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 [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1):75.